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07 05:11:32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6篇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理解“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c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D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练习强化: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完成练习,强化任务的完成。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葱、茏、障、廊、凸、嚣”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2.根据阅读提示,抓住关键问题,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教学难点:

失明的孩子们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导入新课。(2分钟)

1.师:“今天,非常开心能和六年级同学一起学习第11课,《指尖的世界》”(边说边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好吗?(师生一起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1分钟)

1.师:好,那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自学要求。(出示自学要求)请大家默看一遍。看完后开书58页,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对照要求来读课文。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的字形。

(3)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参考书来理解。

(4)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绿树葱茏、纤细、无障碍楼梯、凹凸、长廊、色彩斑斓

搀扶、喧嚣

(2)指名学生读。正音。

(3)大家看看有不会写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没有?

(4)板书生字“凸”,提示学生注意笔顺,写完后一起书空写一遍。指名学生读字音,讲字义,并组词。

(5)板书生字“嚣”检查生字的音形义。

(6)有谁知道“葱茏”的意思?(提示学生“葱”字中间是个“匆忙”的“匆”)。

“障碍”的意思是什么?那“无障碍楼梯”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7)现在你是怎么理解课题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9分钟)

1.细心的同学通过这个“”号知道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我们一起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说的好吗?

2.指名一个同学站起来读阅读提示,其他想读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跟着读。

3.好,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

孩子们温柔地睡去了。他们醒来时,或许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1) 指名读。

(2)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中、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指的是什么?(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

他们既然失明了,为什么又说看到世界与光影?

(不是真的“看到”,而是“感觉”到)

4.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可是上天把他们的这扇窗关上了,那他们怎么感知世界?。这也就是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失明的孩子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四人一组交流。(板书:怎样看到)< ……此处隐藏3750个字……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的。

3、你的周围也有很多声音,站在树下听一听,站在雪地里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二、为自己设计帽子。

1、从形状、颜色、大小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来表述。

2、生思考,再动笔。(大胆想象)

3、指名说。

4、大家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大海的图片、海浪声。

教学过程

一、话说“大海”,揭示课题

1、教师朗诵描写大海的诗。

2、同学们见过大海吧?在你的脑海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大海?(一望无际、浩瀚无际、波涛汹涌、蔚蓝……)教师朗诵赞美大海的诗(出示大海的图片、倾听海浪声)看到美丽的图片,听到大海的声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愿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大海的文章(出示课题)。

(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质疑文本,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大海”,梳理文脉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到作者赞美大海的句子。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与大海朝夕相处的作者,他心目中的大海是怎样的 呢?并找到作者直接赞美大海的段落。(大声朗读全文)

请找到的同学读一读。(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2、分段读一遍课文,你了解到作者笔下的大海是怎样顺序展现的?(时间顺序)汇报清晨,上午,傍晚,夜晚。

3你喜欢哪一时间段的大海,为什么?

学生随机回答:清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是变幻的;海是凄凉的;海是狂暴凶恶的……(交流中,教师提炼词语板书。)

(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到文中中心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解读“大海”,研读体会

不管是清晨的海,还是夜晚的海,都令作者深爱不已。看着这浩瀚无际的海,他不禁倾诉着: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2、默读课文2、3、4、5自然段,思考你为什么爱这一时间段的大海?画出有关句子。(关注学生的个性解读。)

3、交流,随机重点读3个句子。

(1)海是雾蒙蒙的灰色,天色也是灰的,海天一色,仿佛一个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陆地。海上风平浪静,连海涛声也格外地轻,好像大海刚刚睡醒。(理解“海天一色”“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感受海天的阔大无边,海的静。)

(2)随着云的颜色和云层位置的变化,海面的各个区域也变换着颜色,仿佛一块硕大无朋的调色板,由计算机控制着配色。(抓住排比句,感受色彩的丰富,抓住“硕大无朋”,感受大海广阔,通过想象健身运动员,感受大海的活力。) (3)阴云密布的夜晚,天是乌黑的,海是墨黑的,水天一色,是黑漆漆的一片,仿佛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狂风骤起,海浪呼啸,巨浪也是黑的,像一头庞大黑色怪兽,咆哮扑来,要吞没海中的一切,也要吞没岸上的一切。(抓住“倒扣的黑箱子”“一叶孤舟’,体会夜晚时大海的漆黑,产生的无边的恐惧,想象战胜这份恐惧需要巨大的勇气,坚定的意志,体会比喻,对比写法的好处)

4、海的浩瀚无际,海的变幻无穷感动了作者,感动了你我。我们把这份感动用朗读表现出来。

(课堂上尊重学生个性感受与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读文、交流、再读)

四、实践拓展

1、 欣赏大海图片

2 写一篇《我爱大海》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学后再来欣赏大海美景,学生会写出别样的我爱大海 )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2、 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众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

3、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文结构图,填重点词。

( )—— ( )—— ( )—— ( )

预设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师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

师指导读。

预设壮汉--(出示第五段)交流文中写壮汉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第二次比阅读

齐读第七段,思考:这一段开头前两句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有什 么关系?

指名交流。

指导朗读。

小结:是的,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 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智慧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 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三、比拓展

出示《钱被风刮跑以后》 读完之后,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你想说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缩写这个故事,150字。

第一步: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抓住要点和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

第三步: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与原文一致, 语句是否连贯。

2、看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比阅读(3至7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请把有关表现众人拾金不昧的语句用“----”划出来,可以批注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女服务员——我和立明——众乘客——壮汉

预设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 从服务员的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位服务员?(这是一个负责的女服务员, 沉着泠静—读,她的喊声充满了力量—读,这是正义而喊声,再读。

预设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