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杨桃》说课稿 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杨桃》说课稿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杨桃》说课稿 1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4、拓展谈话,说说从生活中明白的道理,促进感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
2.培养学生学习去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3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4教学难点
明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结果,做什么事都要实。
5教学过程
5.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一:复习导入
1、检查上次课生字词情况。
2、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3、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活动2【讲授】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理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父亲:是……就……不要)
师:“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师:出示“神情严肃”、“和颜悦色”。强调肃的笔顺。这两个词都是课文中描写老师神情的词语,图画课上什么是让老师神情严肃起来呢?
生:自由读2—12自然段,想一想。
生:“我”画杨桃不像,同学们取笑我。
师: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第4、5自然段。
师:从朗读中你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为什么?
生:嘲笑、取笑。
生:因为他画的不像杨桃,像五角星。
师:带着这样的体验,咱们再一起来读读4、5自然段。
师:那如果要你把“杨桃是这样子的吗?”换一种说法不改变意思,你会吗?
生:“杨桃不是这样子的。”
师:我们读懂了嘲笑与取笑,那么课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齐读第6自然段。师“审视”是什么意思?
生:认真仔细的观察。
师:“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呢?
生:因为他看到的角度不同,读出第二自然段的话。
师:“我“为什么会把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老老实实的画出来呢?
生:因为爸爸叮嘱过我。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杨桃,请你们审视一下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杨桃实物)
生:(坐在自己的位子观察到不同样子的杨桃)
师:为什么同一个杨桃同学们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呢?
生:因为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同学们,他们知道吗?
生:他们不知道。
师:哦!所以老师就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让他们仔细的观察。(师生扮演角色,读课文中师生的对话。)
师:同学们这次的回答和前面的回答有什么区别吗?
生:前面回答的很肯定,现在回答的吞吞吐吐。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前面同学不知道那个角度的像五角星,后面亲眼看到了确实像。
师:那同学们在前面还取笑他,现在怎么样呢?
生:觉得惭愧,因为惭愧所以说起话来吞吞吐吐。
师:同学们仔细看课文句子,还能从哪看出同学们吞吞吐吐呢?
生:回答的句子里面都有省略号。
师:对!省略号表示语气不连贯,吞吞吐吐。(指名两位同学读吞吞吐吐的句子)
师:是的,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他们看到了“我”的画应该就是五角星形的,老师也知道了,他把同学们请到“我”的座位上后,看到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老师的表情、神情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严肃变得高兴了。请同学们找出哪一个词表示老师高兴起来了?(指名让学生带着表情读老师的话)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你们认为老师说的话,哪些是重要的?(点名读画出的句子)
板书: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不要……要……是……就……
师:同学们找到的话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那么“是什么就画什么”用我们的语言来概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实事求是。
活动3【讲授】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在画杨桃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在做任何事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做人更是要实事求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把老师的话读一读。
生:(带这和颜悦色的表情、语气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朗读中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同样的文字用上不同的标点,就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课文正是通过这个样子的对比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牢牢得记住这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我”:一生受用)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画杨桃》说课稿 2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画杨桃》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的是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平常的小事蕴含深刻的哲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
……此处隐藏24220个字……>l、熟记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画杨桃》说课稿 15一、说教材: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为“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画杨桃》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受到同学们取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从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又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课文可以分三个角度去教学,即“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在这“三大板块”上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根据上面的解读与分析,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分块解读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实事求是”的启发,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决定用两课时完成本文学习。第一课时,认读本课生字,整体感知,研读“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这两大板块。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第二课时,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研读“老师”的言行举动,继续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在回顾全文,深化“实事求是”的内涵。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课时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1、认读本课6个生字。 2、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梗概。
3、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研读“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这两大板块。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4、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作画的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目光去评价别人。 其中第2、3个目标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法学法】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说教学设计】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图片导入,初读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引导形成话题。3、走近作者,品读“作画态度”。4、四、走近同学,体会态度变化。
一、图片导入,初读整体感知。
第一步,出示杨桃图片,简单介绍,拉近文本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也进入美术课堂,一起去看看小主人公是怎样画杨桃的。然后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步,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第三步,教师出示词语:【叮嘱 审视 轮流 和颜悦色 教诲 受用】先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再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大致意思,最后让学生选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设计首先是想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把学习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二、再读课文,引导形成话题。
第一步:请同学再读课文,想想我在课堂上是如何画杨桃的。
第二步:请学生用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谈谈感受,找出关键词—老老实实,通过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其中的涵义。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老老实实”,形成话题。一方面是力图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研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情感。
三、走近作者,品读“作画态度”
这一环节,我打算围绕“老老实实”这个词进行突破。
第一步:引导学生自由读1-2段:结合句子说说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我预设学生会找出以下两处:
第一处:父亲的话。针对此处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时解决对于“想当然”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想当然只能画走了样。接着引导理解父亲的严肃和语重心长,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第二处: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就此处我选择用对话的形式和“现身说法”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坐在“我”的位置上来看看这只杨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度,会使你看到的东西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让学生作者的感受获得共鸣,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份共鸣读出来。
第二步,将第二处与第一处进行回应。让学生体会小作者在看到杨桃时心中也产生过疑惑,是父亲的叮嘱让我消除了疑惑。再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时能读出实事求是,读出我对自己的画的满意和自信。
四、走近同学,体会态度变化
这一环节,我打算用对比朗读的形式进行突破。
第一步: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教师与同学的对话。然后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我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来理解同学们的心理。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第二步: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
第三步:教师转动杨桃让所有学生都体验这个角度,然后提问: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引导学生写下心底的感受。
相信通过这三步的层层递进,在学生的文字里一定会感受到学生已经学会去尊重在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这时,适时地回应父亲的叮咛,进一步理解“老老实实”,之后再次朗读这些对话,学生的朗读一定有一个新的提高。
在第三第四环节的设计里,我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目的在于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与文本进行交流,同时借助多种朗读手段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把外化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画杨桃
爸爸: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
【说效果】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都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