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6 14:59:37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篇课文。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做适当点拨;教师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上。该教学设计示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上还是有些不够。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埋伏""顺从"的近义词。

2.能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3.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一段,理解"深山密林、不翼而飞"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出示课题:17密林怪客

什么是"密林"?(结合理解"深山密林、边防")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讨沦,归纳:①怪客是谁?②怪客是怎样被发现的?③怪客干了什么怪事?这件事的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识记字形。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1。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检查自学。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潜、侦、缩、蹿、梭),记住字形,重点指导(缩、津、窜、逮)。

(1)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比一比,口头组词:

炊()蹿()帽()驻()潜()

吹()窜()冒()住()替()

(4)质疑问难。(通过讨论筛选出重点研讨的问题)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按课后问题4的提示,给课文分段(交流反馈)。

6.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怪事发生在哪里?怪事怪在哪里?

(2)讨论、交流。

①怪事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密林深处的边防军驻地)

②怪事怪在哪里?(板书:接连几天、都、奇怪、不翼而飞。)

理解"不翼而飞"

A查字典理解"翼"的意思。

B什么是"不翼而飞"?课文中是指什么?

③谁能读出奇怪的语气来?(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军驻地出现怪事。(板书:出现怪事)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第2—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等词语的竟思。

2.感受边防战土爱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潜伏、侦察、静悄悄、启明星、紧缩、左顾右盼、一拥而上、

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眼疾手快、温顺

(1)这件怪事到底是谁干的呢?这引起了边防战士的注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好吗?

1.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

(1)默读第二段,按照"潜伏侦察、发现怪客、围捕怪客"找到相应的自然段。

(2)研读"潜伏侦察"。

①轻声读写战士们潜伏侦察的部分,划出说明战士们潜伏侦察非常艰苦的词句。

②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环境恶劣,侦察的艰苦。

板书重点词语(戴防蚊帽、耐心等)。

③朗读指导。

(3)研 ……此处隐藏5713个字……误。

三、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爱迪生怎么会想到要发明电灯的呢?

(1)要从妈妈得的急性阑尾炎说起。

出示人体解剖图,指出阑尾,学生摸一摸。

读词。

(2)认读生字:急、性,点出偏旁。

读词。

(3)阑,边音,读

炎: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教师简介急性阑尾炎。

(4)情况多么危急呀,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大雪天的晚上。

出示第一小节,自由读。

(5)这里还有几个生字,点出:请、医、术,读一读。

(6)指学生读第一小节。

2、在这危急时刻,在场的有哪些人?

(1)贴板书

(2)在场的这些人是什么表现呢?自由读第二小节,找一找。

(3).出示这几句

A妈妈的痛苦你能读出来吗?

B医生为什么犹豫呢?

C爸爸和爱迪生当然很着急,这可以从他们手部的动作看出来,找一找是什么动作

E爸爸为什么只搓手,不行动呢?

F攥,做动作,从攥看出了什么?读词语,句子,读出爱迪生的焦急。

(4)(播放秒针走动声音)(引读板书)

指定读这一段。

3、突然,爱迪生的眼睛一亮:“医生,我有办法了!”是什么办法?默读第二小节,用波浪线画出爱迪生是怎么做的。

(1)出示相关句子

指定读,,边听边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想象过程。点出动词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过程。

(3)师读,请一个学生上台来用实物摆一摆。

(4)这个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真是个好办法,指定再读一读。

4、总结,叫他的名字。

5、课文还有一部分内容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写生字

1、游戏:开火车读词语。

2、抢读生字游戏。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学习第三段。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