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原因三个部分,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讨论: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深化学生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顺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发展中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教师可联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实际上是为“顺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课文的语境中,“顺利”实际上含有“迅速的,没有任何阻碍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教师应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一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主要讲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动”和“好久”等词语,才使句子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2《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课堂中,我一开始就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明白当时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危险,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三个学生只有尽快离开这口“井”才是最安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险!快上来!一……二……’”,当学生读得比较慢的时候,在生生评价时,就会很明显地看出读的同学在快慢上没有掌握好。而当第二位同学读的时候,又把“危险!快上来!一……二……”读的太快。这时,其他同学就不同意了,这么快三个人根本来不及把三个小铅锤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后,就知道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不然小女孩的话也来不及讲了。又因为课文中用的是省略号。所以到最后同学读的时候是既紧张又在一、二那慢一些。而在读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时,也是一样,很多学生都进入到了那个危险的情景中去了。因此,当一位同学读得比较慢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不对,应该要快一点。原因是时间很紧张,容不得想太多。
本篇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对“如实”一词,学生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课堂上所用的时间太多。如果将此环节浓缩一下,把时间让出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朗读,应该更有效。
2.课堂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和精致一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敲,因为好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就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示范,好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3《一次成功的实验》讲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却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课文内容乍看简单易懂,但细细咀嚼,却觉得很难达落实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是文中的女孩儿不假思索说出的话,其实也是她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如果她当时有丝毫的犹豫,那么实验的结果便是失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这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到处都是唯我主义论。如何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文本,受到心灵的洗涤呢?
上课时,先请同学上台做实验,结合实验,让学生谈亲身体会,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实验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然后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很简单,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重点理解小女孩说的第一句话和“不假思索”一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语,通过她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在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课堂上,当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中已经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拓宽本课的知识,我又进行了延伸让学生课下阅读一些这样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4再一次站在讲台上,依然是忐忑不安的,想把准备好的课好好的讲出来。然而,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为什么老是没有把自己想给学生的东西自然而然的给他们呢?我的困惑或许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改进,才能最终解决。
这节课,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孩子们能够跟着我的思路,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基本上没有发现哪个人在课堂上开小差,或是玩东西。从中我已看出孩子们已经开始接受我,正在不断适应我的方式。所以不管现在我讲课的质量如何,我已经对他们充满信心,我相信自己有自己的优点,一定会和他们一起创造理想的成绩。
当然,上完这节课之后。更多的应该是课后一些不足之处的反思。 首先,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整 ……此处隐藏9813个字……学生的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语。学生通过上文下应该不难理解。我们抓好这几个词语多加扩展,让学生抓住并体会,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在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4《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品格。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准备、实验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到达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本课时,我认为对于本课的理解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突破本课的重点——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到达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如果这时你就是那个同伴,你不服从安排,铅锤能顺利的提出来吗,如果你们就是那两个同伴,你们都不服从安排,实验能成功吗?所以这次成功靠一个人行吗?靠两个人行吗?它需要三个人“团结合作”。学生理解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团结合作固然很重要,但是,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先人后己的思想更为重要,这也是此次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遇到危险时小女孩先抢着往外逃,把自己排成第一,其他两位同学排在最后,实验还能成功吗?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课文体现的两点教育理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课文中的语言虽然简短,也是体现小女孩的先人后己的思想,我在引领学生体会的时候,感觉读得还不够,下一步还需继续琢磨怎样引领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达到更好的理解课文的目的。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5【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设计多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教师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读着听着,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检查自学情况,理解“如实、不假思索”的意思。
3、指名读文,评议正音。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⑴ 什么人在做实验?
⑵ 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 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四、写字指导
1、将部分生字进行归类,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发现:
绳、险、俩、堵 左窄右宽。
瓶、顺 左右同宽。
2、范写:瓶、系、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理解?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⑴ 同桌讨论。
⑵ 抓住重点语句,全班进行交流。
①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预设:
生1:实验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女孩很机智和果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能够很快的作出安排。
生2:是的,其他两位同学也很配合,没有争第一或第二,他们的配合很默契,很有团结合作。
生3:还有,小女孩有着先人后己的精神,她把自己排在最后面。
②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抓住“不假思索”理解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
③ 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⑴ 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⑵ 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引读最后一段话
抓住“激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课题“成功”的内涵。
四、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写。
【教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先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一读课文就解决了,然后我就抓住课题中的“成功”这个关键词进行引导,让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有关句子,因为学生不能离开文本单方面的进行述说。学生读了这些句子有的抓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说“因为小女孩让别人先出去,先人后己。” 也有的抓住“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这句话说因为他们很有秩序,也有的说其他两位同学听从指挥,有的说他们很讲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