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画小手,会拼读词组,知道小手能干哪些事情,围绕小手的用处,练习说话。
2.按照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写铅笔字“们、叶、江”
3.朗读背诵儿歌,试着仿写儿歌。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学会礼貌地向别人借东西、还东西。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画小手,会拼读词组,知道小手能干哪些事情,围绕小手的用处,练习说话。
2.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学会礼貌地向别人借东西、还东西。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学生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时间:三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2.指导画小手。
(1)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怎样画才能画得又快又像呢?
(2)指名回答。
(3)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手示范。
(4)边画边讲解:画小手时,一定要注意把白纸平整地摆放在桌上,左手五个手指分开,按住纸不要移动。右手用笔在手掌和五个手指间画,这样就画好小手了。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小手。
(6)反馈,集体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3.指导说小手。
(1)出示图画
(2)认读拼音词。
①出示拼音词:pāi píqiú ná kuài zi
dǎdiàn nǎo
②指名读,正音:ná、nǎo(鼻音)kuài、diàn(三拼音节)kuài zi (轻声)
③出示词,认读:拍皮球、拿筷子、打电脑
④指名读,齐读。
(3)小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会拍皮球,会打电脑,还会拿筷子吃饭,手的作用可真大!
(4)说说我们的小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教师相机纠正动词是否用得准确。)
4.练习说话。
(1)指导说好开头第一句话。(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或者:我的小手真能干……)
(2)用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
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我的小手可以( ),可以( ),可以( ),还可以( )。我的小手真了不起!
三、练习
1.齐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2..完成同步导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们、叶、江
(2)指名按照笔顺书空,这三个字的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左右结构,从左到右书写)
(3)三个字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4)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5)教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进行个别辅导。
4.反馈。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书写时存在的问题。
教学读读背背
1.指名读第题目。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朗读、背诵)
2.指导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同桌互查。
(4)指名读。齐读。
3.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1)图上画了什么?
(2)儿歌中把爸爸、妈妈比作什么?把我又比作什么?
(3)“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告诉我们什么?(我得到了父母的爱,生活很幸福,很快乐。)
4.练习读背。
(1)自由读,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5.我来当个小诗人
(1)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生活十分幸福,就像小鸟离不开大树,大树喜爱小鸟一样。如果让你来编编儿歌,你打算怎么写呢?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吧!
(2)出示小诗,读一读。
爸爸是一朵小花,
妈妈是一朵小花。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蝴蝶,
在两朵小花间飞来飞去。
(3)学生仿照着创作小诗,现场说一说。
6.作业:
(1)把创作的小诗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完成同步导学。
第三课时
一、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画的意思。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
三、练习
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四、反馈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1)教师相机点拨:你们看,小猴说话多有礼貌呀,在向别人借铅笔时用了“请”字。
(2)小猴得到了熊猫的帮助,应该对熊猫说“谢谢”。熊猫也会客气地对小猴说“不用谢”。
4.学生演练。
5.评价小结:我们在向别人借东西,用过以后要及时归还。借东西、还东西都要注意应该把话说清楚,还要注意礼貌,用上礼貌用语“请”“行吗”“谢谢”“不客气”“不用谢”等。
五、拓宽内容,强化交际本领。
1.除了借铅笔,平时,同学之间还互相借过哪些学习用品?你是怎样向别人借的?怎样还的?别人又是怎样说的?
2.分小组练习表演。
3.评出最佳表演奖。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练习口语交际,学做节目主持人,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鼓励”作启发谈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关心等。
(2)想一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呢?
(3) 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二次备课
(4)分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对表演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懂得鼓励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3、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二、对照书上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
1、鼓励张为民:“买了东西,我们是消费者,就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商家对于销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产品应该退给他们,这是忸怩的权利。”
2、茅义军两次实验都未成功,可这样鼓励他:“茅义军,两次失败就打退堂鼓,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总结经验再来,你一定会成功的。”
3、对于宗家伟的赛前鼓励更为重要,可这样鼓励他:“宗家伟,你一直
都是最棒的!你目前这种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再说只要你努力了,同学们一定会为你加油的!”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总之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2)“粒”左窄右宽。
(3)“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2)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2)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本课新词。
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教育:
懂得爱心是无价的,它是不需要回报的,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她(他)
重难点
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审题质疑,引出课文。
说说你所见过的项链都是什么样的?项链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你听说过爱心可以做项链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自由发言,说说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
4、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给课文分段。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从中理解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表达的感情。
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克雷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2、画出中年人帮助克雷斯的动作的语句,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
3、中年人提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对此你怎样理解?
快速默读其余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克雷斯以后是怎样做的?
2、最终克雷斯收获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现在请你说说对“爱心项链”的理解。
五、进行小练笔。
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象克雷斯帮助别人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指导时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注意:
4、把事情写完整,有头有尾,重点是写经过。
5、加上环境描写,并使之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6、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六、全文
引导学生自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