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说课稿

时间:2023-03-23 08:28:20
军神说课稿

军神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军神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军神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军神》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的革命意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学本组课文的重点,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军神》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通过记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线索,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钦佩。

这篇课文的选编意图是:l、继续训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的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本课内容、课型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生字13个,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年龄、勉强、从容镇定等词语。

2、理解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及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学中我将落实以下基本理念:

(1)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乐于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学习”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则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对话”才能够畅通,孩子们才能够积极探究,个性才能够得以张扬。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力求通过“平等的对话、亲切的指导、愉快的合作、真诚的激励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2)本课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全文语言简洁、朴实,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读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刘伯承产生由衷的敬佩;在读中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对话、神态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加强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渗透学习方法这一策略,提高学牛阅读能力。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批注法”是我多年来一直所坚持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学习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以“阅读——批注一交流——品味”为主要学习方法,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去深刻理解课文,学习刘伯承那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另外,“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是小学五、六年级应培养的一种能力,学习本课时,将充分利用师生所搜集的一些课外资源更深刻地了解刘伯承这一人物。

三、说教学过程:

在学生课前认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探究、感悟,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个课时,以“我眼中的刘伯承”为专题进行交流。为了体现设计的整体性,我把两课时的教学流程放在一起来说。

(一)谈话入手,导入新课(第一课时)

1、同学们,战争年代,中国大地上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像狼牙山五壮士、雨来这样的英雄,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一位堪称“军神”的人,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博得了人们的敬佩。

(联系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导入,体现单元的整体性。)

2、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军神”指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词句,理解感悟

l、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赞叹?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旁批。

(1)集体交流、研读、感悟。流程预设:朗读——谈感受——交流——品悟——感情朗读。

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感受疼痛、坚强

a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来越……、居然,,理解)

b “七十二刀”

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数刀数的?

师:一刀、两刀、三刀、四刀……足足七十二刀,手术经历了三个多小时。三个多小时,对于一个拒绝使用麻药的人来说该是多么漫长!七十二刀,刀刀连心啊,这对于一个拒绝使用麻药的人该是何等的疼痛!但是,刘伯承始终怎样?(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怎么理解?

学生反复朗读沃克称赞刘伯承的话。 感受伟大

“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a这是一次怎样的手术?

(摘除右眼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b面对如此大的手术,是什么力量让他拒绝麻药?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的爱国情怀是刘伯承成为“军神”的动力。)

2、找出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

(引导学生抓住“冷冷——惊疑——柔和——愣住——惊呆——慈祥——肃然起敬”谈感受)

3、播放《青年刘伯承》片断,学生再一次入情入境地感受刘伯承的坚强、伟大。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四)品读悟情升华情感

l、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及作者为什 ……此处隐藏5787个字……言概括出军神讲了一件什么事?意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整体感知的方式让学生“得它滋味”,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全局性阅读观念。

(三)、深入文本,解读军神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以质疑,感悟,交流为主线,指导学生感悟人物品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首先让学生找出沃克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就句子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样将内容集中一个重点上,然后扣住这个“点”,走到字里行间,品味文字中的情感。其次,让学生找出沃克情绪变化的词,以此为主线,以“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情绪变化的原因,领悟刘伯承的勇敢、坚强性格。

2、文中可感的句子很多,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我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典型句子理解感悟。为了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首先补充了刘伯承负伤前后经过、以及刘伯承的话、刘伯承在不同时期建立不朽功勋等资料。学生对刘伯承人物形象认识更加丰满了。其次发挥电教手段形、色、声、动感的优势,有效的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仅凭文字及插图展开联想去体会比较抽象,我播放了刘伯承手术时影像资料,学生看到刘伯承在手术台上手术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听到那嚓嚓的剪刀声再加上老师那憾人心弦的讲述,刘伯承同志的惊人毅力跃然纸上,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学生被感动,情感的培养也不再显得生硬,而是水到渠成。刘伯承为何被称作“军神”的教学重难点自然突破。这一环节多媒体教学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相应的情景,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兴趣会更为浓厚,思维会更为活跃,创新意识会更为强烈。本环节我主要采取的情景策略有两个:A对比策略。沃克医生神态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刘伯承的手术进行对比,感受刘伯承意志的坚强和品质的伟大。B适时播放影片,提供很好的体验情境。

4、渗透写法指导待学生对全文脉络有了深刻了解后指导写法,发问:课文主要写谁?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沃克医生?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到侧面描写的妙处。

(四)升华情感,提炼主题

在学生受到刘伯承坚强意志的感染时,我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以刘伯承照片为背景,以气势雄伟的音乐产生听觉冲击,提出:刘伯承元帅就在你面前你会说什么?在书空白处写下来。这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会在笔下流淌,学生的情感获得提升。立志做意志坚强的人。多媒体成功地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首先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使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所以我设计了收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和收集有关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的作业。

其次是设计课本剧的排演,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力图体现文章精髓,“军神”下面板书“钢铁般坚强意志”,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神和钢铁般坚强意志用红色突显,意在揭示神的内涵。

六、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扩大了信息量,使学生获得了关于文本的更丰富的信息,对“军神”内涵把握得更加深刻了。

2、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紧紧地切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本文的重点——对军神形象的感悟上,由于找准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理解课文内容的契合点,所以使得课堂顿时有了生机,有了灵气。

七、课例创新点

1、影视等视频信息与音乐等音频信息的使用,恰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

2、为了更好的渗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我引导学生从沃克的情绪变化原因去体会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这一思路去组织教学。

以上是我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课例,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现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及评委老师们的批评指正,以便我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成熟一些。

军神说课稿5

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先写了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敬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为了突出重难点,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军神指的是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的层次结构等。以来巩固旧知,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教师出示提炼后的上节课学生提的问题,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完成学习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找出来的句子,并想想、议议: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接着学生默读自学,而后小小组内朗读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自我动脑的潜力,又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备而讨论,让合作不流于形式。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一些重点的句子,通过朗读、体会,通过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进一步领会刘伯承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有所朦胧的认识,体会到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但重点描写了沃克医生,因为沃克医生的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

这样汇报结束后,就很自然的引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侧面烘托。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在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品质。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受。

五、进一步拓展阅读,扩大知识面。首先出示正面描写刘伯承受伤经过的片段,读一读,找出反映他坚强意志的句子。再推荐图书——(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六、质疑后教师出示作业,课内的,一题是选词填空,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辨别意思相近的词语及用法。另一题是综合全文内容的填空,学生借此巩固全文的要领。课外练习一是结合《军神》一文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部分,写篇读后感。小组内选择优秀习作张贴上墙。另一个是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军神》课本剧的排演。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

《军神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