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报纸变花衣》为“多彩的生活”这一单元划上了圆满句号。教学内容是利用报纸制作装饰“衣服”。从而在了解服饰基本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利用报纸易碎、易折、易撕、易贴的特点,进行巧妙地设计制作与美化。它突破了传统的衣服选材,在出其不意中体现了编写者创意,变废为宝、方便易学。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制作的材料、方法上拓展思路。
二、学情分析:
多数孩子拥有初步的立体制作经验,经常喜欢折飞机、折小鸟……,但仅仅停留于小型的纸的翻折。而如今要做成一件大衣服,并要穿在身上却是少有的,很可能是头一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会产生神秘感,激发其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创作欲。
出于年龄,在具体制作中可能缺乏宏观的把握,整体的设计。但他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能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富有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特征,巧用废纸盒、空瓶子制作人物形象,并运用多种彩纸等材料装饰美化。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并能通过实践学会变废为宝的本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深入观察了解人物特征的兴趣,发现与同学合作的乐趣,体会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法探析:
1、走进孩子、引发共鸣。以孩子普遍喜爱的时装小模特玩具“巴比娃娃”做导入,会倍感惊喜和亲切。很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并通过服装表演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服饰的关注和兴趣,为新授打下基础。
2、演示点拨,激发联想。教师出示报纸,演示披在肩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看看,像什么?多像披肩啊!你们还能让它进一步变成什么?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打开思维的闸门。
3、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当“模特”,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量体裁衣,探讨如何用报纸制作成衣的技法,通过现场让模特穿在身上,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中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提示,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点拨引导装饰美化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给衣服做加减法。如“减”裁剪领口、袖子等,“加”添加口袋、腰带、花纹等,用形象化的“加加减减”使学生易记易学易掌握。开展“金点子”交流活动,进一步思考讨论用报纸美化装饰的各种方法、技巧,如卷、撕、折……。体验报纸衣服的独特美感。
五、学法指导:
1、尝试设计、讨论交流。开展“小小服装设计师”目标活动,每位学生用简笔画形式尝试设计描绘出服装的样式裁剪图。然后互动交流各自初步的设计方案,从中相互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进而开展“金点子”交流活动,思考讨论如何将平面的报纸制作成立体衣服,如何用报纸进行美化装饰。使得学生在尝试中激活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获得亲身的体验;在讨论交流中促进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升华。
2、小组合作、优势互补。在具体进行制作时,结合作业特点,确立以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作品的形式。一人做模特,其余的一起合作动手制作,使报纸变花衣。有利于大家围绕实现的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在出谋划策中体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集体的优势。
3、活动表演、体验快乐。学生完成作品后,每组推荐一位服装模特上台展示或结合服装的特点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创设的服装设计表演赛的情景活动中,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并进行互评,由小组代表介绍作品的构思与成功的体验。这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即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4、多元评价、课外拓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综合评定。最后拓展思考:除了报纸还可用哪些材料制作?鼓励课后从材料上开发新途径,制作新型服饰。发散思维,拓展提高,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引申。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2教学目标: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欣赏飞行作品,体验美的乐趣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
2、创设由地面到天空的情境。一年级美术教案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二、板书课题。一年级美术教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飞行的鸟,自由自在,天空一望无际,还可以看到地面上美丽的风景。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天空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引学习兴趣。
重点引导对形与色的注意。
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
4、课堂发展
1)、观察比较不同地域天的鸟望图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
2)、设问:除了美丽的天空,还能看到什么?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奇怪”的感觉?
艺术家创造了那些会飞的形象呢?
5)、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
(太空、航空业的发展)
6)、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会飞的形象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师不作任何裁判。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细节,说出并画出自己飞行的梦想。
8)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
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教学后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表现起来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飞行的梦想
三、学生活动,把画添画完整,实现自己的飞行的梦。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梦想,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飞行梦想的。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完之后,不愿开口来表达,不够大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3一、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好,我叫韩慧君,是解放路小学的美术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少年版美术第七课《转转儿》。
二、说课内 ……此处隐藏14550个字……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5一、教学理念:
本课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本课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教学内容。一是将纸块随意撕一撕,根据撕出的两块纸块引导学生想象。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想象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撕纸、想象创作。
三、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四、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的纸块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五、教学过程:
1。撕纸添画
1)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跟我学”的游戏,好吗?(音乐同步)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教师示范带领学生第一次作业。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里的小纸③撕仔细观察老师怎么是撕?学生跟着撕,然后放好。老师将纸撕成两块,我们拿出其中的一块,大家看看像什么(变化位置)?(揭题)
生:像什么……④帖(强调帖的位置)教师添画(靴子)。老师添画了几笔变出了靴子,你会吗?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变成其他东西。下面我们想好后贴好,添画!看看谁最聪明。表扬学的快又好的学生,并奖励。(实物投影仪展示)
2)刚才我们变了一张,还剩下一张像什么呢?
生:……(教师变化位置的摆放让学生联想)老师这里的收集一些图片,你看看和它有什么联系,哪些比较像。(图片欣赏)你看它像什么?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吗?哪位小朋友刚上台来变一变!
师:你准备把它变成什么呢?你先怎么做?摆摆,再贴(提醒贴的位置并提示注意胶水怎么贴)画!讲评作品。小朋友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添画出与众不同的形象来!(讲评强调创意)总结把撕出的两张纸变成两个不同的东西!
2。欣赏
3)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机器猫也带着它的绝活来到我们课堂上了。注意看机器猫是怎么“变”的。(演示课件。)
①机器猫拿出其中的一块纸块,把它撕成三张,(手示范怎么撕成三张的)添画成蜻蜓;把另一块纸块也变成了蜻蜓,猜猜猫把最后一张变成什么……。变成不同的三支蜻蜓。一张三块纸片变成不同的蜻蜓!
②风景(三座小山,山上还有小树小草)(跟山有联系的景物)看着是什么?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山里画了什么,山的外画了什么)
③鳄鱼(深色纸上用浅色装饰)(动态、造型夸张,突出它们的凶猛)这是谁啊,为什么用白色呢?你喜欢吗?为什么?你从那里看出他凶狠的?(眼睛爪子嘴巴)鳄鱼的身体是黑色的,能用黑笔画吗?它合起来是一张纸。
④汽车(不仅可以在形状的外面装饰,还可以用蜡笔在里面装饰)火车(竖向连接)看什么来东西来了,你最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看汽车画的多细致阿,它用什么材料画的?
⑤亭子(横向连接)
⑥车子你发现了什么?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竖
无论机器猫把纸撕成几片,它每一片都用上了,而且都能把它变成同一类东西,你们说它厉害吗?好,刚才机器猫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给它带上几张回去让它欣赏呢?。师:下面你们想和机器猫比比谁聪明吗?屏幕上的图片看看能给你启示吗?
3。学生作业
将纸随意撕一撕,将不同的纸块想象成相同或不同主题内容进行添画。
4。评讲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像什么呢》说课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第一册中14课《像什么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属于意愿性,其认知水平属于平面知觉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从撕各种基本形开始,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添画熟悉的形象,让他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贴。总之,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永远高与作品的难度。这样,学生才会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教材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教材以三个版块,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三个教学内容。一是将纸随意撕开,选择其中的一块进行想象“像什么呢?”,然后进行添加完成。二是将纸随意撕开,把所有的纸块全部利用起来,想象成同一主题。三是巧妙运用废旧纸张,采用多种撕法,利用所有纸块形状进行多种想象,创新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教学难点是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在撕纸过程中会将纸撕得粉碎,这样难以想象成新形象。因此我课前控制好纸的大小,课堂上则要求学生撕几块。有的学生为了求新,在添画过程中会出现以画为主而不考虑纸块形状,所以我会要求学生想象得要合理巧妙。同时,在作业过程中,有的学生做成“撕纸贴画“,这时我会及时纠错,随时点拨。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