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8 11:44:14
【精品】语文教案合集7篇

【精品】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单元主题的含义

学习坚韧不拔、敢于牺牲、勇于创新等精神并深刻体会。

一、教学重点:学习坚韧不拔、敢于牺牲、勇于创新等精神。

二、教学难点:对表现人物幸福与坚强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交流你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

2.交流文中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二)理解单元主题的含义:敢于成为天下的先驱者

(三)导入

记得第一篇作文就是请大家写“美丽的梦”。有好多同学都描述了自己的宇航梦。今天让我们走出梦境,和宇航员、宇宙来一个亲密接触。

(四)《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这个人是谁?

(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

2.在阿姆斯特朗说的那么多话中,有一句话重复说了两遍,请大家找到并朗读。

⑴怎样理解“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说来却是跳跃的一大步”这句话。

答:对于阿姆斯特朗来说,他迈出的只是一小步,但对于首次登月的人类(他的言行代表着人类)而言,这一步却是航天史上的一大飞跃。

⑵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的介绍中,你是否对月球有了不少认识?请你结合文中内容谈谈。

⑶文中一共写了哪些人类宇航员之最?

答: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听到同类在月球上实地描述月球的环形山和岩石。

3.交流文中给你启示的句子。

(五)《悲壮的两小时》

1.朗读全文

2.从课题中你读到了什么?

(从悲壮一词中可以看出这可能是由于意外而引发的事故,从两小时一词看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很短)

主人公科马洛夫为何而悲,为何而壮呢?(导入)

默读课文3——5小节,思考:

⑴科马洛夫为何见到亲人后显得很激动?

答:因为他知道两小时后,他将随着宇宙飞船一起坠毁。

⑵但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你认为他是凭什么控制住自己的?

答:他凭借自己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科学探索的执著精神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

⑶科马洛夫为何要急促和坦然的讲述?两个词连用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表现他为人类宇航事业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

⑷请找出他与亲人告别时的神情,分析当时他的心情。

⑸通过你的学习与认识,你认为科马洛夫是个怎样的人?(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写)

3.小结:

科马洛夫与“联盟一号”宇宙飞船都将坠毁,生死诀别,此为悲。他以祖国的利益为重,临危不惧,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节,此为壮。

(六)布置回家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说话:即席演讲。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教师指出,“不”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读音也有不同,那么,“不”字的声调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自己先默读第二行词语,自己读一读。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一行词语中的的“不”字与下面一行的读音有什么不同?“不”字的声调与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有什么关系?

(4)请同学说说“不”字的声调与它后面一个字的声调的关系。

(5)教师归纳小结。

(6)学生齐读8个词语。

2、反馈练习。

四、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这样的成语,并简要地说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检查这些成语是否符合本项的练习要求。

3、练习。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再请学生读这两个句子。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练习成语,要求读正确。

(2)全班读成语。

(3)让学生结合查字典说说成语大意。再读一读,体会每一行的两个成语是承接或相近的关系。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此处隐藏2775个字……区受沙漠侵袭的情况。从而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属于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沙漠向人类发动攻势的武器是什么?进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这属于哪类说明方法?

答:沙漠向人类发起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和“阵地战”。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③如何征服沙漠?征服沙漠的关键是什么?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的途径:一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这是抵御沙漠的“游击战”;一是植树种草,这是抵御沙漠的“阵地战”,这两种途径都只是采取守势。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寻找和开发充足的水源是征服沙漠的最重要的途径。征服沙漠的关键是水,这是征服沙漠区别于征服其他自然灾害的必要条件。有了水,才能抵御抄漠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按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并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我国沙荒地区,有的“有足够的雨量”,有的“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的“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这说明了征服沙漠的可能性。“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举例说明“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用事实说明了征服沙漠的现实性。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总结、扩展

总结:作者紧紧抓住向按漠进军这一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运用这一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又恰当地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l.反馈练习

阅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在文中找出有关沙漠危害人类的句子。

①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②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③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重、难点

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教法

教具准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随记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爸爸给陆小英的习作提出的要求是什么?

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那句话更生动有趣?

2、教学第二部分:

3、教学第三部分:

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⑵师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⑴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⑵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⑶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⑴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⑵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1、诵读词语:

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2、练习:

⑴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拟人

赋予人的情感动作等

后记

学生对有关“冬”的成语掌握较好,能结合具体的句子感受拟人这种修辞方法,能使句子更生动形象,但往往与比喻句区分不开,自己写拟人句的练习做的不是很好,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理解体会。

语文教案 篇7

语文教案-奇妙商店

语言活动:奇妙商店 (中班)

要求:1、在感知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及表述帮助小动物变废为宝的办法。

2、萌发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

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做成的东西布置成奇妙商店,桌面教具,若干废旧材料。

重点:理解故事

难点:合理想象,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流程: 操作要点

参观“商店”

引 起 兴 趣

1、带领幼儿参观“奇妙商店”。

2、介绍故事名称。

1、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桌面教具,插问:

(1)大象伯伯把小猪的西瓜皮变成了什么?西瓜皮还能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

(2)大象伯伯会把酸奶瓶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

讲 述 故 事

感 知 理 解

2、讲完故事提问:大象伯伯为什么要开这个“奇妙商店”?

教师小结:大象伯伯开了“奇妙商店”后,小动物们再也不乱扔废物了,这样做保护了小动物周围的环境,而且小动物们把废物拿到“奇妙商店”大象伯伯还能把它变成有用的东西。

1、

想 象 创 造

能 力 迁 移

创设情境,看看讲讲小动物拿来的废物。

2、提问:你帮助小动物把废物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幼儿商量)

3、个别幼儿讲述。

4、教师小结:废物并不一定没有用处,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变废为宝。

5、布置任务。

《【精品】语文教案合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