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花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落花生教学反思1特别感谢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历练的机会,同时还有我的师父朱婷老师和语文组其他老师细致的指导及鼓励。这是我的第一堂公开课,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深入的讲评,我感觉受益匪浅。
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嘴说。
在本节课中,我的讲解过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太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得少,说得少,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不协调的。其实,让学生说的过程中,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回答问题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这样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践行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原则。
二、深层次地挖掘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
在《落花生》这篇课文中,作者用花生同苹果、石榴、桃子作比较,用花生的品质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课本中需要大家明白的道理,那其实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苹果、石榴、桃子就是不好的吗?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既讲究了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呢?也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本的知识已经足矣,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就要掌握的更深入一些。所以,作为教师,课下所准备的知识一定要源于课本并且高于课本,以一种更高的姿态来对知识进行讲授,就会有另外一种更好地效果产生。
三、严谨用语,避免产生歧义。
在本节课中,就“对比”是否是修辞手法产生了歧义,这属于我的用语不够严谨。而语文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以后我一定会注意,并且锻炼自己的科学用语。
四、注意每一个小细节,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这节课就出现了重点生字没播放书写顺序,这是我在准备的时候疏忽的地方,以后一定要注意。其次,我的板书结构也不是很好,显得有些混乱,主线结构不够清晰明了,以后一定要加强训练。
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遗憾,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使自己在不断地磨练中一次次完善自我,做一个无愧于学生的教师。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我要不断的努力,每堂课都要像上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落花生教学反思2《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
一《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二、这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我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即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像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执教时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我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学生各抒己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课后链接丛书《塞上看柳》,作者借塞上柳指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落花生教学反思3每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像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一节课中有“败笔”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去发现,总结,提高!今天讲的《落花生》,对于一心想上出最佳“境界”的我来说是一堂不成功的课。当下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天平的一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天平的`另一端却有些遗憾。在整节课中老师讲得稍多,学生说的偏少,读的还不够。《落花生》是篇传统课文,尽管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查找去设计,但却未能推“陈”出“新”,整个教学环节是比较清晰的,但落实到小的环节具体的环节,其教路和学路还有些零乱,自己没能做到成“竹”在“胸”,提的问题零碎,没能很好的给问题做些铺垫,有些学生回答无所适从,有时只好胡乱而猜之,使得师生双边活动受到限制,而自己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很不够,使得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不活跃!
教学时以谜语导入是好的,若能充分利用语文资源,如先出示谜面,让学生读(给学生读的机会),然后学生猜,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因为谜面是围绕谜底“花生”而设计的)先让学生了解花生的一些习性和特点,为后面的理解做更好的铺垫,这样可以避免陷入为导入而导入、为教学而教学的浅滩中!此外,在教学中与内容无关的尽量少说或者不说,比如在问学生花生有什么好处时,我却随兴说“多吃花生可以延年益寿,这是以前历代想长生不老的君王都不知道的秘密”,这些话与教学中心无关,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也冲淡了教学内容。
落花生教学反思4《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议花生这一部分教学中,我还提问学生说说花生除了课本里讲到的好处外,花生还有什么作用啊?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的说可以做成粽子馅,有的说可以做成花生饼、花生糖,还有的说可以加入牛奶里制成花生牛奶……
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 ……此处隐藏9137个字……p>
3、重点读读父亲赞花生的话,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和我说的话的含义,教案《落花生教学设计及反思——赵金红》。
4、体会本文的写法。
(三)、师生合作探究
1、指名分角色朗读4—14自然段,想一想有几个人在谈话,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2、父亲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对这些话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3、小黑板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句子的含义。
(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扩展说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
5、体会写法:说说本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结: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6、布置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又从身边的哪些事物中受到了启发?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四)、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翻—播—浇
15、落花生 收花生:居然 要做有用的人
尝花生:几样食品
议花生:埋在地里 不好看 很有用
(六)、课后反思:
教学中虽然抓住了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读的次数较少,没有做到在读中感悟。而且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没有让学生当堂背诵下来,成为了一个遗憾。
落花生教学反思1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第四组课文《落花生》,这是许地山先生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课文内容已经是烂熟于心,讲起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
我首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番许地山先生,孩子们还是蛮有兴趣的。按照课前的计划,然后是标记生字词,给孩子们范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随着大家对课文越来越熟悉,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把你认为含义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父亲赞美了花生怎样的品质。”我笑着给大家布置任务。随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书上做着标注,有的在静静思考。
“老师,我画的是这一部分‘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谁都喜欢吃。这就是花生的好处。’我觉得这里写出了花生是一种好吃的食品,而且又非常便宜,说明了花生很实用”。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很好!”我微笑着点点头,“但是不是更应该从父亲的话里想一想,赞美了花生的怎样品质。”
这时,好多同学开始举手,前边的几个同学把手举得老高,唯恐老师看不到。
“老师,我画的是‘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象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他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他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觉得这里赞美了花生不象苹果那样,爱慕虚荣,默默无闻的好品质。”
“你理解的真好!”我对这个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同学们更踊跃了,好多同学“我我我的”叫成一片。
又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老师,我画的。是‘你们要象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觉得这里赞美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却很实用,不象苹果那样只是外表好看,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
我刚要说好。
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不对,苹果、桃子有什么不好?他们既好看,又好吃,我觉得他们比花生要好。我们应该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的心里也一阵紧张,下意识的从讲桌上摸起了教师用书(我一般是不看教师用书的),我快速翻到《落花生》这一课,书上不也正是这样吗?赞美花生的实用、默默无闻、不是只讲体面的。
这时,又有几个同学嚷:“老师,我也是觉得花生不如苹果和桃子,他们既体面又实用。我最爱吃了!”
“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种事,多少年来都是赞美花生的默默无闻,怎么这里又成了苹果和桃子好呢?怎么办?”我暗暗问自己。
“但是大家说的也对啊,苹果和桃子就是既好看又好吃的食品,这没有什么不对啊!这可怎样引导呢?”
我又想:先象花生那样做一个实用的人,然后再做到既将体面又实用,不是更好吗?
于是,我对大家说:“刚才这些同学说的很好!苹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课文里面并没有光赞美花生而贬低苹果和桃子,我们做人,首先要做花生那样实用不求外表,然后做到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更好!”
课的最后,我让大家把学了本课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下午刚上班,语文课代表把日记本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我翻开一本,上面写道:“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象花生那样实用而不炫耀自己,但我们更应该象苹果那样既好看又好吃,做一个既讲体面而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我飞快的用红笔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优”,接着又翻开了第二本。
落花生教学反思15《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一、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资料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资料的补充,应充分思考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资料,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资料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资料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透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潜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资料造成了必须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