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一、自主阅读,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根据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我以复习生字词为目的引出学生说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后引导:假设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仔细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是怎样愚不可及的?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抓重点词句,以问导读,领悟“道”
我先引导学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踌躇不前”两个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读懂文本传递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
学生通过读,充分理解这段语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了: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个性阅读文本,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我设计了四个引读问题。
1、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紧张的一幕,你又会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体会我、同伴、向导的对幼龟处境的不同态度。
2、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可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
4、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再分角色朗读。
“你得想想办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不能见死不救”
(这段设计,体现学生个性的阅读文本,体会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阅读体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分享别人的智慧与成果,提高自己的认识,如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更是阅读的一种乐趣。)
三、图文结合读,通过比较分析再读,体会结局的残忍。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画面读中想像,想象后再朗读文本,补充文本,通过读去填补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过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段文字的同时,我还展示了食肉鸟啄食幼龟的动画,并配有食肉鸟响彻云霄的叫喊声,我问: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向导的心情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向导心里难受极了:(学生发挥想象填补心里的想法)
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
教师引读,学跟读:
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读促写,深化情感
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出示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交流,教师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孩子们那,我们“我们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内容,让学生内化“道”。师: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打扫”森林》,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教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如果我们遵循自然之道,就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六、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板书设计: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龟
违背害
人是万物之灵,自作聪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设计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历史故事我们一贯沿袭着“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细腻入微的讲解,学生有本有纲的分析作答,从而提示中心。这样的学习过程,我们说学生只滞留在浅层的语文知识上,至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究的意识、创新精神等等,关注甚少。为此,就对于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一)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它的开放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此,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1)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 ……此处隐藏13046个字……点实现目标1、2、3。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吟喔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由齐唱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导入,即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歌词里的“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与课文结尾“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走入课文里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不必用教师点拨,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留意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字音,并将犯有较普遍的错误的生字词板书,然后由学生们自己查字典正音,纠偏,以锻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然后,由学生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0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鄂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第20课所在的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话题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文属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散文,文章构思非常巧妙,作者站在儿童的视角,以轻松活泼的笔调,运用诗一般精美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展现了豆花庄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动物们在这里过着安乐、祥和幸福的生活。文章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能性强,是一篇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内涵的经典文本。
通过探究课文,深切感受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快乐幸福生活,并让学生有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依据《课标》对中段语文阅读的要求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品味课文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综合实践以及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理解几个重点句子的含义,体味为什么这样描述以及怎样描述的。
二、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珍视学生阅读中的个性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课标精神,注重三个维度,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明意,读中入情,读中悟理,读中学法,彰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抓住课文重点句子“多么美丽的村庄啊,真是个童话般的世界”,直奔重点,组织引导学生在读中明意、入情、悟理、学法 。
学法:根据以上提示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读一读,唱一唱;读一读,背一背;读一读,谈一谈等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读中寓情趣,读中求发展。
四、教学流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主理解豆花庄的优美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探究小动物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前播放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以及小虫虫们各种美妙的歌声。师边放边说:上节课我们在豆花庄里欣赏了美丽的风光,它把我们带进了童话般的世界里,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有哪些幸福的小家伙们?他们在豆花庄里过着怎样的幸福的生活呢?
我们先来听听它们的声音吧!从歌声中能听到都有谁吗?听后说一说。
(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激发探究欲。)
二、直奔重点,初读明意
将学生带入情境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引入本课时的学习,然后提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8—18自然段,从文中画出写了哪些小动物?
学生边读边圈画,做上记号,还可以作旁注。
在这些小动物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了写虫蝈蝈的句子,自读后交流:课文以虫蝈蝈为例,写出了豆花庄虫虫们的快乐生活。(通过这一大环节的设计,抓住重点,学生初读后就能明白这一部分课文的大致意思,这便体现了读的第一个层次。)
三、研读课文,入情悟理
1、抓重点词句,自探引导
蝈蝈在豆花庄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呢?读一读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重点语句。
学生自渎后,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师随机出示四个重点句子:
①早晨,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
②午后------那歌声,像清凉清凉的渠水,流到了豆棵旁,也流进了我的心田里。
③傍晚,他们的歌声,带着豆花的香味,飘着晚霞的色彩,伴送乡间小路上归去的牧笛------。
④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在绿色的歌里,好像还飘着金以的梦,那么优美,那么令人向往--------。
2、加强朗读,读中入情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感受蝈蝈的快乐?读四个句子,这里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读:个人自读,学生评读,同桌竞赛读,师生合作读,比较示范读等,加强学生语感,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受到感染启迪。
学生边读边想象四个重点句子描述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进入一种诗画般的意境中,培养想象力,在读中求发展。)
3、合作探究,细读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