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语文教案 篇2一、忆一忆:
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五、思一思: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v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在快速阅读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主题的写作技巧。
3.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绿墙”的价值。
2.通过阅读,理解“绿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绿化美化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出示几幅绿墙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听着这优美的旋律,看着这样幽深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后,教师明确:
2.在我们还沉醉于文明的祖先留下的红墙碧瓦、深宅大院的时候,我们似乎漠视了世界正悄悄的开放;当我们城市建设中的围墙在一步步地吞噬着宝贵的土地的时候,世界上早已是风行绿墙了。绿墙不但美化了环境,装饰了家园,更保护了土地,净化了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淑远的一篇文章《环球城市风行绿墙》,去感受一下这绿色围墙。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各段前标好段序,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扫清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读第1、2两个自然段,明确中国围墙的特点。
提问:这些数字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你是否曾经想过?作者是如何形容的?
3.引导学生阅读3、4两个自然段,体会外国围墙与中国围墙的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阅 ……此处隐藏2109个字……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1.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收集有关农民生产劳动的诗歌、谚语,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
语文教案 篇6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其中会写“第、灵、神、引、”5个字。
2、朗读课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3、体会小刚和爸爸美好的心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绳子的音、形、义,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难点:“父子俩进森林打猎,却什么也没带走”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激发兴趣,学会思考。
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自学情况,读准字音
一、直接板书课题:
13 从森林里带走什么
1、指名读,齐读
2、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思考:小刚和爸爸带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
要求;(幻灯)
1、注意读书的姿势;
2、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漏字,不数读,不唱读,不跳读。
3、画记生字新词,并在生字表上注音。
四、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幻灯)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liè zhān
第 灵 神 俩 引 猎 沾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1)谁会读,指名带读;
(2)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2、指导朗读课文2、看书读课文
(1)指导读句;
A 、他们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走着,泥水沾湿了靴子,荆棘刺破了手臂。
B、小刚和爸爸被这傻乎乎的小哥俩吸引了,也被百灵鸟的歌声迷住了。
C、他不时好奇地张望着、倾听着。
D、没有遇到山鸡,也没有碰到狼,连野兔也没见到一只。
(2)谁来读自然段,指名读,评议(你觉得什么地方读得好)
(3)小组自由读课文;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提出不懂的词
4、齐读全文。
五、作业:
回家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
体会内心,突破难点
一、复习:
读一读:
第一、百灵鸟、入神、小俩、吸引、打猎、沾湿、靴子、手臂、肩靠肩、蹲着、被、傻乎乎
二、理解课文
1、小刚跟爸爸到森林里去干什么?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他们很好奇?
理解“第一次”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小刚和爸爸在森林里看到了什么?(重点)
幻灯,指导读。
百灵鸟站在数枝上,翘着尾巴唱着。
百灵鸟站在数枝上,翘着尾巴快乐地唱着。
??
()快乐地()。
────────────── ───────
想象百灵鸟快乐的样子和动听的歌声;
想象小松鼠是怎样听得入神的。
3、小刚和爸爸从森林里带走了什么?(板书)
4、小刚和爸爸喜欢小动物吗?
指导读课文
5、小刚和爸爸这么喜欢小动物为什么不把它们打下来带走呢?
6、想象:小刚和爸爸当时会想什么?他们会说什么?
小组讨论,表演
7、如果你在森林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样做呢?
三、跟录音朗读全文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总板书:
歌声
从森林里带走 美好的心
喜悦
第三课时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读课文。
liè zhān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猎 沾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第 灵 神 俩 引
2、归类学生字
左右结构:神俩引
上下结构:第第灵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第——
灵------雪字头
4、理解字意:组词
第 第一 等第 第二名
灵 灵敏、机灵、水灵灵、百灵鸟
神 神仙、神州、神通、神童
俩 夫妇俩、俩馒头、他俩(后面不能用量词)
引 吸引、引入、引开、引导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第字一共有11画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71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