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高中有感作文集合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有感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有感作文 篇1
当我站在阳台,看晚霞从西边的高楼旁照射过来,看着夕阳恋恋不舍地沉落于西宝山的林荫后,留下满天零落的有如扯碎成了条状的光线,执着地投向天空的云朵上;如果是上半月,定会看到半月早早爬上东山,似乎想来拾掇这些纷飞的彩练;看晚飞的燕雀在楼群间盘旋,它们好似在享受夕阳最后的温情,而在正午前后,是难得看到它们的踪影的;看远处袅袅升腾的白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也似乎少了许多对它的厌恶,仿佛它的出现更衬托出此刻天空的宁静和高远。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惊叹这神奇的阳光,与人的一生是何其相似呀!人生幼年如朝阳东升,勃勃生机,盎然向上。中年年富力强,活力四射。到了老年,则怡然自得,淡定从容,悠然享受生命最后的馈赠。是啊,生命再长远也只是一个有限的过程,人何必不让这个过程回归到它本该遵循的轨迹上呢?兴致使然,我突然有了到户外去好好活动一番的心思,去亲身感受这夕阳隐去后的傍晚的悠闲,如燕雀般在它的晚霞中舒展自己的身体,让心灵去感应大自然的声音。
穿过车流不息的马路,踏上连接月亮湖广场的台阶,穿行在挤满晚练爱好者的广场,跨过悬吊在竹皮河上的索桥,东宝山北山麓上的登山台阶就在我的眼前了。眼前的东宝山,“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登临之际,也许没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人间仙境之感;登顶之后,也会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情怀,山边不见澹澹之水,四野难觅竦峙山岛,它虽然平淡无奇,但对它如此的熟悉,让我始终喜爱着这座盘踞在城中央,也能天天看得到它的山顶的家门前的小山。
不走近山坡,你是很难看到山坡上的石阶的。浓荫掩映下的石阶,总共约有二百三四十级,呈之字形从坡底分几段延伸到山顶。上上下下来回登山的人,自动分成左右两列往来穿梭,秩序井然。有快步轻登的年青人,有徐缓安步的中老年人。有少部分人上下飞驰,那多半是脚力强健的锻炼有素者。台阶宽不过两米,但彼此都很谦让,每有擦肩而过的人时,都能主动顾及不妨碍了别人,很少有危险发生。我拾级而上,脚力也算是中上等的吧,一口气登上半程石阶,基本上是不会喘大气的。短暂停留在中途的平台上,回首北望,广场的景象一览无余。由北向南的广场中轴线,一直延伸到与吊桥相连,然后延接至山上的石阶,把广场、竹皮河与东宝山串成一串,天工与人造景观一气连成,浑然一体。优美的舞蹈音乐,飘过树梢传过来,看着数百人的健身舞场面,着实让人赏心悦目。“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沐浴晚风的轻柔,虽然不是身处划艇,但幌幌然有如回到我的家乡,泛舟碧水蓝天之间,掬泥芳草香荷丛中。
登上石阶顶端一个不大的平台,一般的人大多会略微有些湿背的感觉,但筋骨得到充分活动后的舒展,会让心情格外舒畅。放眼四周,城区的高楼鳞次栉比,墙面五光十色,远处的山岚轮廓清晰,格调爽朗。天空也变得仿佛更加高远,晚星虽还不见踪影,但薄暮的余晖把整座城市静罩在一片安宁和祥和之中,没有喧嚣,也看不到车流滚滚过后的气浪,只有轻风摇荡,飞鸟盘旋,白云徜徉于穹顶,淡月飘忽在天边。不是仙境,但此刻的东宝山,在我的心里胜似仙境。看到身边的人陶醉在锻炼的快乐之中,连随着主人一同来爬山的狗儿也欢快地蹦儿跳儿的,我也止不住撒开手脚,尽力地伸展自己的腰身,或者攀吊在旁边的小树上,让全身的筋骨好好享受一番舒展的快感。
三个来回的上下攀登,体力消耗得也差不多了,虽然腿脚有些疲劳,但感觉活动得非常充分。静静地坐在山顶的小树林中,看夜色渐渐降临,晚星微笑般眨闪着眼睛,不知什么时候露出了天幕,零零星星,比之星汉灿烂更加迷人。忘怀在这傍晚的山林,看视线下华灯初上的城市,霓虹灯柔和的色彩并没有夺去天空的全部颜色,让我还是有种置身大自然怀抱的满足,尽情享受它所赐予的纯净的关爱。
在这样的感觉和思绪中,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的精彩轮回。人的一生哪怕再普通也都充满了传奇,如果不是特别短暂,在它整个生命的过程中,总会绽放出不同的光彩。有如太阳的光芒,朝霞灿若炉火,鲜艳夺目;正阳有如烈焰,光亮赤灼;晚霞则温文尔雅,悠长舒缓地退却淡红的颜色,用一份淡雅迎接清月,伴它悄然升起在东方的暮霭之中。在这些华光中,我最爱的便是晚霞了,它给人从容之感,让人心境明净,饱含温馨和希望,把最绚丽的色彩轻柔地抹向后来的使者,在它离去时,让人时刻眷恋它的亲切和美丽。莫道人生太短暂,晚霞灿烂绽满天。此时此刻,这两句话跃出我的心头,把我爬山后的所有疲惫都扫得一干二净了。
高中有感作文 篇2
今天,学校组织学生穿校服,戴红领巾,参加军训,军训一共三天,今天是第一天。
在这三天里,我们会和一个比较幽默的教官一起度过,我们问教官多大了,教官说他38岁,我们又问教官:“您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年轻?”教官说:“不到,我真不到38岁。”又有一位同学问了:“您当几年教官了?”“这个也不能告诉你们。”教官又说:“我属猪。”真不明白教官不告诉我们年龄,却告诉我们属性,看来我们还要算教官的年龄了。
同学们也不太听教官的话,练习()原地踏步时,有许多同学做得不对,教官就让我们喊:“左右左,左右左……”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带的头,我们喊成了:“左右左右左右左右……”教官刚一喊停,同学们就开始笑,教官先是用手捂住嘴偷着乐了一下,然后严诉地说:“不许笑了!”我们看教官的表情好像是要笑,可又忍住笑。我们又笑了,教官终于忍不住也笑了。
今天过得真快,虽然说今天有点儿累,可我还是很快乐,是因为我认识了一位幽默的教官。
高中有感作文 篇3
爱, 到底是什么? 爱的范围很大,内容也很广泛,亲情,友情,师生情,爱情……这都是爱的表现,那么《爱的教育》让我们对这熟悉却又陌生的东西有了怎么样的体会呢?
《爱的教育》采用的是让大家都熟悉而又觉亲切的日记体形式,平实中不乏透出温暖的文字。讲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在爱中步步成长,心志渐渐成熟的过程,虽然只是记录了短暂的一年时间,但却也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他对事物所持看法的改变,以及墨香中透出的淡淡的却真挚的爱------对家人,对朋友,以及教育自己的老师。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只有爱的世界,争吵,矛盾,怀疑…处处存在着,小男孩也遇上了这些麻烦的事情,但却终究因为爱而一一化解。
也许你会认为这老套而又呆板的剧情,熟悉在每本小说中的套路,可在微微抱怨中却也不由自主得露出微笑,深深随着那小男孩的感受而感动,细细体会那丝丝缕缕的爱。这也是为什么《爱的教育》这么著名的原因。
首先,书的名字《爱的教育》,那么是什么样的爱呢?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发现有许多种。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些都是爱,可性质却大有不同,对象不同,心情也会不同。但这些却都是做一个孩子的根本,孩子是纯洁的白纸,任由他们自己绘出心灵的模样,添上情感的色彩,那爱,便是绚丽的斑斓,在那纯白中留下耀眼的光彩。也正是因为这些爱,才成为其他素质的基础,在这个彩色的世界里,我们的周围都是爱。
正如我刚才所说,爱的范围很广,犹如空气一般围绕在我们身边,也正是因为她如同空气一般的让人习惯。所以平时的我们并不会刻意去发觉,去感受,也难以想象当爱被抽空,真空中的我们又可以存活多久?
但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我们便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爱的存在,象呼吸那样的真实,轻轻呼吸,便能感受到它在丹田轮回的舒畅。使我们陷入其中,一同感受着安利柯所感受到的爱。
时而厚重,压着我们喘不过气,时而轻浮,飘渺到忍不住想怀疑她的存在,但这份爱带来的温柔触感却又是那么真实。亦真亦假,伸手想捕获她,哪怕只是轻纱的一卷衣角,可终究只是落空,仅剩那份真实的感受萦绕在心中。
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成长着,有时欢乐,有时哀愁,象是矛盾的个体在爱中挣扎着。但爱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象小说中的安利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偶尔也会为简单的温饱犯愁,没有奢华人家在所谓物质上的享受,但可贵的是他们心中都有爱,对亲人血浓于水的爱以及骨子里那种对祖国的爱都是那样真实得流露出来。这是精神上的支柱,是物质所无法比拟的,这---是爱!
那么回到正题,爱到底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总是那么模棱两可,叫人说不清道不明。但这一刻,我想答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明白爱是感受,是精神,更是我们的灵魂!
爱是不被限制的,或许可以给这广阔的爱定下一个模糊的范围:小到同学之间的亲切交谈,大到只是与陌生人的一次萍水相逢。也许…只不经意间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现。
爱是藏在心里无底的清泉,需要自己不断去挖掘,去发现,才能明白爱是多么深多么浓,同时也会惊讶于爱的甘甜与清澈。
当爱充满心中,又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眼中的光明?亲爱的朋友,为什么眼中总有一抹阴霾?为什么不愿展现你可爱的笑颜?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你心中没有爱?还只是你不愿去发现,不愿去感受真爱的美妙?那么,让我们用爱将你心中的冰雪融化,让爱的清风吹拂你那颤抖瘦弱的枝芽,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爱!
爱是不灭的光明灯,请用它点亮你的黑夜!
高中有感作文 篇4
的确,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但凡为中国人的都会有那么几种心情交织在一起:一是惊叹先祖留下的绝世之宝,二是无奈这些珍品竟由一个愚昧的道士来看管,三是对那些个就我“热血青年”看来万恶至极的一群所谓的“冒险者”(在我看来不过就是个骗子)的愤慨唾弃,四则是对当代敦煌学者的钦佩和自豪。
余秋雨先生的洋洋几千言,我想,再如何的犀利仍是惨白的,犹如倾盆大雨冲刷那一片沙滩,无力、徒劳、无奈。那个时期的中国有着太多太多的屈辱,而这些个屈辱的源点非是外国的船坚炮利,而是普遍性的无知和平庸就如那个王圆箓一般。
窗外的'雨在下着,忧伤的蓝调配着滴答的雨声。
看着“道士塔”三个字,内心是一种萧索,一种悲伤但又觉得可笑……笑什么呢?王道士?国人?还是……或许是一种哀叹吧!大概是一个苦笑!也可以说是一次沉思。
余先生的见识之广博与阅历之丰富是我所万万不能企及的,我也从未去过敦煌,也不曾听说过“道士塔”,只晓得敦煌有飞天是我国艺术的瑰宝,而我在文化潮水的渺小以致于我不知道潮有多大,水有多深,只是依稀晓得在很久之前它便开始消亡,不是很快也不是很多,仅是一点点地流逝着。
是的,只不过是失了那么一点点罢了,但我们总共又有多少呢?五千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个点,它所创造的文化至多也就是个点,少了一点也就没了一点,其实文化很脆弱,只有在盛世中它才会怒放,将其弃于荒野便会凋零。它的高贵,自然而然带来它的娇气。
在千年的风沙中,物是人非,敦煌早已失了昨日的繁华与奇丽,虽有如生的佛像和惟肖的壁画,也只是往日的烟霞与浮云罢了。
王圆箓、道士塔、莫高窟、斯坦因、冒险家……这些个早已远去的故事,过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让伤痛留给过去!只是今天还有什么呢?桃花依旧笑春风?
高中有感作文 篇5
《庄子》中曾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的开始是死亡的开始,生命的结束却是重生的轮回。我们活着一秒,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向死亡迈进一秒?生与死,无法逃避,无法拒绝。面对生,人们总是充满了希望;面对死,恐惧会占据我们的内心
《入殓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故事。做为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所在的交响乐团解散之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入殓师。期间事态的变化,小林心态的变化,也让影片的主旨渐渐清晰。
若要用音乐来诠释生命,大提琴无疑是最好的乐器。电影要请来著名的NewAge作曲大师久石让为此片配乐。
这部电影延续了久石让以往唯美、简朴、纯净的音乐风格,可听性极强,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也会深受感动。大提琴深沉,极具感染力,复杂却带着质朴,用它诠释生命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概念,是最为贴切的。因此,久石让在配乐时就以大提琴为主奏乐器,贯穿全剧。而大提琴手就成为了主人公原来的职业。
电影前半段都透着一种悲伤哀沉的情绪。色调也多是灰,白,黑,棕色,营造了一份失落、伤感的气氛。钢琴在低音区不断重复,则代表了男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妻子询问自己事业时,音乐变化的烘托,更将小林内心深处的紧张和怕别人看穿时的惶恐、犹豫刻画了出来。
久石没有简简单单地只呈现这一首名为Momery的大提琴演奏曲,而是通过转调的方式连接上了电影主题音乐Okuribito,全曲一气呵成。单听这一曲,就好似经历了整个生命的旅程。
这曲子第一次出现是在小林在参加完第一个入殓仪式后。漫漫长夜,辗转难眠,白天的经历在眼前挥之不去,它拉起了儿时的大提琴,同时出现的还有那块寓意深刻的石头。深情款款的琴声,悠长深远的旋律,打开了沉寂已久的记忆。小林本是恨父亲当初抛下他和母亲,可却在亲自见证了一次生离死别之后,他拉起了父亲最爱的曲子。随着音乐的深入,画面中出现了小林儿时练琴的场景,河边寻石,母亲的笑容,父亲模糊的脸……这些都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
圣诞节的那段音乐,可以说将电影第一次推向了高潮。旋律如丝如缕地述说,将三个有故事的人都带入了各自的思绪中。之后,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加入,镜头不停地切换着小林各种忙碌的工作场景,有笑声,有哭泣,同时,也暗示随着小林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更理解了入殓师这个职业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的重要性。
石头在电影中包含着父与子的亲情隐喻,那是在小林记忆里唯一可以触摸到的关于父亲真实的存在。父亲留给他的大石头,后来他又送给妻子的小石头,都说明在内心深处小林一直对父亲是有所牵挂的,也似乎意味着最后时刻他对父亲的原谅。父亲死后,小林来到父亲身边。看到这儿,我本以为那一箱箱小林父亲的遗物全是小林父亲在离开这么多年间想给小林的石头。然而最终当小林为父亲做入殓仪式时,从父亲手中紧握的那颗当年小林给他的小石子滑落,这一个镜头,这一颗石子,就足够体现父亲对小林的爱有多深。此处也是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
小林心头一震,音乐再次适时响起,犹如父子二人超越时空无言的对话,将影片带入了另一个境界。这时,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爱是永恒。之后,记忆中父亲模糊的脸的脸渐渐清晰明朗,音乐退去后,一切怨恨已不复存在。
影片结束,小林在一片草地上拉奏着大提琴。影片色调也变得明丽轻快,从白雪皑皑的场景转换到了春意盎然中。曲子的下段也完全显现了出来,音色的转化也带着情绪的转变,形成了一个高潮段落。这是象征着一段美好的旅程,不仅通往天国,也延续着生命的意义。像画面中的草一样,冬日的枯竭,却是为了春天的新生。死亡不是离别,逝去也不是终结。这时的情绪已不同于之前的哀怨低沉,悲伤凝重,而是有着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影片在此时已不再是简单地阐述如何面对死亡,而是对未来的畅想。音落,结尾处轻缓。那是将一切看开,迎接未来的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