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说课稿

时间:2022-12-15 00:09:34
过新年说课稿

过新年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过新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过新年说课稿1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中的歌曲《过新年》,课型是综合课,计划一课时完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启示”五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们中国人管“新年”叫“春节”,也叫“过年”。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人们过年图的是喜庆、团圆,而对孩子们来说,过年更多的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他们感受窗花带来的温暖,春联带来的祝福,在合家团圆中感受亲情的温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新年》这一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教学时间正值岁末年尾,学生已经能嗅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新年的临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本课,是非常适合的。这首歌曲曲调欢快活波,歌词通俗易懂,充分表达了孩子们过新年时的愉快心情。其中模仿锣鼓的衬词“咚咚呛”以及部分旋律和节奏的重复,更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过新年》,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过年热闹的情景,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相关经验歌曲伴奏。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从歌曲及各种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过年的欢乐气氛。

(四)教学难点:

是歌曲的三、四乐句(主要是掌握好它们的节奏变化)。

二、说“教学理念”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用音乐、舞蹈、美术等手段进行综合教学。在学习新歌时,以“听”为切入点,以“唱”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唱直到唱好;在拓展延伸时,以“动”为纽带,引导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整堂课以“情”贯穿始终。

三、说“教法与学法”

通过用听唱法、模唱法、表演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主动地对音乐进行模仿和表现;设立伴奏和展示环节,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中来;鼓励学生边唱、边动、边奏,从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在以上的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的支撑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伴随着《新年好》的歌声,师生们一边欢呼“过年咯”,一边踏着轻快的舞步一齐进入教室,学生们有的拍手唱歌,有的拉手摆动,有的自由舞蹈,还有的互相拜年。这样的情境导入很自然,无需教师更多的语言,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到了新年的氛围当中。音乐停止后,我问:“同学们,很快就要过新年了,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生答:穿新衣、放鞭炮、帖对联等)我又说:“是啊,过年的时候还可以贴对联。老师今天就准备了一幅对联,看!(播放课件)可惜没贴好。上联是什么呢?”老师先指名一位学生读,读正确后贴上联,然后引导全班练习直至熟练。揭示下联的方法和上联一样。这里解决的上、下联正是本课的难点,第三、四乐句,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铺平了道路。之后,师生一齐读横批《过新年》,正好揭示课题。以上过程都是以《过新年》的旋律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经意地聆听,初步感受旋律,形成印象。

(二)视听结合自主感受

1、欣赏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在伴奏下进行活动,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让学生观看配有《过新年》旋律的各种节日景象的画面,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闹的情绪。然后我问:“看过了热闹的节日景象之后,谁来说一说里面那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生答欢快、热闹。接着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全班用la跟随音乐模唱,也感受一下过年的热闹情景。

2、学唱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忆、视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自己学会新歌。】

我说:“有群小朋友还为这段好听的音乐编了歌词呢。我们一齐听听他们都唱了些什么?”播放歌曲《过新年》的自制MTV。然后让学生回答听到的歌词,并鼓励学生试着跟琴唱出来。接着,老师请学生说出:哪些打击乐器能表现这首歌欢快热闹的感觉呢?生答锣鼓。然后,老师让学生用锣鼓声来为歌声伴奏。学生从不熟练到饶有兴趣,大概是两到三遍,在这个练习过程中,他们会不经意地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无意识地学唱歌曲。紧接着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随琴视唱、边唱遍奏等形式进一步熟练巩固歌曲。以上学唱新歌的整个过程,老师没有亲自教唱一句,只是偶尔纠错指正,让学生体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拓展延伸体验创新

1、装扮教室歌曲学好以后,老师首先让学生们将自己课前搜集的窗花,中国结,“福”字,春联,灯笼等节日物品互相交换欣赏。并在音乐声中用这些物品把音乐教室装扮装扮成过年的样子。进一步营造了自然逼真的情境,贴合了本课主题。

2、展示与过年相关的民俗活动然后,让学生模仿、展示与过年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扭秧歌、舞龙等。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和课前准备的道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来深入地体会歌曲的情绪。

3、相关音乐文化拓展接着,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其它国家、民族特有的辞旧迎新的日子和方式和音乐作品,如:外国的圣诞节、傣族、彝族的新年等,对相关的音乐文化拓展和延伸。最后,我说:“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让我们一起倒数,用欢乐的歌声、热闹的伴奏迎接新年吧!”顿时,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有唱的,有跳的,有舞龙的,还有伴奏的。整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五、说“教学启示”

在整堂课的教学当中,我极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让学生主动体验音乐、感悟音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有了一个愉快的音乐体验,渡过了一节真正寓教于乐的音乐课。

过新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 ……此处隐藏2329个字……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过年》片段,同时学生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来到》,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学生的回答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同时把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资源中的《过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随机播放过年习俗如贴年画、贴门神、剪纸、、、、、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过新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欢天喜地过新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些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旦。让孩子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走亲窜友的愉快、学会一些待客做客及在公共场所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欢天喜地过新年》这一主题侧重让孩子了解公历新年就是每一年的一月一日,也就是元旦节,农历的新年是我们最热闹的春节。了解人们迎新年的方式,了解新年祝福的常见方式,体会用自己的方式向亲人朋友老师传递祝福时的喜悦心情。

二、说目标

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初步了解有关新年的知识及人们迎接新年的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亲人、朋友、老师传递美好的祝愿,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节日、珍视节日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新年的期盼,感受向亲朋好友传递祝福的欢庆心情,体会新年的热烈和美好。

3、过程与方法目标:

(1)乐于自主探究;

(3)学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活动有哪些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亲人新年的祝愿

难点: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设计与制作能力

三、说教法

完成这一课的教学需要师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的教具准备,像多媒体课件、挂历、手工的材料工具等;学生的课前准备,如了解新年的知识,搜集有关新年的图片、资料和准备手工的材料工具等。

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激趣导入、图片展示、课件欣赏、实践操作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四、说学法

素质教育提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针对这一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这些探究活动中得到学习、体验、领悟和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轴心,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不仅设计了一些多媒体教学图片,同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课堂像一个磁场,使学生围绕迎新年这一中心活动,使每个孩子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一: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历、看日历、说日历的活动,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日历,收集有关新年和春节的资料。课堂上,通过学生亲自翻阅日历,找到一月一日,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等于一月一日等于元旦,是世界同乐的日子,并抓住时机,帮助学生弄清春节和新年的区别。

(这一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历着手,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活动二:迎新年小联欢。

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新年后,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年的故事,以及人们从古到今的各种迎接新年的方式,主要是春联、拜年、舞龙等,让学生感受新年的热烈气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迎接新年。(回忆幼儿园联欢的情景,如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朗诵一首诗等等。只要能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喜悦都行。)

(这一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与生活接轨,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活动三:制作贺卡。

新年是那么美好,每个人都盼望新年的到来。因为新年到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它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收获。所以在新年到来之际,人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新年,同时还以不同的方式给亲人朋友送去祝福。那么新年祝福的方式有哪些呢?学生会说出很多,如打电话,发短信息,发电子邮件,制作贺卡等。(教师在这时要穿插进行祝福文明礼仪的强调)

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方式也来表达我们的祝福。自制贺卡,培养能力,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礼物,表达情感。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白自制礼物的好处;指导学生构思和书写祝福语;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在学生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提出表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配乐营造气氛,让孩子们在欢快的环境中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小制作。

(这一设计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智慧,同时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这也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活动四:现场交流贺卡。

将孩子们制作的贺卡展示出来,请孩子说说贺卡是送给谁的,如有送给老师或同学的,现场送贺卡。同时提醒学生送收贺卡时一定要有礼貌。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用音乐烘托气氛,通过孩子的自身体验,使儿童形成对集体的热爱)

《过新年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