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18:16:05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此处隐藏8953个字……>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第二个课时

口语交际:合 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讲给同学听。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合作的图片。

2、 指导同学们简单地说出图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3、板书课题《合作》

4、师讲合作做成的故事

5、小组内每人讲与别人合作做成的事,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里讲。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使同学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6、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应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而且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希望每个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展示自己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谚语等。这一项活动要提醒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比比谁说的谚语多,比比哪组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多;同学之间进行词语本交流,合作制作词语卡片,互赠自己喜欢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拼音和字典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濒临灭绝的朱鹮,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朱鹮鸟的标本)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朱鹮鸟。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路遇科考人员。

2)、科考工作得到村民的支持。

3)、发现并保护朱鹮,使它得到繁殖。

4)、成群的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快乐地生活着。

〈三〉、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生活在哪儿?向往的是什么?小光的腼腆说明了什么?

2、理解向往、腼腆的意思。

3、小光路上遇到的是些什么人?

4、路人想小光问了哪些问题?

5、路人跟爸爸说了些什么?

6、是什么事情引起亚洲国家的关注?

7、科考人员做了哪些工作?

8、理解寻觅、推敲的意思。

9、小光和小朋友做了些什么?

10、考察中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对待的?

11、这两只鸟是什么样儿?发现朱鹮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划出有关词语)

12、小朱鹮的出生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光和伙伴们为寻找、保护朱鹮,做了哪些工作?

3、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1、把这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2、学会保护珍惜动物。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⒈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⒉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⒉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课文

⒊置疑解难并归纳文言知识点

四、课文分析

㈠析“病梅”

⒈作者为什么要辟“病梅馆”?

明确: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 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⒉“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哪些人是罪魁祸首呢?

明确:

① 文人画士――品梅标准:曲→欹→疏

② 鬻梅者――摧残梅花:斫→养→删→夭→锄→遏

⒊目睹梅花的病态,作者内心感到万分悲痛,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

现象,作者是什么表现?请用三个字来概括。

明确:泣→疗→贮

⒋作者是怎样疗梅的?具体措施怎样?

明确:纵→顺→毁→埋→解→复→全→贮

作者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

㈡析“托物言志、借梅议政”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咏史》这样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意)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

斫、删、夭、锄、遏、养

统治者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

人才遭到严重钳制

新生力量惨遭扼杀

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

蛮横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

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之心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 、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五、全文小结

本文以“病梅”为话题,以“疗梅”为中心,针对的则是人才问题。表面上文章句句说梅,实际上以梅喻人议政,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打破严酷思想,追求个性解放。近代·王文濡《续古文观止》卷五评:“清代文法繁重,束缚人民,无微不至,而民益病。正直而守法者,一不自检,易触刑网。邪曲而玩法者,反得逍遥于法外。文似有感而作,姑借病梅以鸣不平。”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