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雨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秋天雨说课稿1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本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缤、枚、争、勾、喇、叭、厚、曲、丰"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淡黄、丰收、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所以,制定此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兴致高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应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老师必须有策略地对朗读进行指导。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我将合理运用多媒体,以情景助读。
四、说学法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非常适于朗读,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所以,我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情境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运用。
五、教学过程
作为第一课时,我这样安排:说秋天——体会秋雨的清凉与温柔——总体把握,统领全文——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五彩缤纷(读中体会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美景,感受语言美。)
怎样才能突破难点?怎样让学生读好课文?怎样让学生去感受,去领会?
1、以境触情
从时间性来讲,已经过时了。要是正合时节的话,就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如去找找秋天,去画画秋天,去写写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动。)去体验,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阅历,再来上这篇课文,可能更容易些。由于条件的限制,只有我自己尽可能的去给学生创造环境,营造气氛,(整个教学过程设制一个背景音乐,以图片去感染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让学生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去学习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语言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2、读——积累——感悟
在新旧课标交替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兴趣与感情、意义与启示,更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从读中积累语言文字,从读中去感受。这来得很重要。
(1)注重"积累"
让学生从读中积累,说中积累,这些过程,在我的课中这样安排了一些内容:如:"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句在句式上是一样的,学了一句,就等于学了两句。安排一点点时间,让学生选择性地背一背,这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讲到菊花时,让学生来补白,说说菊花的其他颜色,再概括地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颜色,学生肯定会用上学过的词语来说。(像今天他们就说出了"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还是对所学知识的形象再现。
最后让学生把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来,去读读,背背,以便今后写作。这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之前,我还想过放一个让学生写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两句话。但课文写得那么美,那么诗情画意,说实在,我们老师去写也未必能写好,让学生去写就更难了。要去引导写好,我没有这个把握。
(2)以读带说,以说带读
以读带说,以说带读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中多数词语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成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先读,再说,说了再读。有了感受去读课文,感觉就出来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理解这些句子,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么美的文章,我在教学时,有一点感触很深: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学时,觉得自己的语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导学生去读、去说时,我没有更多的词汇、更多的语句来表达。看来自己真的该多读读书了!
3、设情境,说中品,提升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品读第三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闭上眼,通过引述让他们仿佛闻到秋雨藏着的气味,并读出来。再让他们小组讨论,秋雨里还藏着什么香味?(课件出示)请学生当当小导游,带领我们参观秋天的果园,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自由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就出示了这样的例子(课件出示),为学生思维的表达作出了实例示范,这时的学生也许会说:"板栗树上的板栗球露出了笑脸,板栗们趁此机会溜出来了 ……此处隐藏25631个字……指导读好多音字。
(3)第三行出示轻声字:衣裳,喇叭,钥匙 ,请学生认读。【从而既落实了字词的训练,又为阅读扫清了障碍。】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老师小结:同学们, 请看屏幕,老师把你们找到的语句连成了一首小诗。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小诗里的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里,最有趣的还是每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些话展开的,让我们再去读读这些句子吧!【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我是想给学生暗示读书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读,不仅要注意课文语言的形式美,也要注意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 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1、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接着追问,秋天的雨只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几种颜色给了菊花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然后出示图片问学生:同学们,看,这么美的画面,这么多的颜色,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板书:五彩缤纷),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预设学生会回答: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万紫千红;色彩缤纷·······【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能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接着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比如第二、三句运用打比方,将银杏叶和枫叶写得非常传神,一种动态美蕴含字里行间。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呢?我采取了去词、添词对比读,突破了教学难点。
有人说:"让儿童感觉不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会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来渗透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读到枫叶这一句时,我会问:你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得这么慢?学生可能会回答,树叶飘下来的样子就是慢慢地,我就要求孩子们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时想象田野里果子挂满枝头大丰收的情景,读到"频频点头"这个词语想象菊花在秋雨里随风摇动的样子。
在男女生赛读句子后,再配上音乐,让全班学生看着画面试着背诵读。在引导学生读中理解美,感悟美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老师在这时搭设一个梯子,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并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3、学习第三段(过渡: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香甜好闻的气味呢。趁机板书:香甜好闻)虽然这段内容很简单,但我仍不忘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我让学生先欣赏水果的图片,再闭上眼睛,把自己带来的水果拿到鼻子前闻一闻,让学生说说闻到了哪些好闻的气味再读,这样就把抽象读变为具象读。
4、学习第四段。我会(出示课件:播放吹喇叭的声音。问孩子们,秋天的雨吹起小喇叭干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传递信息)由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的热闹场面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而小学生大都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在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本段的语言文字。 "演"是为了读,一个"演"字,将学生又带入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场面,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看来,秋天的雨真的像一把钥匙(板书: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绚丽多彩的世界,(再次出示小诗)难怪小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板书:丰收、欢乐)。
(五)课堂检测,我来闯关
A题把句子补充完整,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
B题照样子,写句子,让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写,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给了学生一次习作小练笔的机会。
(六)推荐阅读,课外延伸:我向孩子们推荐了罗兰散文《秋颂》及《写给秋天》,并要求孩子们将课内习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 丰收
11、秋天的雨 香甜好闻
(钥匙) 传递信息 欢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秋天雨说课稿15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所描绘的多彩迷人丰收的秋天,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运用个人的经验想象画面,仿编新的散文。
3、用歌唱、朗诵和舞蹈等方式来表现与赞美秋天。
二、活动准备:
《秋天的雨》flash课件 、 磁带、打击乐器、有关《丰收的秋天》的幻灯片
三、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1)一年有几个季节?
(2)夏天的天气怎么样?秋天呢?
(3)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二、欣赏和理解散文的画面与内容。
1、播放课件完整欣赏
秋天的雨是什么?秋天的雨有什么?
2、分段欣赏
(1)秋天的雨,真是一把钥匙吗?为什么散文中说它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还可以把什么颜色给谁?(两个小朋友讨论)然后玩开火车游戏老师说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请小朋友仿编散文“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3)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你还闻到过什么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冬天快要来了,你知道小动物、植物还有我们人是怎么准备过冬的吗?(先自由发表意见,再请教你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接下来分组分批仿编散文。
3、再次完整欣赏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小结并观看《丰收的秋天》的幻灯片
三、总结与延伸活动
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秋天可以收获那么多好吃的、好闻的 、有用的东西,你们喜欢秋天吗?刚才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歌声、舞姿来夸夸秋天,表现秋天的收获。
(1)我们一起手拉手去《郊游》看一看秋天的美景。(圆形)
(2)我们来到果园来翻看《秋的画报》(朗诵)
(3)这么多果子我们一起来《摘果子》(舞蹈)
(4)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大树妈妈的脚下,我们来唱一唱《小树叶》
(5)小朋友的歌声舞姿都很美,我们用小乐器来演奏《木瓜恰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