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学生作文集合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学生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学生作文 篇1
加入学校的航模兴趣小组是我初中入学以来的一个心愿。为此我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通过学校的考核后才能成为学员,因此这学期业余时间都在学习航空飞行知识。爸爸为我购买了航模装备,我周末写完作业在电脑屏幕上模拟练习起飞降落,练了一个多月,从没成功降落过一次。
幸运的事说来就来了,20xx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首次在武汉举行,爸爸为了让我能近距离地了解观看航展,提前准备了参观劵,十一月五号我们一家人开车去汉南国际通用机场看了航展。
湛蓝的天空,风轻云淡,天气真给力!
几十架彩色的动力伞陆续升空表演,轰鸣声在机场上空响起,黄色的动力伞队伍最长,排成一长行,一对一对拉开距离,由低空到高空,类似“千手观音”的造型,张开的长伞上印有“东风汽车”几个醒目的大字。红色的动力伞拖着小国旗低空从头顶飘过,看到国旗太激动,一定是中国的动力伞运动员,我挥手向他们致意,昂头抓拍了这惊鸿一瞥的视频,太壮观啦!还有绿色的、蓝色的、白色的动力伞,运动员此时却像一个个小蜜蜂一样,引领着弧形的动力伞组成天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排排像南飞的大雁,飞远了就像一排单边的括号。偶有一两个脱离队伍的“孤雁”独自在空中徘徊,寻找着自己的降落点。
八一飞行表演队也来到了武汉,共有十架军绿色的飞机在机场候机参演。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与军人飞行员近距离地接触,10号飞行员还是女军人,我想去年牺牲的女飞行员余旭一定是她的战友,对她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地面总指挥挥动小黄旗发出指令,八一队一号领队最先驶出队列,接着两架两架的飞机尾随有序的出列,缓慢绕跑道滑行,远了远了,动用望远镜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突然,他们腾空而起,快速冲上云霄,在蓝空白云的映照下,时而摆出了个三角造型,时而摆出“人”型,拉出一条条彩色的烟带,在空中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八一队凯旋归来,整齐划一地滑行在跑道的直线上,向热情的观众挥手致敬!
上午十点左右,一辆中型飞机拖着一个蓝色的巨大条幅升空了,上面有中英文字样“20xx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中国武汉)”,这时解说台的声音传来,我的耳朵敏感地捕捉到了有关飞行员韦恩·曼斯菲尔德的介绍,说他是一位71岁的“老顽童”,来自美国波士顿,有着50年的飞行经验。航展的每天,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可敬的老人开着他的飞机,拉着大会的宣传标语,一次次升空,他的内心一定是骄傲和自豪的!真佩服他!十点半左右,飞机飞过的天空出现了“20xxWELLCOMTOWUHAN”几个字,并且在机场的上空用白烟画了一个超大的圆,太神奇了!
精彩继续。主席台解说接下来观赏三千米高空跳伞表演,来自美国的45名运动员即将从天而降。观众的目光在高空中搜寻着,搜寻着。“哇,出舱了,出舱了!”,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在空中手拉手样摆成各种造型,像“礼花飞舞”、“仙女下凡”、“彩旗天降”,炫目多彩,太震撼了!当降落伞自己打开,一个个跳伞运动员自由空中下降,有的速度太快,直线下落,真以为出了故障,为这些挑战极限的勇士捏一把汗,当我们正在为他们担惊受怕,他们却在离地面几百米的空中又稳住了。真是惊险刺激!
在静态展的小型飞机区域,我有幸坐进了驾驶舱,触摸了方向盘,了解了各种起飞、转向、降落等装置,在机舱旁留影纪念,加上空中地面的亮丽背景,英姿飒爽。在体验区,长春飞行学院的教员指挥我在驾驶舱模拟飞行了五分钟,立体大屏幕上的蓝天白云很是逼真,我仿佛翱翔在蓝天碧空,俯视大地一片翠绿。
世界飞向武汉,武汉飞向世界。百闻不如一见,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航展归来,我学习了很多航空飞行知识,收集了许多小型航模,拍了很多精美的图片,录制了十几段难忘的视频,对于学校的航模成员选拨充满了信心。期待着我的飞行梦早日实现!
初中学生作文 篇2
这一周我们进行了残酷的军训生活,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不同的活动,如:星期一有长途拉链,星期二有队列训练,星期三有实弹射击和紧急集合,星期四有联欢会,星期五有比赛。这些活动都是我喜欢的,我挑一两个来讲。
首先是队列训练,第一部份是立正。稍息。跨列,立正和稍息大家都知道,跨列是将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右手握空心拳,脚伸开成与肩同宽,就好了。第二部份是转之间练习,那时我们听着教官的口令:“向右转,向后转。”我们就随着口令转,教官说我们的跺脚不行,是因为不够响,不够整齐,又叫我们看看别的班的跺脚,叫我们学习别的班的跺脚,我们也十分努力,但是还是不行。第三部分是蹲下。起立,教官先教我们怎么蹲下,先将脚向右下方移,再向下蹲,把脚分开,就好了。第四部分是“敬礼”,敬礼我们都会。
队列训练并不是我喜欢的,我还是喜欢突如其来的紧急集合,那天晚上,9点左右,从操场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唤醒了沉睡的学员。大家纷纷拿起军装,在漆黑的寝室里穿了起来,我们一个个就像失明的人一样,东摸西摸的,有的正在床上呼呼大睡,有的分不清方向,这里走走,那里走走,还有的连忙寻找拖鞋。我十分冷静地穿好衣物跑到操场,大家都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可真吵啊!这下子可吧教官给惹火了,叫我们趴下,不久又叫我们起立,骂了我们几句,叫我们回寝室睡觉。
这就是我们的军训生活。
初中学生作文 篇3
在我看来,秋天是美好的。他比春天清净,比夏天凉爽,比冬天宽旷。夏天是玉,春天是翡翠,冬天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而金色的秋天呢?则是一块闪亮的黄金。
日晕烧红了万物的脸,云朵将他抱住,金色的太阳让那洁白的云朵镶上了一道金边,大地到处都呈现出金黄的景象。人们将一年的希望都放在了秋的身上,秋天是丰收欢乐的时节,人们无不感受到满满的幸福。五彩缤纷——这,就是秋天的特色。
淅淅沥沥的秋雨,带着深秋的凉意。清晨,雨点轻轻地敲打着早已起雾的窗户,我本想在这美妙音乐的浸润下再睡会儿,可又不想错过那美丽秋景,便起床了。
池塘边,湿润清新的空气弥散在花园,一滴一滴的“珍珠”不断地从花叶上掉落下来——“叮咚,叮咚……”,这声音,就像一个音乐家为秋天谱写的歌曲,而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小姐便是雨点——楚楚动人,舞姿百看不厌。走在树林里这里的树:有的“隐天蔽日”,有的尖利挺拔,有的娇小可爱,无不表达出漫漫的生意。不一会儿,太阳公公便从秋梦中醒来,照在水面上,金光闪闪的,十分耀眼。
秋风来了——踏着树叶,“沙沙沙……”吹到脸上,凉丝丝的。真是秋风送爽呀!秋风一吹,梧桐树上的叶子刷刷刷地掉了下来,那枫树上的叶子,则好像秘密被发现了,一棵棵红了起来;秋风一吹树林的海洋,涛声四起,让我领略到了海边的豪爽;秋风一吹,草原则好像一段摇摆的翠绿绸缎。
秋天的田野,是由金黄的稻子、黄黄的油菜、青绿的甘蔗组成的。微风走过,它们就统统地微微弯下身子,仿佛是在迎接他的到来。田野,给我们带来了谷子,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果子,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蔬菜,带来希望,带来欢乐。
午后,刚刚还是蔚蓝的天空,现在却飘来了几片薄纱似的云朵,婀娜多姿,姿态万千。哇!真好看,这天空。天边的太阳像老奶奶般慈祥。
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秋天,让人神清气爽,但关键得看人心,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想法。怎样?快来享受一下吧!
初中学生作文 篇4
草莓最普通不过的水果,水果店随时能买到,品尝起来软软的、甜甜的,草莓也是脆弱的水果,草莓的身体是软的',经不起风雨侵袭,经不起很冷,好似一个柔弱的姑娘。
草莓,平时吃的再多不过,摘草莓却不是人人体验过,吃起来甜,摘起来更是感同生受,如果你没摘过草莓,我觉得你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虽然采摘时间短暂,采摘过程却很有感受可言。
去年我家和表姐、表妹三家去摘草莓一直让我刻骨铭心,在进入草莓棚前,卖草莓的阿姨会先给每人一个篮子用于采摘,跟着卖草莓的阿姨进入草莓棚,棚里像开了暖气般闷热,这时你的反应一定是脱去外套,大家进棚采摘,我第一次看到草莓植株长的样子,草莓植株很低,开花是黄色的,草莓似害羞的少女般躲藏在叶子底下,垂下于植株的周围,轻轻拨开叶子,红红的草莓露出脸蛋,草莓后部有一圈小叶子,衬托草莓的娇羞,采摘时手法一定要轻,轻轻握住整个草莓,若稍用力,草莓就经不住了,接着轻轻把草莓后部的茎弄断,一个草莓就摘下来啦,把摘下的草莓放入采摘篮中,大人们都说要摘又大又红的,才甜,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太熟摘下了放不起,没几天就烂了,若摘稍生的,放的时间可以长久,就可以慢慢品尝了。大人们的想法往往太单一,熟的虽甜,另一方面考虑却不是最佳想法,草莓棚的空气中弥漫着草莓的甜香,草莓们好似故意诱惑你,散发出甜香,我们终于经不住诱惑,摘下吃起来,我们吃的正直劲头,卖草莓的阿姨看到,连忙开口阻止,喊着:哎呀,你们把草莓都吃了,我怎么卖,我们只好收起吃的劲头,继续采摘,虽然不应该把卖草莓的阿姨地里的草莓吃了,吃着的感觉却是甜蜜的,即使被阻止,吃的过程却是美好的,这值得让我回忆,采摘完离开草莓棚,好似从蒸笼里出来一般。
看着亲自摘下的草莓,心里满满的收获感,回头想想,那草莓摘下来就吃,总有点脏,却还是毫不犹豫的吃,明明知道摘草莓比水果店买的贵,却还是选择摘,草莓棚里的走道是烂泥巴,却还是进去摘,那种满足感、收获感、快乐感才最让人刻骨铭心,金钱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如果有两个选项买和摘,一定会选后者,后者比前者更值得。
初中学生作文 篇5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样貌,年龄我差不多都可以熟背于心了,看了看自己那山般的作业,那满满的行程,不禁苦笑不已。
我今年的年龄不算大,也不算小,大大小小,小小大大有什么意思呢?我所见过的小学生,无一不脸上浓厚的黑眼圈,身上一身的背包,问他干什么,他说“今天我要补英语,作文,奥数,钢琴,舞蹈,声乐。”我看着那小小肩膀上的背包,心中好心疼,难道这就是他们的使命吗,每天泡到作业堆里,一天忙碌的奔波着,就算感冒也无人问津,这是为他们好吗?
以我为例,我年龄不大,可是在初一时就每天凌晨一点睡觉,高中时几乎不睡觉,一天拿着杯咖啡做着所谓的冲刺,可我不还是病倒了吗,又有甚么意思呢?
我有一个邻居,她人很和善,有一子一女,这对龙凤胎没有补什么课,他们所补得使他们想学的,女孩学音乐与舞蹈,男孩学美术与书法,他们两个年年全学年第一,男孩曾获得无数的书画奖,女孩也小有名声,他们不比我们聪明,但是却比我们自由,我们快乐,再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仿佛已经老了,没有了他们的童真,快乐。
请留些快乐送给学生吧!!!
初中学生作文 篇6
一、前言
作为语文水平的一大重要考查对象,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不管是应试还是实用,写作能力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熟悉多种表达方式,对于解决各种作文命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命题形式。即命题人仅仅给写作者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目,也就是去掉完整题目的一部分,让考生来填补所缺的部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无论是在选材上,还是在立意上,都会有更多的选择性自由,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较少。
二、半命题作文常见的审题误区
(一)雷同
在半命题作文中,出现填题雷同的概率非常之高。比如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大部分学生都会填补成“爱的味道”“父爱的味道”“母爱的味道”这就出现了填题方面的雷同。再比如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该题目大部分学生都会补题目为:一路与父爱同行,一路与老师同行,一路与月亮同行。再看20xx年江苏省的中考作文半命题题目“不错过 ”,这个题目很多学生会想到用类似于“机会”这样的词语去补充,也是容易发生雷同的。而黄石市的作文题是二选一,其中就有一个半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目,即“又到一年 时”,学生可以填的题目非常之多,“又到一年花开时,又到一年毕业时,又到一年中考时,又到一年端午时……”雷同题目也不少。
(二)过大
半命题作文不像命题作文,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泛泛而谈,首先表现在补题上是填题过大。以上面所举的例子为例,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如果学生填题为:一路与大自然同行,一路与爱同行,一路与青春同行……那么题目就显得非常之大,导致泛泛而谈,缺乏真情实感。这种填题方式没有新意,范围大,很容易导致内容空洞无物,不能打动人。就以今年黄石市的选题之一的半命题作文来看,如果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则显得大了一些,当然这只是从题目来看,如果学生的写作功底深厚,还是可以化大为小的。但是作为中学生,普遍涉世尚浅,无论是对于生活感悟还是对于情感把握都还不够深刻独到,并且作为中考考场作文,既受到时间的限制,还受到字数版面的限制,是很难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的。
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探讨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以上两种审题误区而导致的填题雷同或是过大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审题以及填题方法。
(一)填题的虚实探析
有的学生面对一个较为抽象的题目无从下笔,而有的学生却能利用这种抽象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来。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学生掌握这样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化虚为实,一种是化实为虚。通常情况下,要采取化虚为实的方法来审题、填题。而第二种化实为虚则需要写作功底较厚的学生来充分发挥其作用。所谓化虚为实,就是要求学生擅长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这种写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真情感,能够以情取胜。比如20xx年湖北省黄石市的中考题,若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这个题目本身是大而虚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化虚为实的审题方法,就可以将“花开时”进行实化,细节化,比如花开时节发生的某件感人之事,让人难忘的事等等,这样就能成功转化到自己的擅长上来。所以擅长散文化语言的学生不妨使用这种审题法,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半命题作为“不错过 ”,如果要化实为虚,就可以填成“不错过那一米阳光”“不错过那美好春光”等等,学生就可以肆意挥洒自己的诗化语言,写出动人的文章。
(二)以小见大填题法
点滴之水折射七彩阳光。笔者认为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在审题过程中做到内容要熟悉、立意要新颖。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以不断缩小定作范围。比如某地中考半命题作文“我与 的亲密接触”,如果填题为“我与真善美的亲密接触”,是个这么宽泛的题目。不过即便是拟了一个这样的题目,在写作过程中,也还可以将其缩小为一件可以体现出真善美的事。另外拟题时,一定要避生就熟,无论是哪一个题目,都必须能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联系起来,否则难以下笔。比如某地的中考半命题作文“ 在其中”,就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题材来定题目,紧紧扣住“爱、真情”之类的关键词来填题,学生就可以避生就熟,做到胸有成竹。
四、小结
总之,在半命题的作文审题中,拟题填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提高学生半命题作文审题能力,就需要在平时多多训练审题拟题方法,在不断的训练中,让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在考场中。
参考文献:
[1]吴平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J].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20xx,(04).
[2]周雪桂.半命题作文审题拟题技巧训练之“变形记”[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xx,(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