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29 11:44:05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亡羊补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把本次说课的主题确立为了:强化自主合作学习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强化自主合作学习

纵观本堂课,自主学习的环节有一处,如下:

1、“通读故事,会讲故事”这一环节,我出示了自主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并设计了自主学习检测的三个环节:(1)开火车认读生词。(2)抽读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红色的轻声字、生字、多音字。(3)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街坊”“窟窿”“结结实实”的意思。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为后面的顺利学习做好了铺垫。

合作学习的环节有二处,如下:

1、合作问答

师:讲故事是有一定顺序的。看着题目,大家先来提提问题。我们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

生:怎么会丢羊的?

生:丢了几次羊?

生:怎么补牢的?

生:后来怎么样?

师:(随机板书学生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读课文后同桌两人合作问答。

学生读课文后互问互答。这一合作交流,为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顺利讲好故事做铺垫。

2、合作讲故事

师提示: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练习讲故事了。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根据板书讲这个故事给小组成员听,也可以小组合作讲,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学生练习讲故事后,小组汇报讲故事。当然,展示时有的小组选择了个人汇报,有的选择了合作汇报。不管方式如何,孩子们合作得都很好!

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关于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我采取了根据板书提问,同桌互问互答,理清故事顺序,然后小组合作讲故事的方式轻松突破。

而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又采用了逐层提问,顺势引导的方法,如:

一问:养羊人的心情变化。一开始她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无所谓的样子,后来赶快补羊圈的时候,心里很不平静。可能怎么想呢?

二导:一个“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表扬表扬他吧!

三延伸: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养羊的人不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读了这个故事自然会想到自己,想到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补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说一说。

在孩子们交流后,课件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并揭示了这个故事的出处,学习了相关的八字成语。

反思这堂课,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更加进步,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 ……此处隐藏11199个字……倾听意识不强,当一学生在交流发言时,多数学生在交头接耳,漠不关心。

3、有可能自己长期教高段,语速较快,语句较丰富,甚至(对刚入三年级学生)有些生僻,个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听不太懂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些问题,我得想个法子,慢慢的改变。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

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走进中外名人的世界。本文涉及到人物是伟人列宁,我在设计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名人讲起,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名人,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让学生了解名人时,我既突破了以往介绍的惯例,既不是老师说,也不是让学生直接来介绍,而是采用了出示名片的方式,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避免了学生对名人了解甚少,而不会说或乱说的情况出现。

  (二)走进文本,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对它的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在这里,我是抓住了“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 。“惹人喜爱” 通过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及课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的画面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不经意地设好了铺垫。

2.这几个词的使用来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通过“每次、都要、仰望、 经常”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灰雀的喜爱。

  (三)披露文本,感受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以此,我利用课件导入场景,并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通过教师参与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有了这一环节的朗读准备,便让学生来细细地研读课文,以当小侦探的形式,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体验人物内心,接着抓住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来感受列宁那种循循善诱及对儿童的保护的品质,也给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引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呢?

2.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3..读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再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相机引导读 多 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列宁什么样的心情?惋惜,着急,担心,关心)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 爱。

4.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读 4.8.10 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 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列宁喜欢这只灰雀吗?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3-10 自然段,

(四)深入体会,在此我又以课件再次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想象灰雀在对谁唱歌,唱得又是什么歌,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向列宁那样真正地爱鸟,美丽应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应该改正的道理。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幻灯片展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 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 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