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2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
(一)教材分析
《军神》的作者是毕必成,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扬的感情。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文字凝练,塑造人物形象十分出色。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这也是单元主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凝练,动作神态刻画出人物内心活动,人物语言也随之变化,我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跟随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出人物性格和语气。
2.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凝练而形象,贴合人物身份,对重点字句段需要细致分析。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抓住一处,带领分析,如何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内心活动,再点拨学生发现后面人物内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刻画方式给人带来的生动鲜活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文中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部分,想想为什么。
3.收集刘伯承的资料和作者简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提到军人,大家会想到军人的什么品质?(自由发言)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识、崇高的信念。现在,我们就来跟着一位医生,了解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诊,龄,绷,吭,崭,慈。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归纳大意,引导:课题“军神”指的谁?为什么?
刘伯承眼睛受伤,他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不使用麻药,并一声不吭,使沃克医生敬佩地称呼他为“军神”。
3.理清层次。
第一段(1-11)沃克医生发现病人伤势严重,推测他是军人;第二段(12-23)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在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第三段(24-26)手术后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名刘伯承。
4.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个特点,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病人十分敬佩,他说了一句什么话?(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一段,概括大意。
沃克医生的变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目光柔和下来”对军人敬佩
病人的反应“微微一笑”
2.学习第二段,概括大意。(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结合自己看病打针的实际进行对比感受)
沃克医生的动作变化、病人的反应(病人伤势严重,却丝毫不怯)
“病人一声不吭……被抓破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反映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七十二刀”准确数出刀数,说明病人冷静和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医生的惊异与赞叹。
3.学习第三段。
“慈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注视着病人”“肃然起敬”细节分析,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4.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刘伯承)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侧面描写是为了正面烘托。通过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感情变化来反衬的。通过沃克医生的不可思议和敬佩,让我们感受到刘伯承是位真正的军神,他坚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
2.拓展:当时处于麻醉初期,对药物认识研究不完善,才有了麻醉影响大脑神经的担忧。
3.阅读“阅读链接”,说说感受。
四、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眼睛受伤进行手术,不肯使用麻药,忍着巨大的疼痛一声不吭,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崇敬和赞扬。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理念
有创造地运作“整体 ——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边读边想边感悟,引导学生置身文本之中。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反应了母亲与儿孙之 ……此处隐藏35494个字……都不会忘记,这个词就是──“牢记”。这样设计基于两点考虑:
1、“牢”字形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解决字音的同时识记这个字。
2、通过字理来识记“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牢记”一词,不仅解疑,还回扣了课文,点明了主题。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牢”字和“丛”字,学生先交流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出示田字格中的“牢”字和“丛”字,观察、分析结构后,教师接着示范在田字格中写,学生跟着书空,最后由学生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六)朗读拍手歌
首先,学生试读教师正音。接着师范读,边拍手边读。最后,让学生们反复拍手打节奏朗读,与伙伴互相拍手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们与小伙伴们拍手朗读,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我会强调“伙伴”与“朋友”,让学生们发现这是一组近义词,并且提升学生们的感情领悟,让学生们知道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
(七)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一:猜谜语,巩固识字,此环节的识字游戏,既是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对几种识字方法做一个回顾,不断渗透各种识字的技巧。游戏二:拍手游戏,巩固识字,本环节通过师生和生生玩拍手游戏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并在读书中体会“拍手歌”的两大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朗读时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出节奏感来。
(八)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再次总结我们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保护动物要牢记。
六、说板书
二年级孩子板书设计要以简单明了的板书呈现在学生眼前。板书设计有两个我会写的生字并组词。本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设计板书的时候就写了动物、保护、爱。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1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的一种学习形式。“遨游汉字王国”是由“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组成。“有趣的汉字”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小笑话、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灿烂文化。
2、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对学生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重视的具体体现。它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本组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字历史的悠久,知道汉字记录并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同时还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汉字在今天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明白汉语如今在世界上影响的逐步扩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本组教学的要求,结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2、认识简单的甲骨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生收集有关象形文字文字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象形文字的组合、联想,了解会意、指示等构字方法。
3、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难点:
理解会意字、指事字的构字过程,策划小组活动。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与日俱增。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会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
三、说教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四、说学法
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本课学习中我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能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学生不熟悉的小篆字体,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
2、通过对“文字”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对“汉字”下定义。
(二)汉字的产生
1、让学生了解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并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主动发现“结绳记事”的缺点。
2、通过传说中仓颉独特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仓颉造字”故事的兴趣,并体会仓颉造字的伟大意义。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图片,让学生对甲骨文产生直观上的认识。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识别简单的甲骨文。
3、小组间竞赛,认识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作业布置):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对小组活动还不太了解,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动计划。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作业,我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了小组活动计划表,在课堂也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
(五)总结:
1、让学生谈谈对汉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对这一段文字的朗读,加深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以汉字的产生为线索,加以教师范写甲骨文,能让学生对汉字的产生产生系统且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