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18:16: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10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电影内容(电视)的简介,介绍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用简单的语句概括电影(电视)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喜欢看些电视节目,尤其象大风车类似的少儿节目,看得有滋有味,也很想把看到的节目内容或者电影的内容告诉别人,怎样让听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呢,既不能罗嗦,也不能简简单单。这里也有个方法问题。

二、示例学法

1、示例:《哪吒闹海》这部影片真精彩。它主要讲在古时候有个小哪吒在海边玩,惊动了龙宫,龙太子赶来兴师问罪,两人发生争执,动起手来。哪吒见龙太子平时欺侮渔民,就决心惩处龙子,把龙太子抽筋扒皮。东海龙王知道了,来为儿子报仇,他要哪吒的父亲李靖交出儿子,李靖不从,海龙王就水淹城池,哪吒为救百姓与龙王展开了搏斗,斗败龙王。龙王不甘心,向玉帝告状,哪吒为了不连累父亲,就自杀了,然而龙王并不罢休,叫来三个兄弟继续攻打李靖,眼看百姓又要遭殃,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龙枪,与四海龙王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降伏了四海龙王,从此城中百姓太平了。

2、讨论:

⑴如果是一部故事片,你可以按这种方法记住它的主要内容:

⑴记住故事里的几个主要人物。

⑵记住故事最精彩的几个镜头。

⑶按时间、地点、情节的变化主出人物活动的情况及其事情的结果。

⑵如果是一台节目或简短的电视剧或小品,你可以这样来介绍主要内容:

⑴最有意思的内容。

⑵最感人的部分。

⑶介绍主要内容一般可以用这种语气:

⑴这部影片真精彩,主要说的是谁地方事情。

⑵×××节目是表现谁与谁之间事。

三、同桌练习:同桌进行采用问答式采访,学习回答问题技巧和应变能力。

四、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五、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六、作业:同学之间练说自己看过的影片或节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

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

6.学习的写法,让学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时数: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

二.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博爱广敬。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测判断,可以吗?

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

4.背诵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1)刚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

(2)默读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读的习惯该如何养成?

2.教师补充默读的方法

二.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在学校图书室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两位同学在一旁高谈阔论.你正在看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启发,提问,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课时

习作:《荒岛生存记》

一.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

二.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

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

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拟订提纲,起草。 ……此处隐藏9431个字……可是那时——,医生——。

2医生“犹豫”了,什么是犹豫?他会想些什么?

3手术不能马上进行,小爱迪和爸爸多着急啊。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4指名读第3~4句

5想象:爸爸和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么样?

6突然之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怎么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8全班交流

9开始,医生不明白,还不住地摇头说——,而后来,手术台前一片光明。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使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

10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11然而,爱迪生并未满足,而是拉着***手,一本正经地说——,后来爱迪生真的——

12大家注意到没有,爱迪生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不同?

13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14后来,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这里的真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15同学们思考一下,爱迪生怎么会发明电灯的呢?

16指导朗读

三 总结全文

1指导复述课文

2在爱迪生的一生中约有两千项发明,被人们称之为“发明之王”。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3课后去找一找有关的书籍,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15 晚上的“太阳”(电灯)

爱迪生 十万火急

(“发明之王”) 集中生智

化险为夷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写的是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护林员马哈多带着猎狗在山上救回一只受伤的乌鸦,帮它养好伤;乌鸦叼肉给掉进枯井的猎狗吃。故事真切感人,赞美了人与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件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孩子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对吗?那能说说你的伙伴是谁吗?(学生自由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小故事,题目也是《好伙伴》(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谈自己最熟悉的好伙伴导入新课,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预设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理解情况。

预设:“巡逻”一词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

“焦急不安”一词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

注意“汪汪叫拨开焦急”的读音

4、检查读文。(根据学生的读文情况进行评价)

5、你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们都读懂了哪些问题?(解决课前提出的浅显问题)

【设计意图:自主识字,发挥个性;同桌互读,合作交流;理解生词,结合生活,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课后评价作业设计:

一、下面括号里的字戴上合适的帽子。(加拼音)

(巡逻)(汪汪)叫(拨)开(拔)草(焦)急不安(激)动

二、从文中找出和“巡逻”一样的词语。(部首相同)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好伙伴指()()和()。

2、马哈多两天两夜没见到()的猎狗了。原来,他()的猎狗掉进了枯井。

3、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得流下了眼泪。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2、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设计】

一、回顾文本,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猎狗伙伴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留下的感受)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后,浅谈感受,初步理解三个好伙伴之间的真情,带着感受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学生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有所感悟。】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全班交流感动)

重点理解: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快乐。”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