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5》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9 17:15:30
《识字5》教学反思15篇

《识字5》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5》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识字5》教学反思1

最近,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5一课.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根据教学内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采用形象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要求会读的10个生字和会写的8个生字.2 在识字和写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兴趣,以及体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明白在别人有困难时,应该给予热情帮助。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真正喜欢语文,首先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而识字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我以故事化情境教学来设计本课的生字教学.目的是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调动儿童学习生字的兴趣..所以,我创设了谚语王国学习之旅的情景。一条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共设计了5个环节:第一关是汉字林以采摘枫叶的形式,进行生字认读教学;第二关是词语长廊,让学生记住字词,达到记忆生字和正确书写生字的目标;第三关是谚语宫殿,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巩固谚语,通过生活实例理解谚语的意思.第四关是魔力音乐岛,欣赏《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再次感受团结的力量大。

在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充分地展示出来了.学生们在小组内探讨,团结合作,想出了许多记忆生字的好办法.如,”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斤+扌—折,虫+犭—独,日+勿—易””我用换偏旁的办法记,眼字的目字换成木字旁就是根,跳字的足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等等.为了把字写好,学生们用心观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特别是结合生活实例说说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拔河、盖楼房、小组值日、合唱等等.学生在情境中明白了道理,也体验到了学习谚语的快。.

在这节课中,我和我的学生都深刻地体会到形象化教学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设计得比较新颖,课堂效果也不错,但细细品味,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生字的书写指导还不够细致,自己在生活中做了什么事情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大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把语文课上得更好,更出色。

《识字5》教学反思2

《识字5》一课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集中识字课型。本文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夏天”把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分成四行,隔行押韵,分别介绍了夏天的天气、水果、小动物、花卉,朗朗上口。词串识字是一种特有的识字课文类型,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整体性。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串联起来,以展示某类事物和某个场景。二、形象性。词串是用并置的意向营造的情景,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图。三、可读性。词串排列整齐,押韵合辙,可以作为一首小诗来诵读。诵读之余,由形象产生联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对象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努力做到教学开放,还学生自主权。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课堂气氛的营造十分重要。良好的气氛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根据低年级学生由直观形象到抽象记忆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创设带领学生去看看夏天的景色这一生动的情景,出示课文中的情景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同学们从直观上感知了这节课要学习的词语。

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我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及台

风、雷雨、知了叫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知理解词语表示的意思。词语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去感知体会。

在巩固生字读音及对字义的理解上,我创设了摘果子这一游戏情境,让学生摘果子,读出果子上的字宝宝,再用它口头组词。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人格的构建。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多种形式朗读,学生朗读的时间比较充足。教学中不仅有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学小老师领读而且有小组赛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从单个词儿的认读,到每行词串的连读,最后词串成文的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指导学生诵读词串,读出画面,从抽象的字词世界读出一幅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画面。“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注重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像,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这与新课标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感受阅读中的乐趣”等吻合。给学生自主选择,这四组词中你最喜欢读哪组词就读哪组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

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有轻有重,有辅有放。

在教学中做到有轻有重,有辅有放的教学。各行词串的教学方法也不同,灵活多样。比如,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行词串,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悟台风与春风,雷雨与春雨的不同。第二行词串中桃子、西瓜学生已经认识,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梅子,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词语,指名朗读。同桌合作学习第四行词串,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的合作能力。鼓励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为师生之间创建了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四、认认真真指导学生写生字。

在生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字音、字形的指导,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来记住这个字的,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大胆说一说写好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这避免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教法。

五、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说、写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写字后我鼓励学生用今天学习的词语进行造句、说话训练,鼓励学生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词,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特点,也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了发展空间。在出示句子让学生先填空,再读一读,使学生的说话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识字5》教学反思3

《识字4》是一组词串,“观察 采集 昆虫 田野 树林 花丛 ”,后面是六组表 ……此处隐藏11915个字……哪看出有台风的?谁见过台风、雷雨,可以给我们说说吗?”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实践回答:“我看到夏天的台风刮得很厉害,树都被刮倒了;打雷的时候不能站在树下,很危险。”除了书上的两个词,你还知道有关气象的词吗?(闪电、电风扇、炎热等等)在说第三组词的时候,我让小朋友用上“我喜欢的水果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非常会说,而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识字5》教学反思13

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5》给我们带来了一组描写夏天的词语。

如果说学生对“台风、雷雨”这样的天气情况有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水果“桃子、梅子、西瓜”几乎每个孩子都吃过;“青蛙、知了”又是生活中熟悉的动物。那么大多数学生对于藏在屋檐下那笼子里的“蝈蝈”就显得陌生多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从网上找来了几幅蝈蝈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介绍:你们看,这就是蝈蝈,它的全身是绿色的(一般都是鲜绿或黄绿色),头比较大,头上还长着一对触角,比身子还长,蝈蝈很善于跳跃,喜欢吃植物的嫩叶。长大之后的蝈蝈特别喜欢鸣叫,所以人们也喜欢把它们放在笼子里挂在屋檐下。随后又播放了一段蝈蝈清脆的叫声。短短的一个过程学生对蝈蝈由不知到感知,相信那可爱的蝈蝈形象一定映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夏天昆虫在尽情地歌唱,花儿在静静地开放。粉红的荷花,金黄的向日葵花学生早就领略过它们的风采了。“茉莉”呢!很多学生对它知之甚少。瞬间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朵朵茉莉花:这一朵才刚刚开出了几片花瓣,那一朵已经全都开放了,这几朵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那儿一大片的茉莉花都开了,洁白无瑕,一阵微风吹来,清香四溢,花香久久没有散去。人们喜爱茉莉花,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的歌声似乎伴随着花香飘进了大家的耳朵。大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美的花呀!

教学中两处难点的突破就是这样简单而有效,学生沉浸在课堂,回味在课堂,你会由衷地感谢现代教学媒体让我们的课堂如此温馨、如此和谐、如此有效。

《识字5》教学反思14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其内容由五条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通俗易懂,但给人的启示却很深刻。在教学中我本着“真实、扎实、朴实”的教育思想展开教学。

我以“折筷子”的实验导入,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识字。识字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理。并始终把握住“团结力量大”的精髓,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学好、用好谚语。指导写字中,通过课件有效实现了笔画、笔顺上的难点突破。遗憾的是,在展出学生作业后,没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修改。

本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识字5》教学反思15

上完识字5这篇课文已经一天多了,可是上课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既有激动又有遗憾。下面我便说说自己上完课后的感受。我觉得自己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情境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以言语作品为中介展开的一次情感交流的对话,感悟过程。在特定语言情境中领略文章的景、情、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兴趣盎然,深有体会。叶老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教学开始我播放夏天的景色的录像,那台风、雷雨、水果、动物、花卉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在识字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加以还原,以游戏创设情境,通过唱歌,图画再观情境。在这样的教学中,大家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人格的构建。

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对象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努力做到教学开放,还学生自主权,我上的《识字5》这堂课中有2个教学环节注意到了这点。第一环节是:学生自读课文,你想自己读也行,想和同桌读也行,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我请小朋友读课文中的4组词。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第二个环节是这四组词中你最喜欢读哪组词就读哪组词。我记得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时,有一个小朋友读完“桃子、梅子、西瓜”这组词时,马上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要给你提个小建议,你的“桃子”的“子”读成了翘舌音,这是平舌音,而且是轻声。”听得多仔细,评价多好。当另一个小朋友读到“葵花、茉莉、荷花”时,别的小朋友又评价了:“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你要读得轻一点,美一点”。然后非常有表情地带读起来。站在学生中的我一阵阵地惊喜,一阵阵的感动,多么充满童真,充满个性的语言,像清晨荷叶上的露水那样新鲜。很难想象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滔滔不绝的课堂上全洋溢着这样的童趣。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人文素养”吗?看似一个浩大的工程,其实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以情唤情,这样,我们的课堂内外,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我学生出色的表现也同样令听课的老师点头赞叹。

三、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听、说、读、写是最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这节《识字5》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有目的。开始是读通、读准,然后是结合画面有感情读,有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当小教师带读。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如第一组词夏天、台风、雷雨,我问学生:“你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我看到的夏天有台风、雷雨非常可怕。”第二组词桃子、梅子、西瓜,我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的水果,有的说:“又甜又大的桃子,”有的说:“酸溜溜的梅子,”还有的说:“好吃的西瓜。”第三组词蝈蝈、青蛙、知了,我让学生猜猜小动物们在夏天忙些什么?学生回答的很精彩:“蝈蝈忙着开店铺,青蛙忙着捉蚊子,知了忙着在书上唱歌。”第四组词葵花、茉莉、荷花,我问他们:“看见这些花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说的更好了,“金灿灿的葵花,清香的茉莉,粉红的荷花。”学生用词多准,说的多好。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注意拓展。

崔峦说过:“语文教学要注意校内与校外沟通,注意学科间融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述了一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把学生引出课堂,同时把音乐引《小青蛙找家》进语文课堂,注意学科间的融合。

当然这堂课也还有遗憾之处: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在学生识字看图,图字结合的这个环节上得不够紧凑,以致于后面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展示学生的作品。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让学生天天在快乐中成长,也让自己天天在快乐中成长。这将成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识字5》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