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探讨,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积累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
教学重点: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评价人物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顽皮勇敢的美猴王。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或者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评价人物,互相完善。
②选派代表发表本组对人物的评价。
③评一评哪个小组的表达的最生动、精彩,更有独到的见解。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同桌交流、讨论。
②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展阅读,鼓励记录
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
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记录下你的感受,你对人物的评价,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巧对歇后语
1.“歇后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听说过这些歇后语吗?现在老师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对出下半句。
三个臭皮匠——
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
【语文是母语,学习的机会无所不在,学生课外的积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学习“歇后语”,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语,准确流利朗读。
2.交流对歇后语的理解,讲一讲背后的典故。
3、多种形式的读,鼓励背诵。
三、联系生活,鼓励运用
1.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运用歇后语,课文中这六个歇后语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2.学生交流,对运用恰当的语言环境给予表扬。
四、课外扩展,鼓励搜集
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出上半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后语的出处。
五、自学“课外书屋”,鼓励读原著
1.自读课外书屋相关提示,谈一谈你的感受。
2.《西游记》的电视剧,动画片同学们看得已经很多了,可老师觉得只有品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请同学们找来《西游记》原著来读一读,感受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表演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⒈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⒉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⒊ ……此处隐藏4315个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
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江南
美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增长见识(了解动物蹄、爪的不同作用),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学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理解文中字词。
教学重点:
1.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穿鞋子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理解文中的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理解文中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课件小猫咪穿鞋图)。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猫咪吗?(课件出示“一只( )的小猫咪”)今天这只顽皮的小猫咪闹出了一个大笑话,我们快一起去看看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看到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来读读这个童话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2. 想读好这个小故事我们就得先来认识这些生词朋友,你们愿意吗?
3.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个这些生词宝宝交上了朋友,那么它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准它们吗?同桌互相读课文,要读通顺,读连贯,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下面我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指名读)
三、品读感悟
1.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呢?抓住“羡慕”这个来理解小猫咪要穿鞋子的原因。羡慕?你羡慕过别人吗?你们的这种心情就是“羡慕”,现在你体会到小猫咪羡慕人们的心情了吗?能读出她的羡慕之情吗?指名读句子。
2. 小猫咪好不容易找到了四只鞋子,穿在了脚上,它感觉怎么样?
你能用既羡慕又好奇的语气在小组内读一读第1自然段吗?
3. 穿上鞋子的小猫咪既好奇又高兴,忍不住想展示给别人看,小猫咪都给谁看了它的鞋子?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吗?
课件出示:小猫咪给大公鸡、麻雀、白鹅和黄狗看了它的鞋子。
4.下面请几名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的对话,谁想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5.说说公鸡、麻雀、白鹅、黄狗为什么不能穿鞋?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它们为什么不穿鞋吗?
6.小猫咪穿上鞋子很高兴,为什么又不想穿鞋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两自然段,再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一组能找到答案。
7.这个信息小猫咪是从哪里得到的?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8.(出示听诊器的图片)介绍听诊器的功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左手敲打桌面,右手掌心向下贴住桌面,看一看你会有什么感觉?生进行实验。现在你明白小猫咪为什么不能穿鞋子了吧?
四、自主归纳,总结升华
1. 通过今天小猫咪穿鞋子的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 为了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地了解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出示大屏幕。)
(1)公鸡穿上鞋子,就不能( )土找虫子吃了。
(2)麻雀穿上鞋子,脚趾就( )不住树枝了。
(3)白鹅穿上鞋子,( )不方便了。
(4)黄狗穿上鞋子就( )得慢了。
(5)小猫咪穿上鞋子就( )地面的动静了。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动物脚的用途,并且课文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不要只图好看,而不注重实用。
3.作业:课下留意观察动物们爪子,蹄子的形状和了解它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