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情端午作文(通用3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浓情端午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浓情端午作文 篇1快要到端午节了,提到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吃粽子,粽子固然重要,但是,香包也是端午节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香包。小时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工具,有针和线、香草,还有布料。
老师指导了步骤之后,剩下都要我们自己来完成。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跃跃欲试,但做了几步之后,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封口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过缝了几针,就渐渐地找到了窍门,之后缝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只留下了一个口,把艾草放进去,封上口,突然发现流苏没有放进去,不得不重头再来,把线挑断,重新缝。
在做香包的时候,人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忘记烦恼,香包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浓情端午作文 篇2又是端午浓情时,世间处处喜气氛。端午节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节日,在那天,人们系五彩线,吃粽子,更少不了那漂亮的香包。
在作文课上,我们人人都做荷包,在我的穿针引线下,那香包却成了一滩“烂泥”简直是惨不忍睹,再看看别人。有的人正十分努力地缝着,有的人已经做好的香包,对着香包观摩,还有的人已经干脆放弃,把香包放在一边,看资料了。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一个活动,更是古代人对生活无限美好的向往。而在古代的习俗也流传至今,虽然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那些传统的、向上天祈祷美好的愿望、节日的喜庆则被保留下来。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能感到节日的幸福。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浓情端午作文 篇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到处都充满了节日气氛。乡亲们为端午做了不少准备,希望把端午节办得红红火火呢!
难忘端午,不是刺鼻的艾叶,而是浓浓的粽香味。早饭过后,妈妈照例把包好的粽子轻轻放入锅中去煮。不太一会儿,糯米、粽叶的清香溢满整个房子。粽子出锅了,掀开表面的一层粽叶,只见晶莹剔透的糯米和似星星点缀的蜜枣映入眼帘,看着就嘴馋。轻轻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里有一种既美好又满足的感觉。尝了粽子,妈妈还告诉我粽子可以分为许多种,还有很多有趣的名字呢!如:“角粽”“斧头粽”“咸水粽”等等。
吃了粽子,又了解了粽子,我跑到外面玩耍。嗯,清新的空气中弥漫浓郁的艾叶香味和粽子那淡淡的清香。在四溢的香味中,我们尽情感受着节日气氛……
浓情端午作文 篇4端午节时我们家家都要吃粽子,佩戴香包,还要买把门猴挂在门上,也可买小扫帚,挂在墙上,都是驱邪避邪的东西,有时把杏枝红布挂在自己家的房门上。
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马上就到了,于是我们开始制作香包。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传说屈原受尽了别人排挤最后跳江自杀了。
于是,老师领我们制作香包,我们穿针引线缝了香包的外壳,然后放进了艾草,最后缝上了装饰用的东西。
缝了这个香包,让我想到了妈妈,每次端午节都是妈妈给我买的香包,而我却不知道要感谢她,所以,这次我也要做香包送给妈妈。
记得去年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香包,我却嫌弃不好看,不佩戴。现在想想真不对,今年就让我做一个香包来报答妈妈。
想想妈妈总是无时无刻都在照顾我,我将来也要报答她,在我心中妈妈永远是最伟大的。
我的香包要送给我的妈妈,希望给她带来温暖。
浓情端午作文 篇5端午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他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第一首长篇诗歌——《离骚》。在这一天,我们吃粽子,戴香包。而今年的端午,却是对我来说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往年的香包,都是妈妈亲手给我做的,而今年,在作文课上,我亲手做了一个香包。我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生怕缝坏了,将香草慢慢倒进了香包中,再次封口。香包做好啦!
漂亮的香包上挂着纯白柔顺的流苏,再看精美的布料,上面缝着白蓝相间的花纹,拴着精致的棕色皮绳。香包闻起来,有股薄荷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我要把它送给妈妈,感谢她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虽然我缝的香包不如妈妈的香,不如妈妈的漂亮,可我希望,我能将暖暖的端午情通过它传递给妈妈。
今年的端午真特别呀!让我感受了做香包的快乐,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真期待下次端午地到来!
浓情端午作文 篇6今天第1节课是语文课,我还以为语文老师要继续安排,上次没有完成过去赏析的那一个组。结果当他进入教室后,他并没有说要那一组去歌曲赏析,而是教我们如何写这个星期的随笔,是关于端午节的,而且现在又没有电,所以就不能用电脑了,而且歌词是要在电脑上的展台上来给我们呈现的,如果没有电的话就开不了电脑,所以就不能用电脑暂时了。
他先在黑板上写了端午两个之后,然后问我们端午你可以想到什么词,我们很快就说出了,比如说龙舟啊,粽子啊,或者是放假和作业等等,然后就给我们列举了一个中心,是关于浓情端午的这个中心。然后他要我们把中心主题给写出来,但是我又不会写,然后还得要写材料,所以我都不会写,然后语文老师就叫了一些人去看看他们的中心主旨和材料,然后结果没有抽到我那是比较好的,因为我根本没有写出来,既然他在我们这个星期的水笔写关于端午的,那就这个星期就要写比较好一点吧。
浓情端午作文 篇7每一年的端午节香包都是妈妈给我买的。可是今天的端午节的香包却是小时老师带我们一起做的。
我们先把布缝成一个三角形,在把艾草放进去,把流苏缝在正下方,好了,一个香包就做好了。可是我做的香包却像一个球一样,一点也不好看,但是我却想把这个香包送给妈妈,让她永远健康、快乐、平安、幸福到永远。因为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恩、感谢的人,是她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成长。
一个香包代表着一份幸福,带表这一份美好,如果我们都自己动手去做一个香包,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发现美好。
浓情端午作文 篇8你知道吗?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么?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最熟悉的,就是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啦!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么?相传,屈原投江之后,渔夫们要找到屈原,于是渔夫们划上船,去追赶屈原,可是,一直划到洞庭湖,都不见屈原的踪影,这就是划龙舟的起源。再说粽子,相信你一定已经馋的流口水了吧!哎呀!不要急,听我讲讲粽子的起源吧。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和龙吃掉屈原的身体,而把糯米放到叶子里投进江里喂给鱼虾和龙,这就是粽子的起源。
在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叫喝雄黄酒,在这一天,大人们全喝雄黄酒来避蛇,可是,我们小孩子不能喝酒,这该怎么办呢?该诉你,大人们会用雄黄酒沾一 ……此处隐藏15809个字……近处的嫩绿与花的缤纷,构成了一副秀美的山水画。那么恬静,淡雅与和谐。润润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泥土的芬芳,清风吹来,林中叶哗哗作响,风从脸庞吹来,带来清爽,植物也随风舒展她柔软的身。伴着风,伴着草,伴着春的气息,赶在出太阳之前回家,总是累得满头大汗。
年华伴随思念,美味与亲情在这端午节中传递。行云,渺渺,烟水,茫茫,了却了年华,泅渡了红尘,愿你伴我永远,我最喜爱的端午节。
浓情端午作文 篇3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目,也称端阳节、重午节等,古老的传统由来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举办的。在端午节那天,大家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等等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活动。
端午这天,我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一大早,我来到商场选购粽子,一包包粽子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冰槽中。粽子的品种味道真多呀!不仅有最常见的咸粽和广东香粽,还有许多其他地区的美味粽子。于是我挑选了一包独特的双拼粽和几个咸粽买回了家。
到了中午,龙舟赛准备开始了。我打开电视等待着,外婆则在厨房蒸粽子。过了一会儿,外婆说粽子蒸好了,我赶忙地跑过去帮忙把盘子端到客厅,全家人一起坐下来准备好好品味一番。一开盖,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夹起一个双拼粽,剥去粽叶,只见粽子的表面光滑油腻,就像包子上了一层玻璃纱,映出了光泽。双拼粽有一个特点: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甜而不腻的豆沙了。我轻轻一咬,咬下了一块豆沙,第一品是甜的,豆沙的味道就似水果糖里的甜葡萄味;再一品,油滑的香味蔓延到了我的舌尖上,沾在豆沙上的一些咸米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酸涩;最后一品,我把豆沙吞下,玻璃纱似的表面顺着香甜,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独有的特色,淡淡的粽叶味配上粽子里的各种食材,混搭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味道,令我回味无穷。
边吃着粽子,龙舟赛开始了,红、黄、蓝、绿一共四个队伍,个个神情眉飞色舞,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属于自己。他们互相鼓励,给自己和队友们必胜的信心,二三十个人,一对对坐在十多米长的龙舟内。鼓手坐在舟的最前面,打鼓喊节奏;舵手则坐在最后面用舵来平稳船身、掌控方向。每个队伍都准备好了,鼓手一敲鼓,队员们有节奏地划水,使舟前进。待龙舟速度平稳并且已经有了惯性时,队手们一起高声喊着节奏,“一二!”“一二!”双手用力划动船桨,整齐而有序。一开始,红队气势逼人,飞快地前进着,可比赛到一半,不知是出了什么状况,红队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气势也弱了些。蓝队见状,趁机振起战势,轰轰烈烈赶了上来,黄、绿队也不甘示弱,纷纷加速前进。现场状况十分紧张,我坐在电视机前,也不停给蓝队加油,手心都出汗了,我真替他们紧张啊!最终,在关键时刻蓝队冲刺上前,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他们胜利了。蓝队的队员们高声欢呼,互相击掌,辛苦付出的汗水总算没有白费。龙舟赛结束了,我也把粽子都干掉了,大家跟着这热闹的气氛一起欢呼雀跃。
这次有意义的端午节,让我深深品到了浓郁的端午味道。独一无二的特色双拼粽,激情澎湃的龙舟赛和与家人在一起度过的这个美好端午,我永远不会忘记!
浓情端午作文 篇35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伟大的节日——端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
端午节的存在是为了纪念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而遭到强烈反对,从而被流放,被流放的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但又不忍心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于是把五月五日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记得小时候,每年到端午节的时候,奶奶都会提前摘好粽叶,泡好糯米,一般糯米需要泡上两到三天,因为粽叶是山上摘来的,所以表面有些脏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一般奶奶都会把粽叶清洗几遍,再放到锅里煮大概十分钟。奶奶特地在家门口种了一棵棕榈树,一般棕榈树的枝叶都是用来当作包扎粽子的绳子。这种叶子使用前都必须煮上十五分钟,可以增强它的柔韧性,不会轻易折断。
奶奶在包粽子之前,会准备好事先泡好的糯米和粽叶。然后把粽子里的馅洗干净,有红枣,猪肉,还有红豆。她一般都会包我最爱吃的肉粽,有时候她也会包红枣粽子,豆沙粽子,而奶奶喜欢吃原汁原味的粽子,她一般只吃糯米粽,她说这样的粽子鲜香软糯,散发着粽叶的清香,她很喜欢吃。准备好一切原材料,奶奶就开始开始包粽子了。
奶奶先拿起两片粽叶,一般都是一片大的一片小的,然后把两片粽叶的下方卷成一个圆锥体的模样,卷好后,奶奶就拿勺子舀了一勺糯米放到粽叶里,接着用筷子捅一捅,以便于让粽子更加紧实。然后把粽叶前面包过去,后面翻过来,然后左右包紧,接着用一根细绳在粽子的一角绕紧一圈,最后用棕榈叶缠紧,一个美味可口的粽子就这样做好了。每当我看着奶奶包粽子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可是奶奶每次都不教我,她说我笨手笨脚的学不会,只要乖乖等着吃粽子就行了。
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了,我央求着奶奶:奶奶,奶奶,你就让我包一次粽子吧!我一定能够学会的。奶奶漫不经心的说:你呀,每次都是这样说,你看看你,手忙脚乱的,只会帮倒忙。粽子呢,你只要等着吃就行了。我就不乐意了,跟奶奶说:谁说我只会帮倒忙的,这次我要证明给你看。奶奶摇摇头说不行。于是我假装带着哭腔乞求奶奶,奶奶最疼我了,她看着我实在拿我没办法,就这样妥协了。哭泣的我瞬间高兴了起来。
奶奶跟我说:你学着我的样子,跟我一起做,先拿两片粽叶卷成圆锥形。我有模有样的拿起两片粽叶,然后跟着奶奶的方法做,到了放完糯米,把粽子包起来的时候,粽叶就不听话了,我一用力想把它翻过去,它居然裂开了!我叫了起来,奶奶说:你用这么大力干嘛?别做了,在这帮倒忙,你把粽叶上的糯米弄干净,丢到一边去。我不甘心,没有听奶奶的话,又拿了两片叶子,叫奶奶继续教我。这次,我小心翼翼地掌握好力度,在糯米里放了肉,然后前后左右包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粽子缠紧了,我拿着胜利的成果给奶奶看,虽然没有奶奶做的那么精致,可毕竟是我第一次做的。紧接着,我又包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越来越熟练,粽子的外观也一个比一个好,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最后,我和奶奶齐心协力的把所有粽子都包完了。这么多粽子,提起来还真有点分量。随后我们就把粽子放到锅里去煮,煮粽子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耐心等待。大约一两个钟头以后粽子就煮熟了,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出锅,可以将粽子焖个一段时间,这样粽子的味道会更佳,口感会更好。剥开一个刚出锅的粽子,粽叶的香气扑鼻而来,一个白胖胖的粽子包裹在粽叶里面,蘸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味道好极了!
听说粽子除了这种传统的三角粽,还有四角粽,长粽子,枕头粽,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样式,想想我们的中华人民真是心灵手巧啊!据调查,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大多吃咸粽、北方则是大多吃甜粽。不过作为一个南方人的我还是喜欢吃甜粽,毕竟我是标准的甜食主义者。此外,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戴香囊等习俗。
每每回忆起端午节的种种,心里特别欣慰,它寄托了我的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情,我爱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