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悟“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启发,明白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感悟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准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这个人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被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2)逐句指导: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父亲钓鱼
得意,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4、指导朗读这段话。
三、课外拓展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28、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道德,实践勇气和力量
延伸阅读
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通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 ……此处隐藏5312个字……认识“舟”(舟字旁)。
铅:认识“钅”(金字旁)。
4.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短文,根据题目问题找出答案。
2.引导学生留心以前学过的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短文,根据题目问题找出答案。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值得我们探索的学问,哪怕是—个汉字。所以经常有人会这样感叹:处处留心皆语文。以前你通过学习处处留心这道题目,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吗?
2.审题。
(1)指名读题,其余学生仔细听要求。
(2)交流:听了题目,请说说本题的具体要求。
3.自由朗读短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跳读漏读,边读边思考短文讲了什么事情。
(1)检查自由读书情况。
(2)同桌交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默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1)自己默读短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答案。
(2)同桌交流答案,相互。
(3)全班交流。教师简单介绍形声字(汉字)的结构特点。
(4)汇报学习感想,激发探究兴趣。
5.思考并交流第二道问题。过渡:原来汉字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哪!
(1)回忆,提出曾经有疑惑的生字,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已有经验,展开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集体交流。
6.课后延伸。每一个生字都有一个故事,祖先造字都是根据生活经验、生产实践进行的。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处处留心,探索生字的奥秘。
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
旱 睁 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熟八个词语。
2.照样子,写好带有“口”的字。
教学重点:
背熟八个词语。
教学难点:
照样子,写好带有“口”的字。
教学过程: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的词语和一个神话传说有关。
2.学生自学词语。
(1)要求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快速地查词典。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介绍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2)借助课文插图相机出示并理解“混沌不清’,、“昏天
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在神话典故中理解词语含义。
混沌不清: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
昏天黑地:形容天色昏黑不明。
大刀阔斧: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做事果断、有魄力。
4.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5.反馈:指名背--小组赛背--集体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出示“吊、啄、若”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三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关键组件的书写要求。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三个字虽然结构不同,但都含有“口”;三个字由于“口”的位置不同,所以大小也不同。
(3)教师范写。
①提醒学生处理好各组件间的关系,摆好“口”的位置。
②提醒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吊”是上窄下宽,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强调竖中线问题;“啄”是左窄右宽,弯钩在竖中线上起笔,回到竖中线时出钩;“若”是上窄下宽,提醒写好拦腰横。
3.练习。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摆正姿势,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反馈: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观察评议,既要表扬好的,又要指出败笔之处以示提醒。
板书设计:
练习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谈谈看了漫画以后的感受以及所明白的道理。
教学重点:
谈谈看了漫画以后的感受以及所明白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语言流畅,想象合理,内容描述完整。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以漫画为话题,谈话揭题。
2.审题。指名读,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投影出示漫画,仔细观察每幅漫画,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每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4.编故事,讲故事。
(1)进一步仔细观察漫画,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展开合理想象。
(2)同桌互相交流所编的故事。
(3)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提高交际效率。
5.漫画交流会。
教师出示“漫画交流会”,请学生上台将以前准备好的漫画在小组内展示,谈谈自己看漫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练习4
漫画交流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毛笔字,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教学难点:
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复习检查:回顾基本笔画“撇”和“竖”的书写要领。老师相机演示。
2.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3.指导书写单人旁和双人旁。
(1)教师范写,学生用心观察,尤其是双人旁的两个撇画。(可提笔跟着老师书空)
撇:逆锋起笔,折锋向右,转锋向右下稍顿蓄势,用力直向左下撇出,形短而势曲。
竖:直接落笔,笔锋向下力行,顿笔向左上收笔,微呈露珠状。
(2)学生执笔练写,练习运笔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书写书上的两个字。
(1)指导观察分析字体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讲清书写要点:左右之间不要拥挤,也不要彼此分得太开,左部写得窄些,右部写得宽些。
(3)学生练习,播放古筝曲。仿写时要提醒学生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5.反馈。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评议,表扬好的,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训练。
板书设计:
练习4
化 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