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主题:小学生上课要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认“外、鸟、叫、你、我、课”等10个字会写“小、不、了、下”4个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书中压韵的字、音节知道什么叫压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引入
1、幻灯出示课本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
师总结过渡:教室的窗前,绿树成荫,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来玩呢!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看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原文)
2、指名读,不同形式练读。
3、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识字:
1、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认识不认识它们,你敢接受挑战吗?(你们真勇敢!)
2、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不同形式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3、看着拼音你们会读,那不看拼音还会不会?(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4、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小朋友,老师告诉你,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得更流利,你们相信吗?试试看。学生练读。
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告诉你,一个小圆圈“。”一个小问号“?”都表示一句话。谁能最快地数出来这首诗一共几句话?(4句)
6、同学们认真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发现规律。(课件提示学生最后一个字)
7、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o,
师:你们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押韵”。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你们愿意再读一遍吗?(课件出示课文)
8、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五、细读课文
1、 师:小鸟在窗前唱歌,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叫小鸟轻点叫?把它们赶走不行吗?(带问题感悟、指导朗读)
2、 反复练读,(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 深化主题:
师:这位小朋友做的好不好?你想学习他什么?
4、 师总结:他上课专心听讲,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真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写字
1、 师:刚才有几个生字娃娃悄悄告诉老师,看你们学得那么认真,想和你们交成永远的好朋友呢! 你们愿意吗?
2、 师分别出示生字卡片(小、下、了、不),先抢读,后不同形式练读。
分别练习组词、说话、意思找反义词、记忆字形方法。
3、 师:你想学会写它们的名字吗?
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
三、巩固延伸
1、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一进门先要做什么?(生:提篮子、推小车)
2、 老师今天也推来了几辆小车,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搬家比赛,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放到 小推车里,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3、 学生找词,师巡视指导。
4、 指名汇报。
教学后记: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这是我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让他们来说比老师的说教要好的多,以后我还要尝试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一课型:
新授课课题:聪明的小白兔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读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小灰兔的图片。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你看,它们是谁?(学生自由齐声反馈)
2.引导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兔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是啊!小兔子毛茸茸的,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真可爱!我们今天认识的小白兔,还是只聪明的兔子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读课文。
二、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看文倾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要求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秋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种的南瓜成熟了,它们想办法把南瓜运回了家。)
三、小组合作,认读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拼读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生字时在书写和读音上的注意点。
3.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及口头造句。
四、学生课堂练习
小结:课文讲了小白兔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 《聪明的小白兔》
第二课时
课型:新课型课题:聪明的小白兔
教学要求: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
教学重点:巩固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读书法、练习法学习方法:
导学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秋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种的南瓜长得怎样?(又大又圆)那么,小白兔和小灰兔能把又大又圆的南瓜搬回家吗?如果能,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聪明的小白兔》。
二、读文,整体体会
1.学生集体读课文3~4自然段,并填空。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这样把南瓜一个一个( )回家去了。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把下面的句子说完整。小白兔看见( ),它想( )。于是它们就这样把南瓜一个一个运回了 ……此处隐藏1181个字……↘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 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1)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2)仁慈的母爱是她心软;(3)后悔;(4)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 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 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1)文中的母亲;(2)文中的儿子;(3)自己的父母;(4)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或中队园地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2、介绍作者、解题;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5、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结合“思考和练习”二,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2、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3、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讨论第三题: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三、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一;补充练习。
2背诵全文。
3、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