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02-05 21:31:45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抓住 “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 、说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由于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学习开展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以“关键词推理法”来寻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内心品质,“与民同乐”。此外,比较法、读写结合法加以辅助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很荣幸在朝阳升起时踏进了靖边八中的美丽校园,走上了八年级()班的这方讲台,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这只是开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来,做准备工作。我相信我们可以相处用愉快,你们相信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此导入课堂学习,既复习了前文又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二)变奏朗读,

1.教师变奏试读,学生试听,请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引导学生明了虚词的作用,了解变奏之好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文意,学得“读”的技巧。

3.合作助读,互译难解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小组优质资源学习,这也是为了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以节省学习时间。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理解主题,紧扣 “醉、翁”二字。突破难点。

1、作者39岁写此文,可为何文中以醉“翁”相称?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作者自称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写自己,可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称,从称谓的变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范仲淹 陶渊明 刘禹锡 李白 杜甫 龚自珍

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五、说板书

醉翁 太守

欧阳修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天气逐渐转热,孩子们的运动量也增大了很多。有时我会听到孩子们自己会说:“我已经满头大汗了。”接着会有孩子说:“我晚上洗澡的。”大家都纷纷说:“我也洗的??”于是在孩子们自由讨论中,我设计了这次主题性的音乐活动《小鸭爱洗澡》。能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形式表现表达洗澡的乐趣,并养成爱洗澡讲卫生的好习惯。

2、说目标:

(1)欣赏感受歌曲的欢乐,模仿动物的动作表演歌曲。

(2)知道要养成勤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

(3)继续巩固用自然地声音唱,不喊唱的要领。

3、说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洗澡的已有经验

(2)教具准备:音乐,头饰、毛巾

……此处隐藏10733个字……般的梅花树。最后站在梅花树下,让孩子们仔细去看那“一朵一朵的美花”并出示一幅单朵梅花图,让孩子们去说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晶莹透亮”这一词在直观的图中就能被学生所理解,并不需要做过多空洞的讲解。然后让孩子们再次诵读这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让学生整体感受梅花的形、色、质、味,从而用朗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一到休息日,……海洋。”一句让孩子们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扣住“涌动”、“人流”结合插图,想象大街上人多时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欢乐的海洋”是对梅花山花海人潮热流场面的生动比喻,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体验。

  三、自主学习,识写生字

本文教学两课时,每课我将预留十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写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交流如何记忆字形,我只从旁点拨和指导。记忆后通过小游戏及时巩固字形。这个时候考虑到学生都学得有些疲劳,我会让他们做一做写字操,随后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气氛中专心写字。我巡视指导,投影优秀字做激励。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板书,更好的帮助学生疏通理解本课。

板书设计

梅花(美) 看花人(多)

欢乐的海洋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选自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第一章学习过细胞的化学组成上,进一步的学习有关细胞物质代谢的知识。本节包括“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人工膜的研制与应用”4各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继续学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主要功能,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本节课对学好生物学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能理解并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科学研究发现,海带细胞内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中高200万倍,轮藻细胞中的K+的浓度比它所生存环境中的K+的浓度高63倍,大多数动物细胞内K+的浓度都高于细胞外液,而Na+的浓度却低于细胞外液。并提问通过上面的事实可以推测,细胞在生活中,必须不停地与外界交换物质,细胞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呢?方式又有哪些呢?顺势引出课题。

2、新课展开

本节课主要包括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和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胞吞与胞吐。

对于第一部分知识里主要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对于自由扩散这部分知识,我会向学生说明,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植物细胞时,细胞中的水分会向外渗透。细胞水水后,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会发生收缩与细胞壁分离,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如果用水替代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又恢复正常。并提问:

①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②在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与细胞内外水分流动的关系?③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会由于施肥过多产生“烧苗”现象?干旱时候作物为什么会发生枯萎现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我也会参与其中,帮他们解疑答惑,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顺利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即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进出细胞时,是从单位体积水分子数量多的一侧向水分子书量少的一侧转运,这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做自由扩散。

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有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对于协助扩散,我首先会播放视频动画,之后会要求学生自学什么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与自由扩散的区别是什么?通过视频的整体认识,以及自主学习,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协助扩散,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葡萄糖),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它们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这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

主动运输是一个难点知识,我会采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资料,讨论,从而解决这个难点。呈现科学家利用蝗虫马氏管做的实验(资料:一位科学工作者曾做过下面的实验:从活蝗虫体内小心地分离出马氏管,并立即投入不含酚红的昆虫任氏液中。然后从任氏液中取几条马氏管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含有酚红的昆虫任氏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看到了马氏管腔内的红色染料逐步积累,并逐渐超过管外的浓度。然后,他又取了几条马氏管,放在60℃以上的水浴锅中进行水浴,使马氏管失去活性,再重复上面的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的液体很快就会进入蝗虫马氏管的管腔内,并一直保持管腔内外溶液的颜色一样。)并提问:在资料中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之后师生共同总结:物质通过细胞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并且需要载体蛋白叫做主动运输。钠离子、钾离子等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的。

为了加深对于三种运输方式的理解,我会出示表格,让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填写。

对于第二部分知识:胞吞与胞吐。我会结合投影以具体事例引入,如用一种无毒燃料(例如刚果红)将酵母菌染成红色,放到草履虫培养液中,不久草履虫细胞里面出现了红色的食物泡。这种草履虫吞噬酵母菌的作用称为胞吞。然后介绍胞吞和胞吐作用,当然我也会采用计算机动画直接形象地模拟教材中变形虫吞噬单细胞生物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以上是授课的全部内容。

3、小结作业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作业部分我留了开放式的作业:查阅细胞膜在生活、生产中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将知识延伸到第二课堂。

七、说板书设计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