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05:11:36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阳光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学生齐读)

3.学习“棉”字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师生共同质疑)

二、感知,学习课文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用“○”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

(3)摘掉小帽(擦去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合作。

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例“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教育学生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左或结构的字:妈、奶、放、收

六、布置作业

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上节课我们交了很多生字宝宝朋友,不知道小朋友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得稳。

4.先给词语找朋友,再连线。

晒 盖 收 脱 睡 合

棉衣 午觉 眼睛 棉鞋 棉被 棉花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了什么?

2.指名读第5—8段,课文又写了什么?

三、提问讨论,理解课文

(可按座位,也可分大组围坐)

1.分大组围坐抢答教师的提问(组员没答完整,同组人可补充)

如: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怎样吗?为什么?

2.分组讨论,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

3.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解答。

方法,每组派代表站在前面,向下一组提问,下一组的组员共同解答。

四、看图读文,解说图意

图一,男生看,女生读

图二,女生看,男生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联系实际,夸夸家里人

1.你家里有哪些人?他(她)做的哪些事值得你夸奖?

2.你关心过家人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板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

xiàojìnɡ

孝 敬 老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决。教师巡视,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刚才交流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 ……此处隐藏4044个字……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 凡卡“反复的哀求”的书信语言特点及“三次叹气”的反复作用,体会凡卡写信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运用反复的写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凡卡》这篇文章你们了解到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凡卡是个可怜的孩子,他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觉,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他偷偷地给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的情景。)

1.从这些内容来看,凡卡的生活是怎样的?(悲惨、痛苦、可怜。)

2.课文是怎样把凡卡悲惨的生活写出来的呢?(插叙两部分内容,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

3. 凡卡在回忆爷爷守夜和砍圣诞树时,心情是怎样的?(快乐、幸福)回忆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虽然苦,但是,有欢乐,有人疼爱、有友情)。他感受到的快乐幸福是同——现实相比而言的。

4.还有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呢?(书信里凡卡的直接叙述:挨打、挨饿、睡不着觉,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5.这节课,我们将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把凡卡生活写的这样悲惨的。

二.体会“啰嗦的哀求”与“三次叹气”。

1.快速找一找,凡卡直接写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的句子有哪些?

2.出示课件:

3. 师:我们反复地听到了“亲爱的爷爷”,出现了几次?

生:出现了四次。

师:反反复复地听到“带我离开这儿吧”,又出现了多次,读起来有些啰嗦。可是,契诃夫作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说——

(大屏幕出示——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4.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联系契诃夫说过的话,你一定有问题要提了!

生:契诃夫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这几处却这么啰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5.老师替凡卡写了一封不啰嗦的信,大家看看这样写好不好?

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痛苦,不仅没学到做鞋的本领,还经常被老板、老板娘打骂,伙计们也捉弄我。每天都吃不饱饭,晚上睡在过道里,还要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爷爷,您接我回去吧。我会替您搓烟叶,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的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亲爱的爷爷,希望您能早日接我回家。

您的孙子 伊凡·茹科夫

6.思考:是作者写的好,还是老师写的好?老师写的不罗嗦了,为什么不好?

预设1:文章体现不出凡卡的生活悲惨了,因为细节描写没有了。

预设2.没有反复的哀求就体现不出凡卡回到乡下的急切心情,也就体现不出凡卡的悲惨遭遇了。

此时,当你再读这几句话的时候,你还觉得啰嗦吗?为什么又不罗嗦了?(不罗嗦,因为凡卡实在是太悲惨了,太痛苦了。)这就是反复的作用。

板书:情到深处才反复。(将“反复“两个字突出写大)

7.指导学生入境朗读课件上的五句话。

当年仅九岁的小凡卡遭受着老板和老板娘一次又一次毒打时,凡卡哀求着爷爷——指名读第一句。

正在长身体的凡卡每天只能吃一点儿面包喝一些稀饭时,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指名读第二句。

不论是蚊虫叮咬的夏天,还是北风呼啸的寒冬,都只能睡在过道里的凡卡痛苦地哀求爷爷——指名读第三句。

回忆着乡下虽清苦但却美好的生活,而现在却连狗都不如,凡卡痛苦地呼喊——指名读第四句。

学徒工却学不到做鞋的本领,生活丝毫没有指望的凡卡发出了绝望的呼喊——指名读第五句。

师:让我们带着对凡卡那饱含血泪的哀求的感情,再齐读这五句话。

8.是不是我们写别人也可以这样反复呢?比如说爸爸妈妈、老师等?

情境创设:假如你就是个和凡卡一样大小的孩子,喜欢一件非常漂亮但价格比较昂贵的玩具,妈妈不给你买,你会怎样求妈妈?(好妈妈,给我买吧!我的好妈妈,您要是给我买了我什么都听您的。)妈妈要想买衣服,求爸爸同意可以这样吗?(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小孩子才有这样的语言。)

出示课件:总结写文章,要符合人物的语言特点。

要想增强文章的语气或使感情更加强烈,可以运用反复的写法。

9.文中还有同样的反复写法,大家能找到吗?(指导找到三次“叹气”)

(1)研究每次叹气的原因: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凡卡的心情极度恐惧不安;第二次,从对自己认为快乐美好好的乡下生活回忆中回到现实的叹气,感慨自己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处于极度的悲伤中;第三次,从叙述到回忆后,凡卡对自己生活的悲惨感到伤心。)

(2)、凡卡为什么会“反复叹气”?为什么从写信前一直到写完信还是在叹气?

现实生活,连一口气都不能让凡卡顺畅的呼吸——他的心情总是在极度恐惧、不安,极度郁闷。

三.总结写作方法。

今天我们通过凡卡“反复的哀求”和“三次叹气”体会了反复在文中的作用,所以要想将文章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我们可以运用反复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师: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以前的课文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课件出示: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让学生说说反复在这里的作用。

五.小练笔。

我们是六年级的学生,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与母校分别了,请你用反复的句式与母校告别吧。

指名练习说一说。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