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 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懂得查字典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2.看懂图意,把每幅图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写明白一段话。
3.培养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重难点
仔细每幅图,把图画连起来写清楚一段话。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对图画的观察,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锤炼,从而为“写”做铺垫。
教学流程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现在就来说一个谜语,请同学们来猜猜好吗?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
学生猜谜语。(板书:字典)
教师出示字典,说:这小小的字典也是老师,它的学问可大了,我们有不认识的字都可以请教它。有两位小朋友,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去请教这位老师了,我们一看好吗?(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1.请同学们按顺序看这4幅图,读图下面的提示,看看你们能明白这次写话的内容和要求吗?
2.指名汇报。
3.请同学们按图画的顺序,把4幅图连一看,和学习伙伴说一说这4幅图画的是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
5.教师明确看图的方法:看多幅图画进行写话时,我们要先把这幅图连起来年地,看懂图画的意思。
三、逐幅看图,展开想象。
为了说话方便,我们先来给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分别起个名字好吗?
1.指导学生说第1幅图。
(1)图中的同学正在做什么,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想想遇到不认识字的他会怎么想,怎么请教同伴。(鼓励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语言。 ……此处隐藏2875个字……期学过的《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吗?老师的一句话给了小女孩无限的希望,从此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你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2、也许你不相信,撑船老伯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个倔强的少年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你们想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渡河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少年没钱想坐船渡河,老伯没允许他坐;
倔强的少年坚持游泳过河,坚决不上船;
数年后少年成了游泳健将。
3、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25分)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A、读准词语:圆溜溜、 孤零零 、绿油油、毛茸茸、似乎似的、倔强坚强勉强、健将将来、艄公、竹蒿、缆绳、花蕊、黝黑。
B、说说词语的意思:渡船、艄公、竹蒿、缆绳、错动、漫、蹿、哀求、奇吧、倔强、启蒙。
小学语文教案 篇8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这则故事,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词卡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请大家齐读课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应该与什么有关?由“壮”字可看出,所描写的场面一定非常的——(浩大)……
课文赞美的是谁呢?普普通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可是,自从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蚂蚁在作者的心目中变得高大起来,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读:……
2.检查词句:
火舌 火海 火神
舐动 肆虐
焚烧 烧焦 灼焦 焦臭
①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火势越烧越大)
②读第二行,你又发现什么?(舐动形容火苗乱窜;肆虐指大火疯狂、任意逞凶)
③第三行,你发现了什么?(与火有关……)
④这三组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⑤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其实就是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尝试归纳:
这几幅图画,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它们排好吗?出示幻灯图画
指名学生上台排列:草丛起火——蚂蚁被困——蚁团突围—成功脱险点拨: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来写的。请根
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⑴同桌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蚁国英雄”》写一群蚂蚁被火 ,蚂蚁们 ,最后同心协力,成功 。
②去掉提示,你还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三)再读课文,重点品悟:
好文章是需要好好品的,请大家默读课文,再一次用心地去品一品,想一想,为什么称蚂蚁为“蚁国英雄”?
1、生:默读课文……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地顺学而导
第一层:草丛起火(灾难悄然降临)
品句: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对比句子: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跑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理解:围,即包围,有圆形之意,意味着蚂蚁无逃生之路,形势危急,才有了后面“突围”的壮举。
生齐读此句:……
第二层:蚂蚁被困(生命危在旦夕)
品句:“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从“可怜”与“惋惜”可看出,作者对小生灵的同情与叹息;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也一起写了进去,这也是写作的一种好方法啊!
品句: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此时,用一个词来形容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你会想到什么词?
第三层:蚁团突围(至死也不放弃)
面对灾难,是束手待毙?还是设法逃生?它们能躲得过这一劫吗?
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是让你震憾的是什么?
②同桌交流:……
③全班汇报:……
品句: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作者最初的态度与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品句: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又听到什么?闻到了什么?
品读:个人读;集体读……
品句: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② 外层蚂蚁是怎么想的?
③ 你从外层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
④ 品读:个人读,集体读……
⑤ 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像外层蚂蚁一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
体或个人的英雄人物吗?
第四层:突围成功(团结就是力量)
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奇迹出现了,蚂蚁们突围成功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四)激情小结,品读下课:
神奇的大自然给万物赐予了生命的力量,弱小的蚂蚁用生命写下了美丽的华章!它们感人的故事,就是一首悲壮激昂的——生命的壮歌!
(五)板书设计:
17 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草丛起火——蚂蚁被困——蚁团突围——成功脱险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