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3-22 21:31:56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8篇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金字塔》一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0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三、说学情:

小学生对金字塔比较陌生,对金字塔的有关资料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与金字塔有关的图文资料,目的是通过阅读资料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本节课开始,我引导学生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建筑,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比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地了解金字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2.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在理解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部分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及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了解中国古建筑。并自然地把话题转向埃及。

2.通过问题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埃及的图文资料。

3.通过展示资料导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为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金字塔夕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

③交流感受作者描写生的特点,及其作用。了解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④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及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使学生感受到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3)教师通过小结使学生了解到《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2.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批注理解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通过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的形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①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感受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是学生在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的同时学习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

②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了解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工程的浩大,感受金字塔的建设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③阅读了解“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从而感受工艺的精湛,赞叹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巧。

④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通过这些数据未解之谜感受金字塔这一奇迹。

⑤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如农业、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精湛的造船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进一步感受古代埃及人的智慧。

3.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1)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的建造位置”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使人了解到尼罗河造就了古埃及辉煌的古代文明。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周围的环境”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以“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 ……此处隐藏12280个字……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课堂中运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5、诵读感悟法:《丰碑》一课语言精练生动,思想性强,故事感人至深。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实现语感的积淀。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说教学流程

针对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里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在这一课时里,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个教学环节 渲染气氛,读题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理解字义。然后板书丰字,让学生,根据词义选择义项。这样,学生很容易弄懂课题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这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座什么纪念碑,是纪念谁的?

这样导入课文,会立即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教学环节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一定能提出: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教师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自悟自得。

2、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引导学生扣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幼口、幼脑、幼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丰碑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

②哪些内容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哪些内容写将军?(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默读自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

②议一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毕,各小组作小结,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在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换词法理解贴的精妙。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画面来感受天气的严寒。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在情境体验中充分感受到军需处长是因为穿得太少而被严寒活活冻死的。

在体会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他冻僵时为什么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了革命,他视死如归。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指导朗读、加一个抒情句子颂读、自由读。比如:加抒情句子读:这位老战士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啊!

这一环节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记住了好词好句,积累了语言。

3、体会将军的动作、神态描写

①画一画: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将军的神态?

②议一议:将军的神态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表演将军敬礼的动作,其他同学评价,体会将军的心情。

④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填空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探究结果。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议、演、品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后明白:通过描写将军错怪军需处长后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更显出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品质的高贵。写将军实际上是作者从侧面刻画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衬托手法的妙处。

4、体会丰碑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第13自然段的课文内容,利用课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读后引导学生理解晶莹的意思。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的?课文中指什么?

②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启发学生谈一谈: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你想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

④指导感情朗读,齐读。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特定的情境,减缓了理解难点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体例到军城, 处长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像一座纪念碑一样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教学环节 首尾联系 深化主题

面对行军途中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将军开始是什么样的心理?(担心)现在他还担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2、要求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引导学生联系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来理解,然后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来朗读。

3、配画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

这个环节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学生明白了军需处长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红军中的一个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红军队伍的精神。配画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个教学环节 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的题目,自选一题,课后完成。

1、搜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办一份手抄报。

2、自读资料:有关殷雪梅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的报道

读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链接了学生的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