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汇总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
学生:想!
老师:(点击课件)现在请你观察第一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画的是爸爸、妈妈、还有孩子在看电视,他们是一家人!
老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这是一个三口之家。那看一看第二幅图!画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也是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孩子!
老师:对了!这是一个大家庭,是祖孙三代。我们一年九班的每一个同学也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歌,名字就叫做:家!(出示题目:家)(读题)
二、进入正课:
老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打开,翻到第63页!先看着书上的拼音指读!你能只看拼音把课文读出来吗?(课件)
为了让你读得更准确,在读的时候,老师提醒你要注意这样几个词的发音:(课件)
cǎowōfánɡshèshānpōshūfufǔài
草窝房舍山坡舒服抚爱
(教师领读)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好!现在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指名读)
你可真了不起!发音非常的准确!(如果有读的不好的要对其进行纠正)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看拼音,一边看汉字,再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在这首诗中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生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课件)
上面的字是要求我们会认的字,下面的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在课文中把他们找出来,在生字的下面画上小圆圈并反复的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4、老师:好了!现在谁能上前面来!领着同学们把这些字读一读!(出示生字卡片:家、的、蜜、蜂、漂、亮,鱼、鸟、山、生、来,蜜蜂、漂亮。)
学生:齐读
老师:你们可真棒!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呢?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他的吗?
学生:鸟是我家养鸟,爸爸告诉我这个字的!……
我学过书法!老师教我的!……
老师:那现在,咱们就开火车读一读!看谁把这些字记住了!(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开到哪?学生说火车火车开我这,火车开到…那)(1—2组读,在此期间纠正发音不准的!)
三、分析课文:
老师:你们真可了不起呀!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这首小诗歌一共有三个小节,现在,老师读第一小节,请你一边听一边想:在这小节中都写了谁的家?把他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再说一说,他的家是什么样的?
学生:第一小节写了鸟儿和蜜蜂的家!鸟儿的家是舒服的草窝,蜜蜂的家是漂亮的房舍!(教师板书:鸟儿、蜜蜂,两幅图!)
老师:你找得很对!那我想问问你,你知道鸟儿为什么要用草做窝吗?
学生:因为草很温暖!可以遮风挡雨!小鸟们在窝里会非常的舒服!
老师:说得很好!就象同学们的小床一样!每天你都在你的小被窝里进入梦乡!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学生:男女分读!
老师:学习了第一小节!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象第一小节学习的那样!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个小节!老师建议同桌之间合作学习一下:一个人读,一个人画有谁的家,然后在一起讨论一下,他的家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学生:第二小节写了鱼儿和蜻蜓的家,鱼儿的家是清清的河水,蜻蜓的家是水边的山坡……
老师:你说得可真好!这一小节些的是鱼儿和蜻蜓的家,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小节吧!第一、二小组读一句,三、四小组读一句!(学生分组读!)
我们来看第三小节!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这小节写的是谁的家?(学生回答:我的家!)那你能跟老师、同学说一说,你的家是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爱你,有没有这样的小故事讲一讲!
学生:我的家很干净!爸爸妈妈多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
有一天下雨了,妈妈不打雨伞,让我打,我觉得妈妈很爱我!
老师:同学们都喜欢自己的家!你们觉得非常的幸福!那现在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把这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读!
老师:老师听见了!你们读得可真有感情!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老师也向参加到你们的行列里!我也想读一读!行吗?(教师范读)这首小诗歌我们就学完了!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首诗!(学生:齐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棒!那现在用你手中的小画笔画一画鸟儿和蜻蜓的家!
学生:画!
四、总结:
你们可真了不起呀!画得真漂亮!那小动物有家,我们同学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家!你们知道吗?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你知道我们祖国名字吗?(中华人民共和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会认“德”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探索未来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知识的视频资料。
2。生字认读卡片。
趣味导入
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做过什么样的梦?给同学们讲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阿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们来学习课文《阿德的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阿德的梦里有几件神奇的事情,都是什么?归纳总结,板书:
火星旅游 定居月球
新型飞船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月球购物
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的要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2。汇报学习生字情况:包括字音,组词。
注意区别“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状、形式。
系,多音字。系(xì),关系;系(jì),系鞋带。
3。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组长检测。
4。用生字软件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合作学习,扩展知识
1。小组学习:先读一读课文,再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课文中讲到的科学知识(如可视电话、掌上电脑),在组内交流一下再向全班介绍。
2。汇报交流。(要求:先读一段课文,再说自己了解的知识) ……此处隐藏4524个字……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小赋予创造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结合课后第四题,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
原野 提包 桥梁 专家 惊奇 取出 轻巧 结实 野花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潜水桥的?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塑料桥的?
(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过潜水桥,五至九自然段介绍了过塑料桥。)
4、抓住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
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A.“波浪滚滚”这个词语说明这是一条大河。
B.遇到河水,爷爷不但不停车还继续开,说明这座桥的用处:这座桥架在水中,可以在水中行驶。
C.兰兰的表现:“吓得闭上了眼睛……才敢睁开眼睛”
D.这座桥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样?(这座桥是用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座长长的房子。这座桥很长。)
(3)指导学生朗读
A.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 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5、抓住重点学习五至九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学习情况。(小组成员谈解决了哪些问题,相同的问题其他小组在交流的时候就不要再重复。)
(4)大家一起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参与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轻巧的桥?
(联系生活实际谈游泳时用到的救生圈,救生艇,游泳床;漂流时的小船。想象塑料桥的样子。使用完毕后能把它放进提包里,说明了桥的简单实用,它很小,不占空间。)
(6)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
指导:
爷爷把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括号里的内容要加重语气。作者这样写能进一步说明塑料桥的大小,非常形象逼真。
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三、开展交流活动
1、文中介绍的两座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假如你是一位桥梁专家,将会设计什么样的桥?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五、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自己设计一座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7课前思考: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将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通过反复阅读,通过精细讨论,体验和感受出萨沙三次说话的不同心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我们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内化情感、精神。如何实现这两者间的共鸣?这就要通过引导学生与鲜活的文本对话,使学生与文本既有声的交流,又有自己心灵的无声倾诉。
教学建议:
一、生字词教学:
1.识字:萨、衬、聊、瓣、纤
2.写字:末(与“未”对比)、亚、森、雷。
3.理解:弱小、聚精会神、映衬、娇艳、纤弱等。
二、 朗读教学:
1.萨沙的三次问话,语气并不相同。第一次真的是不明白,他在问为什么同样需要却把雨衣给了自己;第二次则有几分不服气;第三次,萨沙认为自己保护了花朵,已肯定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充满骄傲。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朗读文中两次描写蔷薇花的语句,自己揣摩。允许有不同的读法,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
三、感悟体验:
(一) 读读议议——与文本对话
1.读三至八自然段,感知萨沙与妈妈的对话。
2.读读画画,画出我(萨沙)说的话:
“妈妈,托利亚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萨沙的不解,妈妈对我的关心与爱。)
“那我是最弱小的吗?”(萨沙的不服气,希望与妈妈一样拥有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萨沙的自豪,拥有与妈妈一般的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3.研读妈妈与萨沙的对话,能从这些话语里读出什么?
4.组织讨论,议议萨沙和妈妈各自的想法。
(二)谈谈说说——与心灵对话
1.萨沙的精神世界:不解──不满──自豪(说说萨沙心理变化的轨迹)
2.创设情境(说一说):
① 说说当时萨沙的心里的想法。
② 萨沙会对风雨飘摇中的蔷薇说些什么。
3.学生的精神世界(回读全篇课文):
① 你想对萨沙说些什么?
② 你打算对萨沙的妈妈或者其他人说什么?
四、语言文字训练:
1.能为人物的对话部分加上逗号、感叹号、问号。
2. 初步体会提示语在前、后、中时冒号和引号的不同用法。
五、课后阅读:《带地图的名片》《小蜗牛参加文艺晚会》
六、课后实践: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充实自己的“采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