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任教高三年级188班和202班语文,文理各一个班。随着本期最后一次质量检测的结束,20xx年秋季的教学任务即将告一段落,高考离我们又更近了一步。在本次考试中所教班成绩为188班按最高分117 分,100分人数为35位同学;202班最高分108分,上100分的也有10几个同学,整体不错。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有努力工作付出的艰辛,更有收获时的快乐。更多地喜悦还是来自于同学们的不断成长与进步。现将一起工作总结如下:
一、能按时按量完成本期工作
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是完成高三第一轮复习,我们备课组集体备课。我们组的工作结合学期初计划和语文高考试卷题型特点,合理安排了语文板块知识的复习和平时的阶段检测。
我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在两个班实施了知识难度略有差异的复习教学。到本学期末,我已经按复习进度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开始进入第二轮复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工作近十年,一线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作为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旧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式教学的需求。所以,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教学比赛《诗歌-炼字》,还积极主动申请学习提高-20xx年10月底和本校共8名语文教师一起到常德文理学院参加了国培学习,聆听专家们的指导。学习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经验。
取得的成绩
教会学生学习:
我认为教会学生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比解答一个知识点要重要得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遇到问题,要学会试着先自己思考解决,解决不了在于同学合作讨论是,最后再到老师引导讲解。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就不会永远等着老师讲,等着别人帮忙。要让他们养成积极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
同时衣夹利血生勤发问,不怕问的浅、问得偏,有问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创造。
培优辅差:
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又针对性的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针对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同的训练。鼓励所有同学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或发扬或改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而不是谈欲蚊色变。
总之,一学期下来,我对自己胡教学工作基本还满意,但任然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应想办法切实加强学生的阅读,拓宽眼界,而不光是想一想,讲一讲。作文训练胡成效也不大,没有找到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这些不足都是我以后教学中应深入专研和解决的问题。
希望下个学期能再接再厉,多想办法,多做实事,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xx年高考已经结束了。回顾这紧张而扎实的一学期,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酸甜苦辣。在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领导的正确引领和悉心关怀下,经过我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基本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1)准确定位学生的基础水准,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方法。
对学生,主要采取“以优带劣”的方法和灵活的提问方法,通过课堂上阅读考试时学生的优秀习作来带动写作能力欠缺的同学,以促进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用激励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准确记忆古诗词名篇名句,愉悦身心,调节课堂气氛,我利用课间和部分晚自习播放《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谜语大会》等节目。
(2)用细心和耐心促成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对于后进生而言,最害怕的是遇到困难,即就是一两个字不会写,他们也会放弃继续学习,因此课堂上我尽量讲解慢点,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对于每次考试中反复出现的错误,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共性问题把它作为专题讲解,个性问题则辅导到人,努力促成学生做到不间断地学习。
(3)给予“临界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临界生应该是学得最辛苦的学生,一方面他们付诸了很多的努力,但成绩却不太突出,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压力又较大,若连续一两次都考得不好,他们就可能彻底放弃,所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是很有必要的。一两句安慰或点拨的话,或许能促使他们保持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4)重视试卷的讲评。
每次讲评试卷前,我都要做大量的统计工作,如各大题答得好的和不好的学生,失分率高的题目,易出现失误的题目,不规范答题的学生等等。在讲评试卷时,我点名到人,当面指出错误,以引起该生的注意和重视,而对于那些有进步且做得较好的学生,我又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保持好的做法,再接再厉。
(5)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地答题。
高考中,每一道题如何答、分几步答,都有规范的要求,考生若犯规,就会吃亏。因此,平时的考试,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我从不放松对学生规范答题的要求。同时,印发了《20xx年高考语文答题范本》讲义。
我所带两个班级同学在黄山市第二次质量检测等大型月考中,成绩都名列同类班级前茅。其中xx、xx、xx、xx等10多位同学本学期的优秀考场习作在《语文报》、《语文周报》、《语文学习报》、《作文指导报》和《疯狂作文》《中学语文》等报刊发表。还有其他等一大批同学的作文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考场习作目前已经被录用,即将刊登。树立了高考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在高考时能自信、从容、稳定地发挥。感谢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领导对我的工作大力支持,感谢备课组各位同仁的精心协作,感谢朱志龙、潘时年两位班主任对我的大力协助,特别感谢全体同学能365天如一日地对我工做的密切配合,让我辛苦而快乐地走过了20xx-20xx学年这段值得我久久回忆的苦辣酸甜的岁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学期的艰辛付出自不必说,而所得的收获让人倍感欣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地探索、思考,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会继续快乐地奉献我的才智与汗水。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一、组员风采
我们高中语文组共有12位老师,我们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团结、民主、快乐、奋进的小组。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我们的信念是:勇于反思、勤于钻研、乐于奉献,创出丰镇一中高中语文教学特色, ……此处隐藏16312个字……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xx年高考结束了,回顾这紧张而扎实的一学期,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酸甜苦辣。在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我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络、电视等。
1、认真筛选和整理,交给学生的热点专题要少而精,减轻负担。
热点问题纷繁复杂,必须进行筛选和整理,尤其要突出以下热点问题:
(1)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2)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3)与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4)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
(5)政、史、地三科相结合的热点问题。
非重大热点问题,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一定进行专题复习,可以多角度选择一些试题加以训练,在讲评中适当拓展,注意与基础知识的融合。
2、在热点专题的复习中,要敢于站在高考命题人的角度,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组织强化训练,精讲精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
(1)命题:
把握高考命题的“四个统一”原则:教材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的统一;共性理论和个性材料的统一;考生的答题思路和命题人思路的统一;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的统一。
教师要根据高考要求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准确性和代表性。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政治科命题要体现国家意志,更把握好命题切入点,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为载体,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小角度切入的。学生对这种命题角度往往感到很棘手,无法生搬硬套,往往得分率不高。单纯的靠背题、压题是不可能成功的。
编制的答案要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答案的科学性在于所给答案要符合试题设问的指向和逻辑,全面而准确。答案的指导性是指不仅仅给出答案,要有准确的解析(展示审题答题的思维过程,点拨审题答题技巧,交代评分要点)。
(2)定时强化训练:
时政热点的训练,尽量设计成50分钟一套的高考模拟试题。组织50分钟的定时训练,创设高考气氛,训练学生应试的心理和应试技巧。
(3)讲评:
首先通过对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的深入分析,弄清学生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未过关,是解题方法有误,还是偶然失误?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学生不能被动听课,机械地记录,要引领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探讨,双方互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训练学生学科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全面性。探究和总结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让学生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答题模块,并能够灵活运用。
(4)发挥集体智能优势,形成合力。
在高三热点专题复习过程中,必须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能优势,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打好总体战,形成合力。每位政治教师独立承担两个热点专题的整理和编写工作,然后由全体备课组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和修改,定稿后印发全体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3、合理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督促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上好体育课,坚持作好课间操,增强体质。关注学生生活状况,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
要求学生劳逸结合,张驰有度,调节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承受挫折和排除一切干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