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选自《水浒传》。这篇课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可感,是主要的写作特色,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抓住了人物性格来展开,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来体味人物性格,从人物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从人物动作来体会人物精神,基本以“( )的林冲,( )的洪教头”为统领,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概括,这样使得环节设计得以简化,学生体验得到尊重。导而不牵,放而不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思考:
本课教学先从课题抓起,让学生了解课题中所包含的的两个人物——林冲和洪教头。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紧扣两人物进行研读课文。
体会林冲的谦让有礼。课文的第三节中有一段文字进行了描述。其中有些词,例如:“躬身施礼”、“起身让座”、“连说‘不敢’”等,让学生体会交流。
体会林冲的武艺高超。课文第七节中有许多语句描述。尤其“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引导学生感受林冲的武艺高超与机智勇敢。
体会洪教头的狂妄自大。课文从洪教头的出场起就将这个人物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有对他的穿着、语言、动作、心理的具体描写,将一个人物形象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因此,课堂上要抓住这些正面描写的语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与交流。
体会洪教头的有勇无谋。文中有一些语句体现出了他蛮干而不思考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明白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课前思考:
首先介绍名著。而《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可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然后再读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他们怎么会打起来的结果怎么样 下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这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知道学生学会如何概括故事的梗概。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人物特点。激发学生去读名著,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质疑,如:①高太尉为什么要陷害林冲②林冲后来在沧州途中还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原著中都有交代,阅读原著就清楚了.阅读原著,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深刻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上完了本课,自己总觉得没有郭老师上的那么有气势,那么有阳刚之气。
但课堂上学生读得倒蛮象那么一回事的,特是陈嘉伟,读起洪教头来,把他的无礼、傲慢,演绎得非常像。课文灵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鲜活、独特的个性特征,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极富灵性。通过文本的语言、动作描写讲活林冲、读活林冲,便能使学生对梁山好汉产生兴趣,对古典名著《水浒传》产生兴趣,形成美好的阅读向往和期待。因此课堂上,我就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揣摩每个人物的性格与动作、语言,力求进入文本,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教后反思:
小说是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应特别留意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
1、把握故事情节。本篇课文中,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露出来的。了解情节是认识人物的基础。所以,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划分段落,再列小标题,把握好故事情节,为学生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剖析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动作、语言、神态等,所以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感受与剖析。比如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脱”、“拿”、“掂量一番”、“独自耍”等一系列准确、传神、连贯的动作,来体会出洪教头的不知天高地厚、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特点。
3、注意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文章涉及到的环境不够明显,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体会。例如洪教头与林冲前世无仇,今世无怨,为什么对他如此无理?再如林冲武艺高超,为什么总是那样谦恭忍让?让学生联系人物各自的社会背景来谈,思考一定会更加深刻的。
教学反思:
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指导学生体会:林冲谦虚有礼而洪教头傲慢无礼。其实文中还有许多语言可让学生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如:从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洪教头的脱、拿、耍、喝、敲、冲,从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而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本文的语言训练点:结尾: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他灰溜溜地走开了。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可四人小组说一说。再上台演一演。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2《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是一篇经典名著,课文较长,文章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教学过程中,我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先让学生读课文,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个性,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细品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对课文、人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自由讨论,说一说文中的人物在自己看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例如在学习林冲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自由讨论一下“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机智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当说到理由的时候,同学们将课文和自己的见解结合在一起,每个人的答案都很精彩,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
根据前面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掌握情况,在最后的探究环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气势汹汹的洪教头最后会败给林冲呢?”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和前面体会人物性格的环节重复,其实不然。其实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只是单纯的知道这些人物身上具有哪些性格,但是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这个探究问题的讨论,就可以进一步知道洪教头的失败正是由于他的目中无人、过分自大,而林冲也正是因为他的机智勇敢和善于观察才赢得了这场比武。掌握了这些,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性格决定成败”,这样学生对人 ……此处隐藏8066个字……物性格的本质特点。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13学校一年一度的教学开放周和家长会如期而至,教学开放周那天我上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的第3课时,课上下来后,有很多的想法思考,不足与收获。
这节课吸取了《黄山奇松》那节课贪多的问题,于是,选择讲第3课时,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设计时目标明确,①进一步品味人物的个性特点,②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本着这两个教学目标,课堂流程是清楚的。首先,回顾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品味人物的个性特点,接着进入本课学习。林冲在洪教头一再逼迫和柴进的劝说下,答应和洪教头比武,过渡到第四自然段的学习。用课件出示句子,抓重点词品味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学生概括也准确。有急躁、自以为是的洪教头,有忍让、谦虚、有礼貌的林冲。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不打了,说认输了,引导学生体会林冲的机智。他的目的是去掉木枷,才能得以施展武功。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过渡到第七自然段学习故事的高潮部分。先整体了解几个回合打败洪教头,开始答案不一,经过再次读书,得出3个回合。课件用表格形式出示3个回合各自的招式,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不难看出他的武艺高超,含而不露,相比之下,洪教头太自不量力了。此时,看结果,洪教头灰溜溜地走了,再看众人的表现,因时间关系用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的句式说一说,孩子们说得精彩,紧接着看视频《水浒传》电视剧中的这一片段。目的是再现文字场景,通过文字想像场景,这也是学语文的目的。后面拓展做了一个微视,介绍四大名著,推荐《水浒传》这部书给孩子。小结本节课内容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学会用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来刻画人物。最后读书没有读完。课的思路和流程是清晰的,目标也明确,但在实践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反思的是:课在行走的过程中,又是前松后紧,重点段落读得少,没有达到以读促讲的目的。为了赶时间,怕完不成教学设计,只好匆匆而过,在这是有遗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课前设计时还删减了很多内容,看来这个问题就是自己课堂真正的问题,还是目标不够明确。究竟是讲读,还是学习写作方法,两者要分清楚,抓住目标做扎实。回顾这节课,时间处理不好,问题是学生对同一问题说得多,有重复现象,没有很好的收放。该略就略,该讲就讲,要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中心,突破难点。另外,本节课读书少,设计时有不同要求地读书,只因时间问题,导致这样的结果。
这节课我也拍了录像,与前一节《黄山奇松》录像课相比,手势少了很多,命令的口吻有3处,也改变了很多。课堂上也不那么急躁了,稳健,大方了很多。板书也漂亮了一些,与名家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此时,让我想起于永正老师的板书,一笔一画的功夫在书写教育人生。欣慰的是自己有改变,只要持之以恒,一点一点的去改变,一定是可以的,也会缩短与名家的差距。
佛祖在菩提树下一夜顿悟,自我感觉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堂了。喜欢解读教材,喜欢有自己的见解和独到之处。虽说不成熟,但愿执著着,吾将上下而求索。为的是一己之见能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和进步,更多的是服务于学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14说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更多的应该是对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塑造吧!这一百零八个好汉,在施耐庵的笔下极富理想化和传奇色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本学期十一周上了阅读指导课《水浒传》以后,学生对这本充满历史传奇的经典之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课余时间,都缠着我放《水浒传》的连续剧给他们看。
这回,正巧上到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机会难得,便安排了时间把文中描绘的武打场面展示给学生,这对学生了解课文,把握人物个性特点是有极大帮助的,比起钻进文本,努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故事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何况直观画面比抽象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仅通过林冲与洪教头比武时双方语言、动作的描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梁山第一等好汉。
从课本语言来看,林冲说话极少,只有三处。一处是洪教头无礼挑衅,林冲连说:“不敢,不敢。”透过两个“不敢”,我们似乎就可以看到林冲内心的想法:一来林冲思量这洪教头是柴进的师父。如果打败了他,怕是对不住柴进。二来这也跟林冲一贯逆来顺受的人物性格有极大关系。妻子受辱,忍;遭受陷害,还是忍。
在洪教头这等耍赖小厮面前,他的善良、忠厚、谦逊、忍让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另一处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虚张声势地舞弄一番,发出“来,来”的挑衅后,林冲只是三字“请教了”,显得沉着、冷静。还一处,在战了四五个回合后,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及,林冲只是回答:“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就算是输了吧,说明林冲身戴木枷觉之不平,以佯称认输引起柴进注意,同时也使洪教头更加狂妄、骄躁。可见林冲思考十分精密。在欣赏电视画面时,让学生边欣赏边与课文语言相对照,发现电视中的语言更丰富、加之人物表情、动作,使得呆板的文字霎时间变得灵动无比,教学已经无需过多琐碎的环节了。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15一直秉持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行走于“有效教学”的探索之路,忽有一种感悟:阅读教学不是多读就是好课,而应当处理好“朗读”与“思考”的关系,读要有价值。而怎样教才能读有价值呢?我做了尝试-----
【片段回放】
师:面对红教头的挑衅,林冲连说“不敢不敢”。他真的不敢吗?堂堂的一个80万禁军的教头,难道会害怕一个洪教头?这四个字说得多不容易呀!你读懂了什么?
生:他在“让”。
师:那么这是写林冲哪方面的让呢?
生:言语上的让。
师:你把理解带到句子里好好读一读。
(生感情朗读)
师:你还从那个词也读懂了林冲的“让”。
生:从只好这个词。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他很不情愿。
师:对,但是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说法。
生:不得不
师:从这里,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林冲迫于无奈,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他不得已而为之。
师:还有那个词也能体现他的“让”
生:请教了。
。。。。。。
师:一次武艺的较量就这样展开了,洪教头一个劲地往死里打,但林冲只是轻轻一扫,较量的结果就出来了。你从哪个词又读出什么?
生:林冲是贴着地面轻轻的扫过去,而不是往死里打。
生:我读出了他很镇定、冷静和善良。
。。。。。。
结语:本节课我注重咬文嚼字,在让学生认识了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之后,又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找出林冲性格中最突出的让字,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武艺高强、谦逊和善的林冲,也结识了大气宽让、忍辱负重、心地善良的林冲。学生思维活跃,读有情感,读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众所周知,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表达出来的。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处理好“朗读”与“思考”的关系,要想读有价值,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那些关键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