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1、认字识词,了解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部首的用法。
2、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充分发挥想象,创设情境写句子。
4、探索发现汉字偏旁与词意的联系。
5、朗读背诵古诗,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汉字偏旁与字意之间的紧密联系。
难点:发挥想象创设情境,写句子;积累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偏旁部首与字意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教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
2、开小火车读生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把生字带入词语中,学生自由读词语,一个词语读三遍。教师指名读词语,校音指导。
4、教师:这五组词都分别与金、木、水、火、土有关。请你仔细观察字形特点,说说你的发现。
指导:“金”字旁的字都跟金属有关;木字旁的字都与植物木头有关;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火字旁的字都与光亮有关;提土旁的字都与土地有关。
(二)我的发现
1、出示第一组字“神、祖 、礼、福”,学生字形观察这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这一组字都是“礻”字旁,都与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2、出示其他三组字。小组讨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指名小组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指导:“冰、冷、冻、凉”这四个字都是两点水,都表示气温低。
“补、袜、衫、被”这四个字都是衣字旁,都与布料有关。
“海、流、洒、滴”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
4、方法小结。
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通过分析字的偏旁结构来猜测字意,从而理解这个词或者句子的意思,要学会归纳总结,找到汉字的共性和特点,以便扩大我们的识字量。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关于时间的词语,学生自由读词语。
2、理解词意。教师出示相关语境,让学生来选词填空。
3、教师讲解几个较难理解的词语。示例:徐徐,表示很慢,不慌不忙。
4、相近词辨析。区别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在使用中,要变化多样,不要重复使用几个一样的词语。
5、写一写。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并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6、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使用不当的词语要加以讲解。
7、出示列句: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大海里。
指导:害怕极了才会慌慌张张的。
创设情境:李明杰迟到了会怎么样?(着急)李明杰来学校太早了会如何?(悠闲)
8、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把句子补充完整。
李明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进了教室。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舟夜书所见》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舟夜书所见(板书课题)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来,一起读读诗题!
3、齐读课题
(二)品味诗歌
1、到底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抓“理解重点词句”与“理解”的途径,主要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等等)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
(出示课件:前两行及配图)指名读,多指名,说说重点词语,谈谈自己体会。
(出示课件,后两行及配图)方法同上。指名读,评价,小组读。
4、全班齐读古诗,尝试背诵。
5、全班齐背古诗。
二、我爱阅读
(一)导入: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为什么?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李时珍》教学设计之五》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第一自然段。
10、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11、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二)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指导:处处留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亲口尝药、呕心沥血、苦心钻研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舟夜书所见》
《李时珍》 行医 寻药 写书
教学反思:
这次的语文乐园课上,我着重于对汉字偏旁和字意关系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试着归纳总结汉字构字规律。通过举例子,教师做示范,让学生可以模仿,进而提高了学生参与讨论探究的积极性。说话和写话训练也有一定的要求。我在比较近义词的时候,采用语境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区分近义词的区别,学到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写话富有变化。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充分的朗读,从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感。对于阅读文章,则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处隐藏8262个字……为了丰富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我总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吸收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1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就说明了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要综合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学习,其实也需要综合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其中就是要把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得益彰。
在《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的教学过程中,听、读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所以我建议还应该加强说和写的训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其中,例如让学生例举一些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谈谈自己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整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结果,再表达出来,这样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划和主持活动,他们更具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无形间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根本教学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的规律有效地学习、记忆和积累,所以还要把“写”的训练落实到位。所以我在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写课后感等,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整节课里我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掌控,因为在40分钟里要完成“相近单字我会认”“特色成语我会记”“歇后语距我会背”三个部分的内容,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把教学目的落实到位,让学生能够记忆和积累,所以这成为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作为语文综合学习的“语文园地”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固定的板块,还会有其他不同的板块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学习呢,我觉得就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语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更为熟悉,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查找资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语,了解歇后语的故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收集和整合资料的能力。课前的准备可以更好地在40分钟内实施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创设教学时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所以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和课时,毕竟40分钟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把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生活。例如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利用多一节课时,把形近字、成语、歇后语运用到实践生活,用形近字连线组词,用成语造句,写话,在具体的句子中使用歇后语等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从根本上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些班队活动等,开展如“成语擂台赛”、“与成语交朋友”、“趣味歇后语”、“歇后语故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那么学生就能在活动得到锻炼,有所体会,获得感受,也能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建议一点,由于综合性学习是要开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所以当师生双方的能力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留给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展示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设更多更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从而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14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围绕“假如我会变”,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在故事里,可以自由表达,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知道什么是想象作文,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在本次作文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联系,敢于质疑,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对有突破性见解的学生要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表扬。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非常欠缺。在交流修改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并不是想象不合理,而是语句表达不通顺,或表达的时候翻来覆去。于是我给学生读了范文,让他们听听人家写作的时候是怎样组织语言的,争取字一次次的习作训练中锻炼他们,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15语文园地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苏老师执教《语文园地八》这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园地教学的一个启示,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
苏老师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我的发现”,“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字、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如上述片断一“读读背背”的教学“快点动脑想一想,看看词语中有什么奥妙?”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将词语进行归类,如: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是表示人物外貌描写的词语;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是表示心情的词语;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是描写天气的词语,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等,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