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16 01:55:41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提前一天晚上备课到了深夜两点多,虽然准备了不少,但是课的思路和结构还是不够合理,第二天几位同事就给我指出了不少问题,这里要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指导。

其实,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无需太多的讲解和分析,只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就可以了,我自己本来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准备的,但是到了课堂上,一进入课文,我就开始左右不了自己了。总是感觉哪个点都很好,都应该和学生一起细致地体会,结果造成准备好的课没有完成,而最重要的部分也没有讲解和处理。

本节课解决的点在于“白栽”,找到为什么白栽,为什么没有白栽,整篇课文就解决了。而我过于关注每一个点,感觉每个句子都不想撒手,结果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最重要的没有讲到。浪费了时间,教学重点没有把握好,教学的效率不高。

这节课,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大家并没有给我评课,但是我自己找到闫老师、李老师分别给我进行了分析和指导,自己也明白课了自己的课中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自己在课上的语言不够专业和精炼,废话太多,有些地方表达得不够科学合理,让人不知所云。我感觉很多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和弥补的,因此,我感觉自己要在语文专业素养上下大功夫,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当然,这种提升不是有先有后的,而是同时进行的。这节课上课之初,我的状态也不是很好,没有重视起来,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的不在状态给了学生很大的影响,后来由于课文本身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我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文本。但是,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也在状态了,气氛也好了,也快下课了。

总的说来,这一节课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有遗憾不要紧,关键在于自己发现遗憾、找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失,我想从这一节课本身来说我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2

今天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了,在今天的课堂上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说法。正当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完鹿弟弟对哥哥第一次的谈话后,坐不稳的陈炳震同学举起他那高高的小手,还喊道:“老师,我有问题。”在今天的课上,他都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就在这时大课间的铃声响起。由于不想耽误时间,我本想快速结束课文,但这个家伙可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一只手拼命地在我的眼前晃动,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没办法,让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小鹿受伤了,怎么不让弟弟帮忙带他去看玫瑰花呢?”陈炳震眨巴着一双不大的眼睛,作纳闷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不由得好奇地问。“有呀,小鹿弟弟也可以把哥哥背出去看玫瑰花的!”听他这么一说,有些孩子也来劲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鹿弟弟比他小,可能背不动呢?”“脚受伤了是不能随便乱动的!否则可能受伤更加严重!”我说:“是呀!大家还有其他办法吗?”“可以让鹿弟弟用照相机把玫瑰花拍下来,小鹿不就可以看到了吗?”“同学们,你们考虑得非常周到,给小鹿出了那么多点子!既然小鹿辛辛苦苦种下了玫瑰花,而且这么想看到玫瑰花,咱们就来编一编故事,让小鹿看到玫瑰花吧!”孩子们马上积极地投入到编故事的活动中去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上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我们作为担任“组织引导者”角色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打断了自己上课的思路,把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扼杀了,把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给抹杀了,而应该根据课堂的生成,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作为教材里的课文最好能自圆其说……

今天的这堂课学生们表现得比哪一次都卖力!都精彩!我还让同学们为这些同学们鼓掌一分钟。他们那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那是因为他们真正的走进了课文,真正体验到了当“主人”的乐趣!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能够充分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要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表演,通过表演来感悟出文章内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师注意指导:

⑴要创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从中感悟出“惋惜”一词的含义。

⑵表演出小鹿听了黄莺和微风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从中体会小鹿心情变化的特点。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创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从憧憬到失望,从惋惜到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探究出“玫瑰没有白栽”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黄莺、微风者教师注意指导:

表演者要带有赞美的语气,表演出来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幸福和快乐的愉悦心情。通过扮演角色的朗读、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课文内容就会自然而然体会到“一人栽花,飘香万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种玫瑰虽没看到花开而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当别人有了幸福和快乐,自己也深感高兴”这一文章的含意,进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了本文的重点问题,达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4

教学完《小鹿的玫瑰花》颇有感触,《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生动、具有内涵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小鹿因为摔伤了腿,看不到自己种的美丽的玫瑰花,由感到非常难过到后来别的小动物告诉他玫瑰花的颜色、香味,他觉得自己也很快乐,自己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文章体现了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快乐的思想感情。

全文语言优美,娓娓道来,鹿弟弟的两次对话前后形成对比,值得学生进行深究思考。

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抓住鹿弟弟的话,从小鹿的玫瑰有没有"白栽"入手,让学生领悟小鹿栽玫瑰花的意义。"白栽"与否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我设计了如下问题统领全文:玫瑰花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又给小鹿带来了什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这些问题成为品读课文,探究课文的关键:黄莺看到玫瑰是红色的,高兴极了;微风闻到了玫瑰花的香味,被大伙儿称为玫瑰香风。我引导学生品读这两个段,在朗读感悟中学生明白了黄莺和微风的快乐正是小鹿的玫瑰花给予的。

小鹿的玫瑰花给自己带来快乐了吗?这一点学生稍难理解到位,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又结合黄莺和微风对小鹿说的话来体会给予别人幸福,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即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提升了自己的思想。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5

《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能懂得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更快乐的道理。语文课离不开读,所以,这节课我设计的 ……此处隐藏12066个字……不断地深化。如在读出疑问后,我问:是老师告诉你们答案呢还是你们自己去课文中找答案呢?孩子们都说:自己找。一下子把问题抛给了孩子,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我的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教材中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共同体验。

其次,注重情感体验。

《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让学生感受小鹿的心情,如“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中“他们为什么高兴?”孩子们说:有三十二个花骨朵儿。“为什么有三十二个花骨朵儿要高兴?孩子们立刻体验到了:三十二个花骨朵儿将会开出三十二朵玫瑰花,那可好看了。又如“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

第三、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

在课堂中我设计了2次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路过小鹿的玫瑰花前,也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让我们也来夸一夸小鹿的玫瑰花。特别是第二个说话训练更是结合了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这样孩子们在作业中就能有话可写了,不会觉得困难。当然在课堂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等。当孩子注意到“一天、一周、一个月……”时,有个孩子提出可能是一年,这时我没有进行巧妙地引导,课堂中的引导过于生硬。当孩子们回答“为什么一朵花也看不到”时,有孩子提出:玫瑰花被绿叶遮住了。这是我只是让另一个孩子给了一个直接的回答,其实可以在学习5—8段后在回头点一点,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读文探究是多么的秒,疑问可以在读课文中解决。还有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还应该让孩子再整体读课文,让课文回归整体。这样,语文课上,除了让孩子来阅读理解外,还给孩子搭建了一个锻炼说话的好平台。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13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期盼玫瑰早日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能看到玫瑰花。课文围绕“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思考。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在这个过分崇尚自我的社会中,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这一层深意,我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森林中见过小鹿玫瑰花的小动物:“听了黄莺和微风的话,很多小伙伴也赶来了。你看,我们也看到闻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们会对小鹿说什么呢?”创设情境,说话练习。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小蜜蜂”说:“小鹿,我采过你种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现在想起来我的嘴里还甜甜的呢!” “小蝴蝶”说:“小鹿,我见过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们都要到玫瑰丛中跳集体舞,大家都说:‘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小兔子”说:“小鹿,我戴过你的玫瑰花,朋友们都说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们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获惊喜。精彩的回答已给“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需喋喋不休地说教,孩子们已能深深体会到小鹿的玫瑰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给人快乐的同时,小鹿也收获着快乐。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14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四个角色。故事的内容是小鹿在美好的春天栽了一丛玫瑰,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故事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情操,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但在“鹿弟弟”这个角色的选择并没有起到衬托的作用,反而让更多的孩子对鹿弟弟的真诚和善良产生了怀疑。我们从文中的“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和“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可以体会小鹿和鹿弟弟非常喜爱玫瑰,特别想看到玫瑰开花。即使小鹿躺在床上,他也一定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玫瑰花的情况,会经常询问鹿弟弟。所以在学习本文中,学生提出了疑问:“鹿弟弟为什么不告诉小鹿哥哥玫瑰花的消息,让小鹿哥哥高兴呢?”“鹿弟弟为什么不摘几朵玫瑰花插在花瓶里让哥哥看看呢?”“鹿弟弟为什么不找几个同伴抬着他出来看看?”……面对学生的这些提问,老师哑口无言,十分尴尬。显然“鹿弟弟”在这里是画蛇添足了,反而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假如没有“鹿弟弟”这个角色,一点都不会使文章失去原有的意韵。

看来,我们的教材还应多从孩子的眼睛出发,多考虑孩子的观点,才能更完美!

建议:

能不能把“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外。”改为“他住进了医院,只能静静地躺在病房的床上养病。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出院了,他回到家里。”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15

《小鹿的玫瑰花》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以后,玫瑰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不再难过了。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赠人玫瑰,手自留香”的哲理。

教学时,我在学生自由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生字的检查,可是学生的预习不到位,个别的学生没有圈出本课的生字,在老师检查生字时出示的是由单个的字到词语的认识,方法上不恰当。

引导学生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课文学习中,我注重“泡泡”中“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个问题进行课文的指导朗读,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体会小鹿对玫瑰的精心栽种和喜爱。之后用横线画出鹿弟弟的两次话,读读这两句话,想想你会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说:“鹿弟弟为什么开始说玫瑰白栽了,可后来又说玫瑰没有白栽呢?”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朗读体会,说说:为什么黄莺看到这些玫瑰就想唱歌?为什么别人都夸微风是玫瑰香风?并进行说话训练,微风来到了什么地方,别人是如何夸他的?充分感受到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学生知道了是因为他栽的玫瑰给森林里的动物带来了快乐,虽然他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玫瑰花,但别人都欣赏到了,都很高兴,很快乐,小鹿也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快乐,因此他的玫瑰没有白栽。接着在朗读中领悟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本课中不足之处也很多,之前没有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预习时没有解决生字词,课上朗读检查时,发现学生的字音读不准,以后的教学中好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文朗读没有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指导,如:“看到了玫瑰就想唱歌。”“夸我是玫瑰香风呢!”在本次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