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3-04-04 21:31:17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课题:识字二

年级:一年级学科:

【教材分析】《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18.19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

2.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3.懂得要尊敬长辈。【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课件、生字卡片

课题:识字二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主备人:覃硕

【教材分析】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

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18.19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1、会写“洗、扫、父、认、真、母”6个字。2.背诵课文,积累词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课件、生字卡片

【优点】【不足】【再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学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文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既不是调皮可爱的小猴子,也不是聪明过人的曹冲,但是从下面二句诗中你能猜出它是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这两句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庐山瀑布的赞美)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瀑布的资料,请拿出你的收集卡,给大家介绍介绍。

小结: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知道课文的诗歌是怎么写瀑布的吗?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2、学习这些生字,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我们来读读这些生字,注意看清字形,把字音读准确,一个生字读三遍。

生字学得真不错,回到课文中,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观赏瀑布。世界上有很多的瀑布,现在将带领大家去领略亚洲第一大瀑布――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一起来欣赏吧!

问:欣赏了这秀美的瀑布景色,你想说什么?

小结:是啊,这样壮观的景象,能不让我们陶醉吗?叶圣陶老爷爷也被这壮美的景象吸引住了,他写下了一首诗歌,诗歌中的瀑布有声,有形,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诗歌

找出描写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用画下来并多读几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弄懂?

五、汇报、学习。

作者没有看见瀑布就先听到了瀑布的( )?

说明瀑布的声音很()?

1、哪小节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给大家读一读。从哪儿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大?

A、海浪涌上岸滩会发出什么声音?

(海浪一层赶着一层,发出怒吼,向岸滩冲去)

B、风吹松林会发出什么声音?

(成片的松树林像树海一样,风吹得它哗啦哗啦响)

C、那瀑布声音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亲自去听听吧!

D、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你听到的声音怎样?

你能用朗读体现出你的理解吗?自己先练一练吧!

请学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虽然耳边响着瀑布隆隆的声音,可我们见到瀑布了吗?

想不想快点见到呀?那让我们赶快上路吧,走着走着,山路忽然一转,( )!

A、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惊奇)你来试试吧!

抽生读大组赛读

B、作者也被这景象惊呆了,惊叹到,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这白银指什么?你觉得这般景象美吗?这般景象是什么样?

小结:

叶圣陶老爷爷很喜欢这瀑布还把它比作了白银呢!这苍翠的青山,再加上白银似的瀑布,色彩多么鲜明,真让我 ……此处隐藏12931个字……的书写。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些词语

成功、坚持、夸奖、冠军、害怕、严寒、奔跑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测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三匹马驹的愿望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冠军。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读后说一说各自段落的主要内容

(2)学生读文

(3)请一生说一说绵羊是怎样说的,怎样读它的语气。白马驹听后怎样想?怎样做?

(4)你体会到百马驹的想法后,你会怎样开导他?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让我们看看其他年马的表现吧!清女声读第三自然段。

(1)黑马是怎样表现的?它听到黄牛的夸奖后怎样想?怎样做?

(2)你对黑马据说什么?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红马驹它又是怎样练习赛跑的?

(3)红马驹每天坚持锻炼的结果如何?

(4)它为什么会成功呢?它和黑马驹、白马驹不同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四自然段。

6、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1、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粗知故事的大意;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方案】

1·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项目

内容

达标人数

达标率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

经验积累

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