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4 21:31:50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

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4.板书课题:

15、黄山奇石

(奇特)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四、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

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

①形状像桃子;

②巨大;

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

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

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此处隐藏5330个字……相互评价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完全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很强,所以说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有较强针对性,有的学生从理论上能够说出道理来,“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但并不见得能够发自内心的认识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打动学生的心,

切实有所感受,在实际行动中做好这一点,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它的美感所在。可能有的文章体现的是情感美,有的是一种智慧美,而本文则是这种情操美,即发现真理、意志美德等,这促使我进一步设想解决方法,努力从这个点进而联系全文进行三个维度的搭设,并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卷”,学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争先恐后、丰富多彩”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运用词语。

3.继续引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重点词句,进而抓住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分工合作、齐心合力才能画好海洋世界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画里少了什么)

2.质疑: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画里少了什么?

生2:我想知道为什么少?

生3:我想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画?

……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点评:从课题入手,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兴趣先导。]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们。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1)同桌互相读课文,听一听,学一学。

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2)指名读课文(5名学生),学生评价。

(3)认读生字。

①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②课件出示生字:

A.“开火车”读,巩固生字的掌握情况。

B.出示“绘、搬、瑚”等字,说一说是怎么记住的?

C.出示蓝色的“卷”字

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卷”字组词,用另一读音说一句话)

D.指名读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

[点评:学生通过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形式,已基本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再加上同桌之间的合作和指名读,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生1:我知道美术课上,文老师让同学们集体绘画《海洋世界》,而同学们在画卷上只画满了大鱼,其余什么也没画。

出示课件(一):(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这是海洋世界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

师:海洋世界里有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珊瑚!”“有水草!”“小虾米!小鱼!”“还有海鸟呢!”……

生2:老师,我知道这幅画中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板书:画中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真正的《海洋世界》。

出示课件(二):(《海洋世界》)

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啧啧地称赞,议论。

生3:老师,我知道“丰富多彩”的意思了。是说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数量又很多。

师:说得很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是一种好方法。

生4:我能用“丰富多彩”说一句话。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纷纷鼓掌,教师对其投去赞许的目光。

(2)再出示课件(一):

师:这幅画里为什么只有大鱼呢?小组讨论。

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

交流,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因为在海洋世界里,大鱼是最重要的生物,大家都愿意画它,不愿意画别的。

生:在画画的时候,同学们各人画各人的,你们看“椅子搬到一旁,……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他们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

生:对!这一句是讲他们都抢着向前,害怕自己落在后面。这也是“争先恐后”的意思。

……

师:你们觉得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画好《海洋世界》?

生:他们应该先分工,有画大鱼的,也有画其他海洋生物的,然后共同努力,就能画好《海洋世界 》。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了这段话,你们觉得画里还少了什么?

生:我觉得画里还少了大家分工、合作的精神。(板书:还少了分工、合作的精神)

3.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问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生2:我也想问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画什么?

……

4.学生们思考着,讨论着。

5.集体交流:

生1:我学到了集体做事情,需要分工合作。

生2:我要画小鱼、小虾。

生3:我要画……

……

6.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集体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家分工合作,重要的事要有人做,次要的事也要有人做。

[点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交流心得,尊重学生阅读的不同体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分析,并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真正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师: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做好?

生1:做值日的时候,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做好。

生2:出黑板报的时候……

生3:植树的时候……

生4:盖房子的时候……

……

2.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1:在做事情时,我要先学会如何分工,再与别人合作。

生2:生活中需要合作才能做好的事情真多,我再做事情时,一定要多想想别人。

……

综合实践活动

师:课下,我们小组合作,画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下节课,我们展示、评价。

[点评: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同时,在交流中,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加强与语文天地的整合,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分工、合作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