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

时间:2025-08-13 19:22:28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和学习了圆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学好这节课,既丰富了学生对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为第二课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课中所探究出的圆周率也是学习圆的面积的必需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容易得出,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更加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作了一些灵活的调整,把周长不同圆形笑脸的贯穿整个课堂,既作为奖品,又作为学具供学生学习圆的周长。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建立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我大胆放手,采用设疑激趣法、操作发现法、引经据典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亿,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让学生在绕一绕、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看一看中自主得出新知。

五、说教具和学具

而几个周长不同的圆形笑脸,圆形纸板、尺子,软尺,丝带和计算器是本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我会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笑脸!

如果老师把它反过来,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个平面图形,叫圆形!

那孩子们,你都知道圆形的哪些知识?(同学们会说出圆形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各自指指自己的圆形纸板的周长在哪?并问学生:那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并板书)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圆的周长的长短和什么有关系呢?并用演示。验证圆的半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也就是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比值

1、操作阶段

(1)给出工具测量。那如果老师给你一些工具,丝带、尺子、软尺,你能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你手中圆形纸板的周长吗?(我把探索的空间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在探索之后,让学生汇报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孩子们会说出多种方法。我及时点评:孩子们,你们的方法真有创意!老师奖励你们每组一个圆形笑脸。

(设计意图: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圆形笑脸作为后面发现周长和直径关系的学具。)

并说明刚才这些方法都是把曲线转化为直线。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叫“化曲为直”。(并板书)

(2)、继续设疑。我接着提出问题:如果圆形较大时,怎样求周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时,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那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呢?(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也可以说成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

(3)、探究比值。请大家把老师给你们的笑脸反过来,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它的比值。并把结果填在记录单上。活动之前,我让学生认真看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小组合作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汇报比较阶段:在学生充分地探索后,我让邻近的小组先比较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列,是接近还是相差很远。(因为我发给每组的圆形笑脸的周长不同,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时圆的周长不同,直径也不同,但两者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然后让全班每一个小组都汇报,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这一列,都是哪两个整数之间。(再次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全班第一小组的圆的周长不同,圆的直径也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3、延伸深化理解阶段

介绍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又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补充板书)圆周率

接着出示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用希腊字母∏表示。(补充板书)3.1415926535……并推导公式。(板书)

这时候我着重强调:在计算中,虽然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它们不可能全部参与计算,所以我们只取两位小数3.14参与计算。(板书着重号标出3.14)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说一说。要计算出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用什么公式。

2、判一判。

3、算一算。(1)、给出黑板上圆的直径,算出圆的周长。

(2)、圆形花坛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评价。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是《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 ……此处隐藏5103个字……

1、测量圆的周长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我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袋,光盘(每组光盘一样)、圆形纸片(每组大小不一)、画有一个圆的白纸(圆的周长一样)、直尺、绳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求得所备三个圆的周长。这里提供三种不同的圆让学生测量周长,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求圆的周长。光盘圆的周长,学生可能会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求得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圆形纸片的周长,可用把圆形纸片对折量出其1/4(或1/8,或1/16,……)是多少的方法求得(分得越细,所得的结果越接近)。而长方形纸上所画圆的周长,因为对于它实际操作较为困难,以求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是否可用计算的方法求得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圆的周长,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对于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我们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让每个学生“探究”的能力,都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2、验证并理解圆周率

活动二:验证并理解圆周率

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在我们学校六年级9个班进行的调查,关于圆周率有多数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在教学前就已经有所认识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少数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我直接问学生你打算怎么计算这个圆的周长呢?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出我准备用圆的直径乘圆周率算出这个圆的周长,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π≈3.14。此时老师对学生课外知识了解提出表扬。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填写下表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量出光盘和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并填表

测量

对象圆的周长

(厘米)圆的直径

(厘米)周长÷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

光盘

圆形纸片

(2)、汇报

表一:光盘

序号12345

周长(厘米)383837.737.537.2

直径(厘米)1211.7121212

周长÷直径3.173.253.143.133.10

表二:圆形纸片

序号12345

周长(厘米)1419.52038.531.4

直径(厘米)4.56.261210

周长÷直径3.113.153.333.213.14

观察表一,你发现了什么?把表一和表二放在一起比较,你又有什么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同一种光盘的不同数据,学生感悟到在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时取的是近似值,这是商不一样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测量时有误差。有了这样的活动经验,学生由简单的类比就可以想到其他圆形实物的数据肯定也有误差。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这一系列商的特点,便会发现商虽然多数不一样,但是彼此相差很少。在推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思考:如果没有误差的因素,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的商应该是一样的,从而深刻地理解、体验圆周率是个固定的数。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误差,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巧妙地利用实验的误差“变错为宝”深刻理解了圆周率的固定不变是“理想化”的结果,思维得以建构与提升】

3、介绍圆周率的研究史

课件出示:

几千年以来,无数著名的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你知道吗?我国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

约20xx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这项伟大成就比欧洲数学家的计算结果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小数点后面上亿位。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通过对圆周率的验证与每组展示的结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提炼出圆周长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为C=πd(板书)

再根据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推导出C=2πr(板书)

现在你能计算出我们纸上圆形的周长吗?已知圆的半径是3厘米。学生计算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5、自主学习例1

因为学生已经推倒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所以例1的学习我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例1:

孩子们请你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解答例1,并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巡视,然后找学生板演并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我是计算小能手

d=5cm,c=?r=14dm,c=?C=94.2m,r=?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2、我是小法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

(3)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周长也相等。()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我是小裁判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灰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黄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黄狗获胜。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解决课开始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

4、生活中的数学

(1)、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数厘米?经过45分钟呢?

(2)、一块美丽的半圆形地垫,它的直边长80厘米,它一周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能力,让学生有思维的发展空间,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1、你学到了什么?2、你是怎么学到的?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梳理,还体现了对学法的指导,增强了情感体验。】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π≈3.14例1:

C=πd

C=2πr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