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8-18 06:40:23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

(发送招聘“试题” )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

(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

(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说课稿 篇2

《桥》说课稿

预设: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6.引导:桥是一座窄窄的桥,人是一百多号人,水已没到了腰部,如果人们毫无秩序地抢着过桥,会造成什么后果?

……此处隐藏4724个字……,我将补充瑞恩被称为“加拿大的灵魂”、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的资料以及他在20xx年3月15日,参与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活动是说的话:“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至此,瑞恩这个善良、执着的小男孩形象已血肉丰满地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贮存在他们的心中。

为加深学生为文本核心价值的把握,珍视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体验,我为这一课设计了“三选一”形式的作业:

1、以瑞恩小伙伴的口吻讲述瑞恩的故事。

2、给瑞恩写一封信

3、谈自己将如何去实现梦想,你希望你的家人、朋友如何对待你的梦想。

板书设计

瑞恩的井

善良

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执着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二、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内部的含义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可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我始终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上课时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让后精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过程,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问题始终贯穿课文学习的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板书:贡献伟大)(明确这里的伟大主要指为世界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下文中爱因斯坦人格的伟大埋下伏笔。)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要想了解本文中所写的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还是让我们先了解这件事情的经过(本堂课的主要话题紧紧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所以必须提出这个话题,课文中应该有这样的句子,引起学生注意)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这里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再一次明确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伟大的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和一个小女孩在一起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这时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交流)

(2)小女孩又是怎样看待这时的爱因斯坦的呢?

①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指导朗读)

②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③难怪小女孩会纳闷了,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呢?现在你认为爱因斯坦为大吗?请你联系第一段再来谈谈。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

2、你对爱因斯坦又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他伟大吗?(交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3、分角色指导朗读第二段

4、出示: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

(1)指名读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第三次遇到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难怪他会说

出示:“她教我怎么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3、爱因斯坦真的像他自己说得那样什么也帮不了小女孩吗?

(1)现在你还认为他伟大吗?从他的话中你又读出了他伟大在那里呢?(自由交流)

(2)指导朗读

三、总结

1、课文学完了,相信现在每位同学都会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他到底伟大在那里呢?请你快速浏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写一写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结尾处的写话其实是考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贯穿全文的中心。)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专注思考不拘小节

平易近人充满童趣

潜心研究为人谦逊

这个板书同样也扣住“伟大”一词,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从三方面总结爱因斯坦的人格的伟大。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