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1、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
复习日期: 年 月 日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小学数学教案《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案背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扬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作为内陆城市的小学生,他们对网络有所接触,但并不熟悉,所以网络辅助学习这方面只要求掌握初步的筛选信息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重在德育和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这课必需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坚持读、悟结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生字词
②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含义。
③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利用互联网搜索工具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去粗取精,筛选有用信息。能够在课堂上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交流探讨彼此通过搜索得到的相关信息。
②通过自主阅读与质疑理解和梳理内容。
③通过朗读,感悟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自尊自爱,懂得尊严对于人自立于世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①在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②互联网搜索有关信息时的筛选与吸收。
教学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设备、布置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查阅与“尊严”有关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学会简单的信息搜索与筛选的方法。
②掌握生字生词。
③质疑问难,梳理文章结构,初步了解内容。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布置了大家上网查阅资料的任务,我们搜索的主题词是······?
生:尊严!
师:哪位同学搜索到了尊严的意思?
生举手回答——就是权利被尊重。(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答案?)百度!
师:你说的很对,那么我们一起看看一位外国小伙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解释“尊严”的。
教学过程:
一、夯实基础:
①字音
平舌音:尊(zūn)翘舌音:呈(chéng)
······
②书写正确
尊、遵二字要区别:自尊;遵守
······
二、自主读文,质疑激趣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把你想到的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写在草稿本上。
2、通过查阅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反馈与讨论
在阅读过程中你想到了哪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呢?
生举手提问:
①生: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不太熟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哪位同学昨天上网查阅过作者李雪峰的资料?
生:我查过,李雪峰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你是通过哪里知道的?)百度百科!
师:好,同学们那我们就来上网搜一搜,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将电脑连接上投影仪,在百度中输入李雪峰,在百度百科中的确能找到革命家李雪峰。@
师:看来你确实在课前花了功夫,值得表扬!但是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网页中一字未提他写文章的事情。所以这个“李雪峰”可能不是我们要找的作者李雪峰。为了更精确地查找,我在前面加上“作家”两个字。
@在百度搜索工具中搜索“作家李雪峰”,第三个结果显示:为他人开一朵花(读者重点签约作家李雪峰感悟美文)@
师:我们打开看看。看来这回我们找对了。
作者简介:本书作者李雪峰是《读者》杂志最优秀、最具人气的20位签 ……此处隐藏1455个字……p>一轮初升的太阳 一条长长的小河
一段美好的时光 一座美丽的假山
(3)理解词语。
此题已在第二课时完成。
2、讨论。
(1)课文是怎样讲述“暑假是快乐的”?
(2)暑假里,你想做什么?
七、作业:
1、在虚宫格中认真书写5个一类生字。
2、试着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成一首小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泪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晋祠的山和树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晋祠
1、师述:是啊!晋祠座落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美景如画,在苍都的树林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古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丽,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
2、齐读课题
①同学们晋祠的“祠”是平翘音,来大家再读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这儿只有一点,大家用手写一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练。
2、分词出示生字词,大家刚才把课文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准读顺吗?现存老师来检查一下。
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弯曲老妪负水偃卧草蔓荫护
3、师述:现在,请你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到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名回答
②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③齐读这一自然段
④老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晋祠的美在山,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晋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①生:巍巍的长长的
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晋祠的山这两个特点?
生:从这个拥字体会到:这个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谁来读读,传递出这脉脉温情。
再指名读这一句
②师过渡:刚才你们读的这一句话写出了山的形美,晋祠的山不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课件,看这两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西幅绚丽的画面。
谁来读读这两句,男女生配合读
师评价:真美,真让人感
师述:同学们,通读你们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晋祠山春、秋的景色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夏、冬之景呢?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述:因此作者说“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谁还能通过自己的读表达这种情感。
③师述:是啊!作者在这一段抓住了晋祠山巍巍的、高高的,四时景色皆宜的特点,写出了晋祠山的美,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晋祠的美不仅在山,而且在树。
2、指各读第4自然段。
思考:晋祠的树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3、学生概括:古老苍劲,还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
你们能用不仅……而且……来说说晋祠树的特点呢?
(1)说到古老苍劲,我们不得找到作者写到的两棵树,它们就是:周柏唐槐。
(2)我们反从他们的名字上,周柏,唐槐就见它们的古老。那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他们的句子吧!(指名学生读)(出示课件)
(3)大家自由读这两句话,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晋祠树的古老苍劲。
学生抓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等体会
指导朗读,读出苍劲有力
(4)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先看看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姿态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唐槐的古老苍劲)这是这两棵树的相同点
B作者在描写周柏、唐槐同样古老苍劲时,还写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读句子,这两棵树还有着怎样的不同
师小结:周柏还有稀疏的特点,而唐槐则是茂密的美
教师小结:课文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出了周柏、唐槐古老苍劲,又各具疏朗,浓密的特点,可谓是匠心独运。男生、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下作者这独具的匠心。
晋祠的树,不仅周柏、唐槐具有古老苍的特点,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树,元不显出苍动的风骨。
(5)前面我们说晋祠,树不仅美在古老苍劲,还以造型奇特见长,现在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造型奇特这个特点的呢?
默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晋祠的树造型奇特的句子。
谁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的偃如老妪负水,低下去的树像一位老婆之背着很重的水,被压弯了腰,有的挺拔的树,像一位壮士屹立在天地之间托起了天,你们看这树的形状奇特,说说晋祠的树有哪吸哪些奇特的造型吗?有的弯如虹桥,有的大如巨伞,像这样形状其特的还不止一棵、两棵呢?
你能发挥一下你的想像,仿照这两句说说,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生答(不一而足)
师述:这其中造型最为奇特,当数晋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这就是左扭柏,来我们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比较一下把红颜色的句子换成括号里的字好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与学生一起作者的用词准确细致)
师评价:作者就是这样细致而准确、生动,多角度的观察地写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
漫步在晋祠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满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配乐齐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在古老苍劲,造型奇特的古树荫护下晋祠的美丽。
板书:
美丽的晋祠
在山,巍巍的,高高的,拥
在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