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3-22 08:28:19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的轻轨列车的车况及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第3、4、5、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墨尔本的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第5节集中描写了列车上的素不相识的澳洲人是怎样帮助我们的,主要写了一位金发女郎把新买的饼干从听子里取出,把空听子给孩子撒尿;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发动了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让小外孙站在“屏障”里撒尿。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他们也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工具书来理解词语。在本课的词语学习上,可引导学生学习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在学生们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引导理解重点句上。教师可通过语言训练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语言训练的契机,可通过抓关键词复述课文片断、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重点部分,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肆虐(nüè)、缓(huǎn)兵之计、众目睽(kuí)睽、人造屏(píng)障”中的带点字的读音要充分关注,尤其是“虐”的拼音要提醒学生注意,“ü”上的两点在这个音节中不能去掉,帮助复习拼音知识。这几个字都比较容易写错,教学时应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另外要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这些字的意思,然后再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教学时,结合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有机的正音、辨形、析意,将阅读教学与字词教学有机整合。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将课文3、4、5、6节的内容复述出来。为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将“肆虐、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人造屏障”这几个词语板书,然后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要用上这些词语,教师要注意听清学生是否用上这些词语,用得是否合适。学生可以简要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详细地复述课文,在练习时不必强求,但都必须用上前面出示的这些词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行复述是复述课文的一个好方法。最后,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口头复述的训练,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目标三: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从课文第1、2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都能很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着重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相关内容后,应组织学生交流读文后对澳大利亚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从而更深入地感受澳洲人的文明素养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教学区09小学教育一班24号贺鸿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理论依据、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本,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山》、《鸟的天堂》、《火烧云》都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本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结构清晰,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超过后的顺序以及大潮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介绍了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表现了大潮的奇观,选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了四年级学生教学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实际来理解体会字词的含义。

感受大自然壮观,受大自然美丽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让同学们学会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描写观潮的写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今天重点讲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特点,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抓重点词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大潮来时”的内容为课文学习重点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

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关键。

二、 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体会大潮来时的宏伟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品味,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 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学生在自主能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着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从整体入手来把握 ……此处隐藏5875个字……p>接着安排三读:一是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扫除字词障碍。二是检查读,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间,认识多音字“漂、系”的用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胆战心惊、如履平地、惊涛骇浪”等词语的意思。三是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媒体,了解羊皮筏子的制作、特征和功能。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词语,极书后第三题。

下面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 复习导入

在上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议一议自己心目中的艄公形象,并相机板书: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对艄公形象的回忆,自然引入到本课学习中去。

二 自读自悟

根据学生交流的艄公形象,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现艄公精神品格的词句进行圈画、反复朗读体会,培养独立阅读、独立体会、独立感悟的能力。

三 细读品味

这个环节在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读读、品品中进行。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抓住关键字词,如“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让学生想象黄河的气势之大,在对语言文字有所感受的基础上,观看相应得录像,学生的体会更深了,自然就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来看看羊皮筏子,它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上面还有六个人和两个满满的麻袋,通过黄河之险与羊皮筏子之小、轻的对比来体会鼓浪前进的危险。如此之险,我看得“胆战心惊”,可乘客们却“谈笑风生、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欣赏窗外的景色”,这观者与乘者的对比,完全是因为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学生更深地体会了艄公技术高超,透过这一系列动作,我们看见的是他那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优秀品质,他不愧是“黄河的主人”。

本环节中,指导学生读文、找句、研词,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化艄公不愧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人物形象。

四 巩固升华

学了课文,你对艄公佩服吗?请以“艄公——我佩服你”为题写一段话,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本文教学以“读”为径,以“练”为纬,凸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独立阅读、独立体会、独立感悟,或在教师启发、讨论中,使学生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使学生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今天听了三位老师关于“语文园地”专题教学,再加上俞老师的专家点评及引领,真觉得吃了精神大餐。尤其是朱雅慧老师执教的一下《语文园地四》的教学,构思精妙又高度整合的教学设计,其精辟又带鼓励性的评价语言,都给我很大的启发,真是一堂成功的课。有以下几个方面很值得我学习:

一、练习密集,丰富实在

语文园地的学习应在调节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梳理、积累与拓展的过程。朱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个主旨。“日积月累”短语教学板块渗透了短语的构词方法,并引导学生读准、读好,并能进行运用。老师借她可以用上8个词语说一段话,既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并巧妙地过渡到“我会读”环节,此乃独具匠心之举。在整堂课中,读的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如此大的容量,靠着形式多样的“花招”,学生学得扎实又充满乐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整合,放大语用

朱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对词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总是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整合训练,有统筹意识。其一表现在让学生用一两个短语来说以两句话。学生回答巧妙,说出了“蜻蜓停在绿油油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等许多诗意的语句。其次在最后的积累运用环节还融合了第一板块的内容,真是学以致用,令人佩服。

三、优秀的老师造就优秀的学生。

在整节课中,老师那带挑战性、多元的评价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好学、乐学,回答问题吐字清晰,不卑不亢,读文顿挫抑扬,有效培养了学生语感的良好发展。

但个人觉得有以下小小的缺憾:在“日积月累”短语板块学习中,词语教学稍显平均用力,缺乏整合。若把时间节省下来留到后面进行有感情地理解朗读,效果会更好。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很快乐,在听了生活在东海里的鳖述说大海的辽阔后,感觉自己很渺小。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说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寓意:什么样的快乐是大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读来体会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说教学】

文章通过浅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比,来表现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这是课文的重点,课上以质疑为主线,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读自悟并质疑

自读后让学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家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有老师解答。重点解答:“千里之遥、千仞之高、两腋、瞠目结舌”等的意思。归纳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二、运用朗读的多种训练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感情

(1)首先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具体表现青蛙快乐的句子,指导学生把朗读的语气和青蛙的心情 (快乐、骄傲)联系起来读。

(3)要求学生找出动词,体会“躲、托住下巴”的好处。指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同时指出“安然休息、绵软舒适”要轻读,训练学生朗读时有轻有重,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快乐与骄傲。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

(1)指名让学生读鳖的话,质疑:为什么鳖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读懂鳖的话,思考这个问题。

(2)通过鳖的话,我们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大海真的好大啊!

(3)师提问:这么大的海,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

四、创设情境,学习古文的朗读方法

(1)利用配乐师范读古文,让学生体会其韵味。学习朗读古文的方法:要注意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2)指名让学生读,作出评价。

五、拓展性延伸,体会寓意

(1)师总结:庄子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做一只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2)今天海鳖又带着青蛙走出了井口,青蛙看见了什么?想一想,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