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3-01-08 05:33:0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课时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圣诞歌》,渲染气氛。

1、看到圣诞树,听到圣诞歌,你想到些什么?你对圣诞节还有什么了解?(无需多讲,补充漏讲的即可)

2、圣诞节:是一个充满了浓浓爱心日子,能让人们分享幸福和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出示拼音,“给”还有一个音读“ɡěi”组词,都有把东西交与、送与别人的意思,“给予”也带有“给”的意思,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给,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无条件的帮助,不讲回报的赠送。如上星期我们对甘村小学的捐款捐书的行为就是给与,就是给与甘村小学的的帮助和关爱,是不求回报的。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读准“给予”,理解“给予”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给予树”的深层含义进行铺垫,从更深层面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过渡:那“给与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又有什么作用呢?想知道吗?请打开P123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了解了解吧。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一类生字:(开火车读---纠正字音---同桌互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识记字形(猜字谜):这些字我们除了会认读,还得要会写,在写之前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范写:裕、即、买、贴)

4、把你觉得难记难写的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5、学习二类字:(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句子再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采用当互读、开火车接读和会认的抢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记住生字

过渡: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老师要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本领如何,是不是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适当的纠正和适时的鼓励)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把这些词准确地填到相应的空格里去吗?(填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齐读)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故事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交待清楚,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非常重要。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才刚上三年级,对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把概括课文内容,变成填空式来进行,降低难度,让学生领会方法为重)

过渡: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谁给与了谁什么呢,找出文中反映给予的事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给予”。

1、学生默读

2、文中谁给予了谁些什么东西?(出示)

①(慈爱的)妈妈给与(五个)孩子每人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②( )金吉娅给与( )家人棒棒糖/兄弟姐妹间互送礼物------手足之情

③( )金吉娅给与( )女孩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无私的爱

3、在这充满着爱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也一定会关爱去周围的人和物的。课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却处处充满着爱意,请你再选取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主线,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认读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一)体会妈妈的担心

1、在圣诞节快到时,孩子子们心情怎样,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那样的开心、兴奋,你能用你的朗读把他们的开心兴奋读出来吗?

2、在那样的开心、兴奋圣诞节前,妈妈的心情的又是怎样的,用笔画出妈妈心情的句子。

3、汇报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4、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5、体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6、可妈妈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担心攒的钱不多面没能让孩子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扫了孩子们的兴。多好的一位妈妈呀,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过渡:妈妈虽然担心,但还是在圣诞节前夕,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他们每人准备至少四份礼物,让他们自己采购。就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二)体会妈妈的生气

1、看来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回家的时孩子们表现得怎样?“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既然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让我们来试试读读,也感受一下他们的兴高采烈。

2、那时候的妈妈心情怎样?妈妈为什么生气?

出示: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讲解二十美元)

3、指导朗读。(妈妈的生气只是心里的生气,而不是言语上的指责,是含而不露的)

4、是啊,大家都兴高采烈,可金吉娅却沉默不语,与大家不一样,请大家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读读金吉娅的话,看看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

5、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是买了东西吃了,还是藏起来舍不得买礼物呢?

6、、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没有什么?(猜测)

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一直盼望圣诞老人能给予她一个洋娃娃。这愿望谁帮她实现了?

7、出示金吉娅说的话

8、理解“援助中心”(师说:援助中心是一种慈善机构,专门为在生活上有困难的人提供帮 ……此处隐藏22680个字……>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去帮助别人。

4.了解反刍现象。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蟋蟀和牛的图片、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你喜欢旅行吗?你到过哪里旅行?谁愿意向大家讲讲你的旅行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又惊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激疑。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为什么要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检查读书效果。

4.讨论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触最深?再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相机指导: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将自己从本课中积累的词语写入“我的词语库”。

四、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草地上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这节课我们随同红头和青头再作一次旅行。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1)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描写青头的有关句子标记下来。

(3)读句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青头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解课文。青头的动作:蹦到牛身上、不顾疼痛爬起来大声喊,又跳到牛背上、爬到牛背上用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了朋友,青头不顾个人的安危。)青头的语言:“躲过它的牙齿……吞到肚子里去”“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青头教给红头脱险的方法,给红头鼓气,从精神上鼓励它,让它不害怕;青头知识丰富。当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4)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①自由试读。

②生生互评。

3.了解反刍现象。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反刍现象的认识。

(2)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jǔjué)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通常称倒嚼(dǎojiào)。牛、羊、鹿和骆驼都是反刍动物。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红头的紧张、着急的心情,读出青头的真诚、勇敢和沉着。

四、想象表演,深化理解。

1.想象: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与青头还会说些什么?

2.讨论交流。

3.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加上合适的动作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

4.学习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人人都离不开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要多交好朋友……)

五、课外延伸。

阅读、收集有趣又惊险的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蜂(蜜密)脚(印映)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

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