
【精华】周记高中汇编九篇
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在这一周里收获不少吧,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周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周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记高中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记高中 篇1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的规范性;
2、审题的准确性;
3、答题的程序性;
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 ……此处隐藏5897个字……人要有理想,并且要为此努力奋斗。我努力遵从他们的意愿,我树立理想,我为之奋斗。可是后来我发现,我树立的理想太远大了,凭借我的能力,我根本就实现不了。于是,我问自己,这是你的理想吗?这真的是你内心所树立的理想吗?不,不是这样的,这根本就不是我的理想,我内心所渴望的并不是它,绝对不是这样的!
我错了,我不该这样,我还小,这样的理想我根本就实现不了,我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忘掉这个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干自己该干的事,不要盲目听从父母,要有自己的主见。没错,就是这样的。
这年我9岁,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争取考到全班前十位。单元检测,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浏览了试卷,看起来不是很难,加油,仔细答题!老师把每道题的题意都讲了一遍,我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做题,但我的自信劲儿马上就消失了,因为有一道题目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我后来才知道这题目是排序的。怎么办?不会做,造还是蒙。我傻傻地以为这可能是填空,结果等到试卷发了下来,我傻了眼,这道题我全错,扣了八分,再加上一些小错误,只考了八十几分。
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我会成功的,我开始了又一次的攀登,这一次,我考到了全班前五位,我成功了。当一个目标,实现了后,我开始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但我始终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要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有主见,不因别人而改变自己,为自己努力,才是做好的。别人的话并代表不了什么,只有自己内心的话跟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周记高中 篇7天暗了,我不懂为什么?你走了,连背影也不留下。我看见天空是蓝色的,上面有你我的诺言,就在白云上。
我想找一个地方逃避,走进网吧。我不愿意就这样过去,我要留下咱们的痕迹。耳边响起张学友的《我真的受伤了》,或许面对分别什么都会变的悲凉,我觉的心酸了。心这东西总会让你哭笑不的。忘了吧,这是我给自己的安慰。
不去问,不提起,莫回首,听着歌,将她忘记。回忆,过去,甜蜜,将它丢弃。说再见,说分离,说过的话让它随风去。我抹掉誓言,和白云一起流浪。
期待,我无言。明天,不向往。只有现在,是悲伤。算了吧,人总要分开。
我期盼这有一天,我可以唱着歌,让她心碎,让她心醉,让她后悔。
明天…………
周记高中 篇8生病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生病是有滋味的。
说到甜,你们一定会惊讶,生病怎么会甜呢?告诉你们吧,一天的早晨,我生病了发着高烧,妈妈和奶奶急忙过来,奶奶一会给我泡药,一会儿给大家烧早餐,忙碌极了。妈妈在床边上悉心照顾我,一会儿给我量体温,一会儿给我擦脸。我烧一发上去了,就跟奶奶说,这时候我喝下了药,觉得药也不苦了,而是变得越来越甜。
生病苦是必定会有的。吃药打针抽血都是让人害怕的。
生病有酸的味道是有次生病的时候,我们吃面条,妈妈说吃醋可以治病,于是,我一骨脑儿就倒下了一大勺醋,结果,太酸了,我好不容易才把面条吃下去。
生病有辣的味道是有次生病,刚好碰到我一个人在家,忽然发烧了,我头好晕,只好自己下床拿药吃,心里火辣辣的。
生病的滋味真不好啊!
周记高中 篇9当桌面上手机的屏幕忽然亮起时,我才记起忘记给家里打电话了。连忙抓起电话,甜甜地喊﹕“爸爸!”“嗯,有什么活动不,黄老师。”父亲半开玩笑的话语传来,我虽然读的是师范类专业,但毕竟还不是一名老师嘛。我可以想象到电话那头父亲拿着电话笑着却认真地跟他的宝贝小女儿说着在我看来不着边的玩笑的神情。这就是我的父亲。“没有活动,在看书呢。”我放下书,认真地回答,就像老爸就坐在对面一样,电话那头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认真的呢?“嗯,天气善变得很,要注意保暖,不要感冒了。”“好的,爸你也要注意点。”又跟妈妈聊了几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我们便挂了电话。
“小白,跟谁打电话呢?这么认真。”舍友好奇地问。全宿舍的同学都听不懂我的家乡话。
“老爸老妈啊!”我回过头回答。
“跟父母讲电话这么认真?”舍友有点不相信的问。呵呵,每个人都有跟自己父母相处的方式。就像我和我的舍友,我和父母认真得跟外交般的聊天与她跟她父母随意得哥们般的聊天就截然不同。
上大学后我坚持每个周末都打电话回家。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聊的,我们都是不擅长聊天的人,除了互相关心近况,互相嘱咐对方要注意身体,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聊的。我觉得我的父母都太理性了,理性得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淡定地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现实生活,他们总比其他人家看得开,所以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平淡。有时候看着别人家遇见事情又大喜又大悲的样子,我会摇头在心里想:有必要吗?却又会想,理性的人与感性的人,谁比谁更懂得生活的真谛呢?
尽管我们的聊天很平淡,我依然坚持在每一个周末打电话。不过今天竟然忘了是周末,快十一点了老爸打了电话过来,一定是等了很久,忍不住打了过来,平时爸妈十点就休息了。想想不禁觉得心酸。等了一个小时,一定很担心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打电话过来就想知道我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什么事情,还开着玩笑装作跟平时一样。我的父亲,我还不知道。熟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女”我记得小时候,刚刚懂事时,每当父亲回家晚了,我就特别的害怕,自己在家胡思乱想,忍不住打电话给父亲,电话通了却又怕被父亲嘲笑胆小,装作很平常的样子问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挂完电话后又很开心地笑了。父亲挂完电话后是不是也很开心地笑了呢?
古言有曰: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就算再留恋家,在父母身边呆了十几快二十年,也该到外面的世界去磨练了。父母一直尽职尽责地保护着我长大,我长大了,父母也老了,终有一天父母会保护不了我了。到那时候,我不仅要自己保护好自己,还要保护好我的父母。为了我的未来,父母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外面的世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替我担忧着。我怀着既不舍又期待的心情离开了家,也在父母的心上拉了一条线,我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轻的心跳很有力。在家与外面的世界中,我很快就会被外面的精彩世界吸引了。我在兴奋地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应付着各种各样的新鲜局面,见着各种各样的人,却往往会忘记在远方的家牵挂着我的父母。想着父母两人在家里孤单的样子,我就很惭愧,懊悔自己竟然会忘了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担心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忽然间我想,我怎么会认为父母都是理性的人呢?其实我们都很感性,只是我不知道而已。这些年父母亲辛辛苦苦地工作,为我们家付出了那么多。生活的艰辛屡次要压倒我们这个家,他们却把生活压力往心里面藏,言传身教告诉我要学会坚强地面对现实生活,而不要抱怨生活。我却因为父母平时的沉默寡言而以为他们很理性,平时也很少跟他们聊在外面的生活点滴,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每次短短的一通问候电话,哪里会满足他们牵挂女儿的心,更不用说忘记打了,他们得多担心。原来父母只是面对现实很理性而已,他们对子女的爱,深沉而浓厚。
不要再忘记给父母打电话,一个电话,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为了知道我很好,也是看似理性的父母对女儿的一个期待。下一个电话,不必等到周末。下一个电话,不要这么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