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10-19 23:36:23
实用的说课稿9篇

实用的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 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教学为诱,以学习为思,以导促学,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产生自信,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让学生意识到锻炼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如竞赛法,游戏的参与,以此来克服枯燥的心理,从而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技能的目的,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以水平四教材──“合作跑”为主教材。课中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智慧和技巧,发挥个人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与同伴密切协作,体验配合和成功的乐趣。课中我采用了“图形跑”、两人辅助操、“齐头并进”、接力跑、3棒接力、“集体踢腿”等几个教学手段,层层相辅,紧密围绕合作跑这一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在接力跑当中,既有游戏比赛,又融入下压式和立棒式交接棒动作,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练习体会经验,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分析提高。教学评价方面,一改单一的以时间记录的考试办法,突出运用小团体的比赛来进行测评。

三教材分析

合作跑教材选自人教版田径教材内容,根据现在农村的学生不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利用合作跑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合作跑教材既能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又能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它能使人获得扮演角色的经历,体验个体与同伴的交往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协作、责任感、公平竞争的态度。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都处在15-16岁左右,他们求知欲、表现欲极强,同时富于想象,可塑造,在教学中采用竞赛教学,让他们竞争,通过合作练习,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成功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目标

1、使90%的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跑,80%的学生基本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动作,并在活动中熟练应用。

2、启发学生学习合作跑的兴趣,体验接力跑技术和多种配合方法,发展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群体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不断合作练习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重点:协作与配合

课中通过二人操、齐头并进、接力跑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合作跑练习来解决难点。

难点:合作意识的养成

课中从初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到进一步感受合作的成功快乐,再到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三个环节突破难点。

七、说教法、学法指导

教师创设主题情景,采用讲解法、分组教学法、游戏竞赛法、鼓励表扬法等来组织教学。

学生通过自我观察,体验,来理解合作跑的意义,采用模仿练习,尝试练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竞争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八、教学流程(本课共分四个过程)

1、开始部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准备热身:通过图形跑、二人操进行热身练习初步体验合作乐趣。

3、基本部分

环节一:齐头并进,通过不同形式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环节二:拉手跑初步体验传接棒的动作要求。

环节三:接力跑,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接力跑,既体验合作又基本掌握传接棒技术

4、恢复身心,评价拓知

跟做放松操,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价,鼓励表扬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6、5、4、3、2加几,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为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奠定基础。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主要应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结合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引导法(这一方法主要用与试一试4+9和5+8的教学上)

讨论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新知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讨论法将贯穿本节课始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在课的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兔子出去采蘑菇的场景,并告诉学生小兔子请他们去它家坐客,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出要想去小兔家要能快速的口算出10+6,9+5,9+7,7+9等几道题,在学生口算完以后我又引导学生比较:9+7和7+9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列式,探讨算法。

首先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小兔子左边有几个蘑菇?右边有几个?并找到问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得出算法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算法从而引出并板书课题。

2、应用新知

接着让学生完成试一试。汇报时说每一题的算法。比较后两题的不同算法,用多媒体先在4+9上方出示9+4,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先算出9+4=13,从而直接推算出4+9=13,再次为难点的突破做孕伏。

三、巩固练习

在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完成后紧接着进行了相关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的巩固新知。我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看一幅图写2道算式,让学生再次感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又一次巩固了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算出另一道相应加法算式的得数算法的合理性和便捷性。在“想想做做”第2题的教学中,我又适时地引导: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吗?通过这一层一层的设计很好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深化拓展

“想想做做”第5题的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把“想想做做”第4题改为小蚂蚁搬家的游戏放在“想想做做”第5题之后完成。这样改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想想做 ……此处隐藏11578个字……p>5.3 青春是人生事业的奠基期

6 珍惜青春

6.1 树立奉献意识

6.2 努力充实自己

6.3 珍惜时间

6.4从生活小事做起

教学反思:

①我认为自己较为成功的是: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②由于本课的设计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要注意灵活应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拄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正确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说课稿 篇9

《地形概况》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地形》,适用于初中二年级。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本节说课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联系

中国地理教材分为“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和“中国在世界中”三个部分。《中国的地形》属于“中国地理总论”部分,是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之后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地形概况》是《中国的地形》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中国的地形》的基础,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所以学习本节教材意义十分重大。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共需一课时。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材这样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

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大纲知识、能力及思想 教育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立本节教材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点。 (2)了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我国地形条件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讲授,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目标的确定为本节教学指明了方向。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知识目标、教材内容,确定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它是本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了它,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 2、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是 教学难点。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对三级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不易理解,因而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我准确运用了讲授法、指导读图法、比较、归纳等教法。其优点是,运用讲授法能在短时间里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绘图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心中有图,这也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尽量直观,变抽象为具体。本节教学我准备运用挂图、投影仪体现知识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运用投影仪还有助于教学容量的增加。

三、学法指导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教学主要渗透读图法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析图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模仿讲授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这样设计,使“读”、“讲”、“练”有机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属于讲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讲授、读图、绘图,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教材、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采用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运用此方法可直接提出学习的课题。这样设计,清晰、简明,使学生一目了然,既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又为下一步引入新课指明了思考的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二)以图导学,读练讲析 运用此方法可认识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布。 1、针对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思考练习题,学生对照练习边读地形图边完成 练习题,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在学生读图练习的基础上,我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联系学生已有的在地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读图,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明确三级地势阶梯的宏观分布。我指 图讲解三级地势阶梯分布概况,要求学生填写“三级地势阶梯概况表”,掌握三级地势阶梯的分界线、海拔和地形类型。在讲解的同时,我板书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简图,直观展示我国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要求学生画地势阶梯分布简图,讲解地势阶梯的分布、分界线、海拔和地形类型,认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这样设计,使学生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做到了各个击破,为学生认识上设置了一些台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三)由上而下,因势利导 运用此方法可分析得出我国地形的又一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这一结论可以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得出。进而联系实际分析评价多种多样的地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样设计,便于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国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总结新课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将比较零散的知识归纳、概括成系统的知识,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明晰的印象。这样可使学生简化储存知识,提高思维和概括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题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检查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巩固教学重、难点。这样设计,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因材施教。

(六)作业布置 目的是通过一定数量的复习和练习,进一步强化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培 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本节教学板书属纲要式和板图的结合。共分两大块,课题居中,左为内容纲要,右 为板图。这样设计,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简单,精练,美观,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

(八)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只是我的主观愿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本身、学生及其它因素的影 响,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为了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程序,因此,我设计了“教学后记”,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实用的说课稿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