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高中的我作文汇总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的我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的我作文 篇1
十字路口的人是迷茫的,痛苦的,艰难的,因为他面前的是选择,可是却只能选择一条,如果那时道多项选择题,那该多好,可是鱼和熊掌却不可兼得,真令人无奈。
现在的我就好像站在十字路口。虽说选择了一条,但却总迟疑不决。我选择了“专生本”。却又为我放弃自己的爱好而倍感遗憾,我真的不知道,这条路是对还是错。也许是谁都不可预料的。每当必须时,还是不由自主地去画些什么,也许我选择了爱好,会为这边的事情而难过,我只想知道爱好会影响学习吗?我如果花费在爱好上的时间多一点的话,就在学习上用的时间少了,所谓一心不可二用。我该怎样做才对呢?才是最好的方法呢?我的能内心充满了矛盾,“人无远虑,必无近忧”说得太对了。
可我为什么总是这样愁呢?愁啊愁,何时才是尽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美的诗,用在我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遥望走过的路,已经很长,不知接下来还有多长的路,路上还有多少荆棘。都需要我自己去一步一步的实践,踏平。可我却在这时放慢了速度。好像动力不足。一闭眼,一天又悄悄溜走了。再睁开眼,新的黎明又已来临。时间稍纵即逝,谁也无力挽留,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只能和时间赛跑,追赶时间。
可又有几个真正捉住时间的人呢?
高中的我作文 篇2
初中时光有点短暂,因为我还没有弄清自己。我想说的学校是,因为在初二时,我们幸运的成为了新校园的第一批学生,所以这是我们初二和初三时的校园。
我初中时的学校有点遭受到舆论的批评,校园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样子,就让我们搬迁了进来。虽然其实不搬,更加会受到指责,本来我们这一届入学时就被许以会有新校舍清静优美的校园环境。还会有最先进的橡胶跑道,这在我们这小镇上还是首家的。不过直到我们这一届毕了业,都没有看到这跑道的一点影子。虽然与老校舍只间隔几百米,但可以说是已经从镇中心搬到了镇郊外,新校舍是矗立在一片沼泽地之上的。
我们并非只不满意学校欺骗了我们,只是有些地方实在是不能尽如人意。比如是要放置橡胶跑道的那块地根本就是实实在在的沼泽地,虽然可以进行探险,但确实脚就很容易陷到里面去,没有围栏,有不知趣的学生要“闯关”,就很容易发生事故。而学校教学楼是较为流行的双子塔建筑,中间有一段不过二十米的过街天桥。本来这教学楼应该正对着学校的大门,可听别人说是正对门那块地没买下来,也不知道是钱不够,还是别人不卖,又或者是正因为钱不够,所以别人不卖。反正导致了这么新潮、气派的教学楼只对着左上角开着的只有七、八米宽的小门,放学的时候人挤成一团。
这座学校双子塔两边各有一个入口,与台阶相连,而特意高出的部分则作为停车场。通过这台阶的`造型,就可以看出学校领导肯定是精心设计了一番,或者就干脆只是模仿某个大学造的,虽然我还不知道是哪所大学。这两边的台阶呈八字型,而台阶的两边是桥特有的装饰,是故意要造的跟西湖的断桥一样,寓意就是通往知识的小桥,或是知识将两半小桥连接了起来。这“桥”的两边还有雅典卫城式的列柱围廊,有时学生会故意将垃圾就恰好扔到这环形的柱顶上。好笑的不是这么有艺术感的建筑被垃圾破坏掉美感,而是这上面的垃圾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除了早餐剩下的饮料盒、塑料袋外,要是你有幸的话,还能看到几个包子,几根香肠。这还不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清理,几个星期都还看到那垃圾还在原地不动。怪不得校长讲话的时候,从来不讲学习上的事,光是在讲环境、讲卫生。
当时我们这个有两千多学生的学校有很多趣事,可惜我这个好学生不处在“民间”,不知道那么多。比如有一项是“挂羊头,卖狗肉”,本来是依着最先进的体育馆样式建造的一个场馆,竟然被做成了食堂,不知道这是暂时作为权宜之计,还是就是拿来唬人,“别人有好的科技馆,我这有这么大的体育馆”。或者是学校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被戏称为“地中海”的人,就是头中间“草地荒芜”,两边还长得挺茂盛的。这人还总爱叼着一根烟,是有首长潇洒倜傥的样子。好在我也忘不掉这样一个学校。
高中的我作文 篇3
雨,忽而粗犷豪放,忽而轻柔婉约;忽而狂妄暴烈,忽而缠绵多情;忽而莫测神秘,忽而亲近如故。这就是雨,当然,也就是我!
雨,你时而细而柔,时而大而猛,变幻万千,我,也是如此!还记得以前的你吗?从第一次你从异乡来到这里,你的性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前,你总是孤陋寡闻,不与人交谈,更别说诉说内心。你第一次离开了熟悉的城市,来到了这一个陌生的大家庭。当时的你,就像初生的婴儿离开了母亲的庇护,那样无助!第一次踏入学校,还记得那个幼稚的想法吗?第一次踏入自己的班级,看到全班最调皮的女生,竟天真地以为她就是班长!后来想起来,感到嗤笑不已!如今,变化得简直判若两人。早晨,你打睁眼起,整个人就处于兴奋状态,好心情满满的一袋子,开开心心上学去。回到学校,见到同班同学大声问好;见到好朋友勾肩搭背回教室;见到老师恭恭敬敬行个礼……我的生活早已不是一个人,多了许许多多的新角色。而我,也不再是那个过份温柔的人,而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了。
雨,你无情却又多情,而我,也是如此!还记得以前的你吗?从你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起,你总在无形之中伤害了许许多多无辜的人。曾经,你用苛刻的语言伤害了想劝你改错的妈妈,用尖锐的语句伤害了关心你的爷爷……他们只是暗自痛苦,并无怨言。也许是你那时只有单纯的思想,并无恶意;也许是你尚未成熟,也未察觉,当对他人的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如今的你,早已一耻前雪,但又变得多情!看到校园的一草一木,想到这是在小学在母校的最后一年,你伤感起来,忽然觉得母校好美。每次踏入集体,你总会想:真是个快乐的集体,不知道毕业后我们仍有联系吗?有时想到了毕业,真舍不得我的朋友。我常与小雅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诉说着自己的情感,她总会是一个最忠实的听众。我常与小欢交谈学习的点滴收获,与她谈论学习不懂的难题,她总会是我学习上的助手。我还常与小妮交谈自己眼中的世界和生活,期望的未来与明天,一起奇思妙想,一起天马行空。以后天各一方,相信彼此总会在对方的心田占上一块,难以遗忘!也不知何时,我变得如此多愁伤感!
雨,你忽如幻的黄昏,忽如梦的黎明。我也和你一样!我系着你,你——系着我奇妙的情感!
高中的我作文 篇4
姑姑来电话:侄女呀,再过几个月你就是一名高中生了,提前到我们学校来看看。看看高中的校园环境,体验一下高中的学习气氛,好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加油打气。
姑姑在一所高中任教。我沾姑姑的光,利用星期天去“参观”他们学校。一进姑姑任教的高中,我就被各种标语、横幅给吓住了。
你看这里有一句“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那里有“努力提高一分,轻松干掉千人”,还有“拿不下高考,比死还可怕”“拼搏,才能把别人踩在脚下;涣散,结果就是被人踩死”……
再看看校园里那些高中学长们,一个个面容紧张,目光生硬,走路急促,遇人冷漠。我知道,当同学之间成为“你死我活”的对手时,他们才会表现得如此麻木和阴冷。
这些充满“火药味”、显得“杀气腾腾”的标语、横幅,这些来去匆匆、寡热多冷的青春面孔,把我吓得心惊肉跳。这哪里是我想象中的温馨校园,分明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我就像到了一个冰冷无趣的世界:这里看不到友谊之花,没有温暖的怀抱,更没有轻松和欢乐。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我来到这所高中就读,我是否能看到新同学温暖友好的面孔?我是否能拉起一双相互提携的手?
高中,我向往朋友的温暖,讨厌“厮杀”的残酷。
我渴望,三年的高中生活将是我茁壮成长的时期,所以我有我的高中理想。但我理想的高中生活,“分数”并不是唯一的。除了分数,我希望自己能在高中校园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尤其是拥有新的友谊。我希望这些理想能在学习生活中顺其白然地实现,而不是在“拼命征杀”的争夺里被强求、被逼迫,那真是一件没有意思的事情。我想,如果仅仅为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加入丧失理智的“征杀”队伍,纵然取胜,也是一场缺乏人性色彩的惨淡之胜。如果败了,则绝对是完败,因为当把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唯一的指挥棒时,没了成绩,也就没有一切。
马上就要进入高中了,看到高中校同里这“杀气腾腾”的场面,我的高中还会是一段难忘而愉快的成长过程吗?还会是一段多元而多彩的学习生活吗?那天,从姑妈的学校里回来,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进入了姑妈任教的那所高中,在那里,我可以拿起画笔描绘荷塘月色;可以拿起吉他弹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可以整天和老师、同学们在野外踏青;也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阅览室,读自己想读和喜欢读的书…… ‘我的高中生活啊,请让青春在自由成长的步伐里大放光彩吧,而不是在分数的压榨下变得苍白无色!
高中的我作文 篇5
杨柳依依,满含柔情,清风翠柳,摇曳多姿;多少时光,白驹过隙,花落无声,雨润无痕;只能将这丝丝缕缕的情珍藏在我心底。
跌倒时有你清风般的慰藉;狭隘时有你天空般的胸襟;喜悦时有你阳光般的微笑;成功时由有你真诚祝福的话语。老师,你在我心里永远伴我成长。
刚迈进初中的大门,新奇又胆怯。只见这时,一位女子进入了我的视线。她长相平凡,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散发出和蔼的目光,一看就知道准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没想到,她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潘老师。
在我的印象里,潘老师一直都是个优雅、智慧的女人,对我们也很好,从没生过气,从没打骂过人,但那次,潘老师发了大火,就好似乾坤大转移了一样。
那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只见潘老师面无表情,眼里透露出愤怒的目光,手里拿着一沓作业本,愤怒地用手指着那沓不合格的作业说:“你们都看看!昨天的作业是怎么完成的?!难道连那最基本的仿写都不会吗?嗯?昨天的作业今天全部重写!!!”我的天,真的从来没见过潘老师发这么大的火,而更倒霉的是那沓不合格作业中有我的本子!我失落极了,老师站在讲台上发火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在我眼前放映,哎……这回是真的让老师失望了。回到家,打开潘老师空间,翻看她的,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鼓励着我,好像在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今后努力做得更好,不再让老师失望。于是,我变得积极主动了,将我写的作文发到潘老师邮箱,老师认真修改并点评之后还发在了她的空间。原来,老师并没有将目光飘过我的头顶去看别人,还是在关注我呢!于是我下定决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个孝顺的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孝顺老师,因为老师就像是你的第二个父母,无私地为你付出,要让老师省心。
开学到现在,已有两个月之久了,在这两个月内,你教会了我许多,许多……
老师,你教会我坦然。与困难周旋是你的座右铭,你告诉我们“苦难是没有人愿意上的大学,但从那儿毕业的人都是生活的强者”在我眼里,你就是强者!遇到困难永不退缩,微笑面对生活。你得过面瘫,患过甲亢,但你凭着那坚强的毅力走到了今天。你令我敬佩!
“风香树”是你的代言词,你说“人生应该像树一样,不依不靠,坚强独立,自己成长为一片风景,给人仰望!”你常给我们提起家乡的那棵风香树,说它生长在一个很大很大的石包上,说你亲眼看见它撑破石包扎根深处,教育我们应该像树一样,自己成长为一片风景,给人仰望!其实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记得那次公开课,你为风香树写了一首诗,又给我们朗诵,听着听着,我鼻子一酸,眼眶红了,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是的,你的故事令我们感动,教会了我感恩。是你!为我的心灵点亮一盏明灯!
老师,你教会我珍惜。以前的我,不懂什么是珍惜,直到上了初中,遇见你!才让我懂得什么是珍惜。小学六年的时光匆匆流逝,直到毕业和同学们分别时那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难道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不是的,所谓珍惜,就是满足你所拥有的,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总是吃着碗里想着锅里,总觉得不知足,其实有的就是最好的,而不是得不到才是最好的。
谢谢你,潘老师!教会了我这么多!
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你的身影,你那温暖的怀抱是我成长的摇篮,你那无私的爱是我前进的动力。老师,你永伴我成长!
高中的我作文 篇6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世务,身陷于尘网,不得亲近自然,在钢筋水泥与桌椅之间,唯一使我们能亲近自然、了解自己的方法,即是阅读了。
若说文字是有灵魂的,那么由万千文字组成的文章便是一篇灵魂史诗,我眼中的阅读,需要我们去体、会、悟。
对于阅读起始的年龄,在我看来,并不局限于识字之后,反之,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阅读。那时的阅读,可以是广告牌上零星几个大字,抑或是商标上一串串英语字母。即使看不懂,也无伤大雅,因为那只是阅读的第一阶段——体验。阅读,并不需强求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每一层深意,阅读先是一种美的体验:体验语言华丽或朴素之美;体验结构错落或工整之美;体验选材新颖或平凡之美……这些体验都是直观而感性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类是如何进步的?答曰:由感性变为理性。阅读的进步也是如此,在体验之后就是领会。那位陶潜先生曾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早在遥远的晋代,领会就已占据了阅读目标中的一席之地。领会是更深一层的体验:领会作者意图;领会特殊含义;领会写作手法。领会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为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是又到、又过?为什么东坡正值壮年却要在《江城子》中自称“老夫”?子厚笔下的驴与虎真的仅仅阐述了蠢驴活该被智虎吃的道理吗?凡此种种,都是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去领会的。
刚才讲了感性到理性的阅读阶段,颇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意味,而阅读的最高境界,类似“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玄妙——即是“悟”。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从何而来?自然是悟来的。在阅读的天地中渐行渐远,就会发现语言、结构、立意等都不再重要。那些流传千万世的经典,看似平淡无奇,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充足的“悟”的空间:《夸父追日》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愚公移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远见;《陈涉世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在悟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文章字里行间的精气神,并将其吸收、消化。所以说,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其最根本,就是以文字的灵魂,塑造我们的灵魂。
然而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纸张阅读方式逐渐被各类电子读物取代,各类公共场合随处可见“低头族”阅读的身影:或是捧着电子书;或是翻着各类社交媒介中零碎的段子。科技已经带我们走向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如同由各种布片组成的一件衣服,即使每片布都是高级的绫罗绸缎,也毫无美感而言。
话又说回来,“碎片化阅读”能很大程度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且耗时不多,故可以尝试,但始终不应被当作最主要的阅读方式。
体验、领会、悟得阅读之美,以文字的灵魂重新塑造我们的灵魂。“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世务,身陷于尘网。”由尘网入,自尘网出,阅读万卷书,行走天地间,这就是我眼中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