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轮轴有什么作用;二是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轮轴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但对轮轴的概念和省力现象的理性分析是缺乏的。所以本课从回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水龙头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察水龙头的构造上来,从而了解了什么是轮轴。接着教材通过组装一个轮轴的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通过本课教学力求达到如下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轮轴和轮轴能省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的层层推进探究轮轴是能省力的且轮越大越省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游戏中也含有科学道理)。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经历轮轴的研究过程,建立轮轴的完整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1盒钩码(系线)、2套不同的轮轴装置、2把螺丝刀、2瓶水(系线)、2张记录表。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1套、教学课件、水龙头2个、2套轮轴装置。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教法学法是
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诱导法、总结概括法
学法:动手实验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感受到轮轴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深入探究,揭发秘密
动手实践,体验真理
拓展整理,总结新课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2个实物水龙头,让学生分别拧开,让他们体会两次活动的感受,学生发现第二次拧比较容易,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在水龙头上加上这样的东西手容易用力,很轻松就拧开了,紧接着给同学们介绍水龙头这部分是轮,这是轴。进而揭示轮轴定义: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由此进入新课《轮轴的秘密》。 (通过实物展示法、概括法让学生初步认识轮轴的定义,并且知道轮轴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亲身体验法,感受到轮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揭发秘密
出示轮轴装置,让学生认识轮轴的各部分名称,如果在轴上挂一定数量的钩码作为阻力,轮上挂钩码看成用力的大小,那么在轴上挂3个钩码,轮上挂几个能够使轮轴处于平衡状态?学生开始猜测,按照学生所说做相应的演示,直至轮轴平衡。如果在轴上挂6个、9个甚至更多钩码,轴上应挂几个?让学生将猜测结果填入试验单一,为了验证猜测学生提出做实验,经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开始试验。实验发现每次轮轴平衡时轴上钩码总比轮上的多,以此得出轴上用力比较省力的试验结论。
紧接着老师又拿出另一套轮轴装置,让学生仔细观察两套装置,发现两个轴的大小相同,轮的大小不一样。如果阻力一样,两套装置的用力一样吗?学生说不一样,是这样吗?你们想怎样证明,生提出作对比试验,并提出试验时应注意的变量与不变量。为实验更准确,结论更有说服力还提出了多次试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轴大小一样时,论越大越省力。(此环节通过讨论法、对比实验法、观察分析数据法小组共同合作得出轮轴是个省力的装置,应用轮轴工作起来更方便,且轴大小一样时,轮越大越省力,让学生知道选择工具时应择优。)
(三)动手实践,体验真理
(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哪个是轮?哪个是轴?学生举出拧螺丝的例子说明螺丝刀是轮轴,刀柄为轮,金属部分为轴。老师给予肯定 :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想不想玩 “吊水瓶”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游戏让学生再次理解轮轴的定义。老师向大家推荐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学生提出玩时的注意事项,老师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第二,吊水时必须把水瓶口吊到与桌面基本相平为止。 游戏后学生发现第一种玩法比较省力,并应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这个游戏就是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学生在游戏中又一次体验到轮轴省力,深刻认识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知识来源生活,应用生活。)
(四)拓展整理,总结新课
(出示组合式水龙头)为什么加了这个东西,水龙头就能够轻松的拧开?学生们通过本课所学知识,知道了这就是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加上轮,在轮上用力更省力。 这就是轮轴的秘密,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品应用了轮轴原理,让学生找到他们的轮与轴。(联系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秘,从而喜欢科学,喜欢探究。)
四:说作业
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学会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
五:板书设计
轮轴的秘密
轮上用力比较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板书图文并茂,简洁,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真诚的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 ……此处隐藏16479个字……下问题: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多,还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为什么?
2、云量多的时候,对太阳辐射起什么作用?理由是:为后面多云的白天和晴朗的白天气温的高低作了铺垫。最后用“短波进得来,长波出不去”简要概括。
出示思考题:
6、在赤道处的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山顶终年积雪,为什么?
理由:学生有了以上知识储备,并且有好奇感,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2]关于大气辐射的内容,让学生合作讨论课本31页活动题。本人也将如下调整:活动题按排如下:
1、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如果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
2、 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而晴朗的白天气温较高?
3、 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气温较高,而晴朗的夜晚气温较低?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早春和晚秋晴朗的夜晚?
4、 多云天气和晴朗天气,哪一个昼夜温差大,哪一个昼夜温差小,并思考为什么?
5、根据图2.2分析,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理由: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的探究。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教师建议:再次使用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图,重点突出:
1、大气逆辐射的方向怎么样?2、在夜晚的时候,地面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分别是什么?3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
再次出示思考题:
6、深秋季节,北方农民为了防止晚熟的庄稼遭受霜冻经常在田地间燃起一堆堆篝火,你认为他们这样做对防御霜冻有作用吗?为什么?
7、 冬春季节,市场上有新鲜的西瓜、黄瓜等。你知道它们是在哪里生产的吗?你了解它们的设计和生产原理吗?
理由:学生有了以上知识储备,并且有好奇感,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7题中,1~5层层递进,环环相扣,6~7则是书本联系实际,联系现实生活。
最后:归纳总结:
8、将下列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方框图来表示。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
理由:8题是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一种变式训练,可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教师建议:我可先展示多名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个性不同,知识结构图也有多样。让学生自己叙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最后教师展示下图,把受热过程概括为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说课稿 篇9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谈生命》,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解读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美文,道出了她历经沧桑、倍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全文仅有一长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文字简洁、哲理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改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意,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体会文中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精美简练的语言。培养感悟能力。
3、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含蓄而深厚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赏析文中优美、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加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4、教学难点:
透过文章精美、简练、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品味文章深沉含蓄的意蕴。
二、说教法
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联想想象法
三、说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引导学生描述由这个词引发的生活联想,以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律动
1、听读课课文,初步感受生命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标出你认为老师朗读得好和不好的语句。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朗读方式。
(3)字词积累(重点在“读一读,写一写”)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像春水奔腾不息,小树顽强生长的画面,思考作者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落叶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有没有道理,暗示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是点评)
(三)精读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
1、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然后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个,赏析品味语句。
(1)我最欣赏的一个词语;
(2)我最喜欢的一句语;
(3)最能激发我想像的一组画面;
2、教师出示示例
3、学生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4、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精美的,富有哲理的诗句,深入领悟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5、教师小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写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融入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让我们充分感受本文意境美的同时,领悟了生命的本质。
(四)延伸阅读,感悟生命的真谛
齐读“宇宙是一个人生命”到文章结束这部分,找出本文的主旨句,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小结:作者告诉我们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在我们人生的四季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伴,我们应用坚强、乐观、向上的主旋律,谱写自己短暂而又激越,昂杨的生命之歌。
(五)拓展表达,升化生命的意蕴
让学生根据“一江春水”表现生命曲折而又丰富多彩的形式和“一棵小树”表现生命过程的形式仿写:“生命像 , 。”
(学生仿写,然后联读展示)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2、收集人类或自然界中痛苦与幸福相伴相生的生命现象,然后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