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学职业规划模板集锦7篇
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相信大家都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接下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了。那么职业规划书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职业规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职业规划 篇1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做事是很认真,比较追求完美的人。我想这一点对于我自己来说无论做什么工作首先我都会对自己负责,而且我也会保证我无愧于每一份工作。可能我不会是超级优秀的人,但是我会将事情尽力做到优秀,有时偶尔可能会挑剔,对细节要求完美,但是我想这对于以后工作也会是一个加分吧。
我一直都是一个乐观的人,很热情、爽直,典型的东北女孩的特点,这对于我以后和人接触也是很有力的一面。我觉得自己很不适合官场上的生活,我也从来没想过从政或考公务员。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因为我不喜欢很单调,几点一线的那种生活,记者可以不用拘泥在一个办公室里,而且可以帮助别人,将不良现象公之于众,为人民服务也是很不错的一个工作,而且作为无冕之王我们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百姓服务,这也是我学习新闻的一个目的。
二、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分析
我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适于报考新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如果想直接工作可以到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从事编辑、采访、写作、摄影等业务工作和新闻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以及国家机关、行政宣传部门、企业公共关系部门的专业工作。
如今社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高度发达,通过各种传媒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那些奔波周旋于各大新闻事件中的传媒记者,在无冕之王的桂冠下,开始成为社会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亮点。在网络上的21世纪最具前途的职业调查中,传媒记者以较高的认同率位居前十位之列。接受系统的新闻学高等学历教育无疑是成就无冕之王的一条重要路径。
最近几年也虽然出现很多对于记者、主持人都很不好的事,但是学习新闻的热情还是一直很高,各地方分数线也是居高不下。现在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更是杂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却是专家。因为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新闻专业教学方案很难做到跨学科、跨专业。学生在完成新闻学原理、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写等基本的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一系列必修的课程,留给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学分、自由使用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跨专业选课基本上成了无法实现的空话,通才教育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新闻实务界对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媒体需要的是既能采写、又有创意,既会新闻、又懂管理,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复合型新闻人才。高校的培养目标同市场的需求有不小的距离。但未来是一个信息型社会,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记者编辑等人才需求也会增加,尤其现在网络平台逐渐兴起,这里也会需要更多的新闻人才。
三、职业选择分析:
1.编导
编导分为很多种,例如有电视节目编导,影视节目制作编导等。
电视节目编导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
影视编导是指现代各类媒体方面的复合人型、多功能专业人才,重点是将艺术与技术的创新结合,具有较强策划与制作能力的影视,晚会以及各类综合活动编导人员,能全方位的将以下的内容的形象语言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并指导团队(演职员)进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
作为编导,要能正确选题、构思、排前统筹,排后的审查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以光线传媒为例,光线传媒便是一个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但就它制作的《娱乐现场》节目总计就已发行达600个频道,其官方的网站挂有常年招聘节目撰搞及节目编导的启事。目前,我国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1500余家。在电视栏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运52》《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等都是由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
而且定义的这两个工作我都很喜欢,我也具体搜过他们所要做的工作,职能等,我想这个工作是我很中意的。对于我父母来说,无论我做什么决定,我选择了什么行业,我相信他们都会支持我的。我的父母都是很开明的人,都很尊重我的意见,所以我一旦决定,我想他们也会尽力支持。我认为我很有创意,所以选题来说我有信心,在整个统筹过程中,我想我也有能力做到很好。对于整个节目的定位,掌控来说我想我也比较有能力。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些都是很需要的,而且那些数字化设备我们这些学习新闻的人都是去努力学习应用的。有的技术我现在还不具备,例如一些制作的过程等,我还从未接触过,流程也不知道,但是一旦决定我就会努力做好。总的来说,这还是我比较向往从事的行业。
2.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XX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
我个性比较开朗,对于跑新闻也比较喜欢,这对记者编辑都很适合。我家里人也很支持我做记者或编辑。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我想这方面是我很欠缺的,我的文采需要提升;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我是学习新闻专业的,这方面我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我计算机只会些很基本的,这方面我想我是尤其要加强的,以后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我想计算机已经成为应聘者所必有的技能。
3.刊物编辑
在网络时代,现实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而且现在传统媒体也是仍占有一席之地的、。
这种工作要求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有时还要具有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有时还会要求具备医学、法律、经济等知识。因此,不仅熟悉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某行业比较有专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最有优势,通过这个我想这会是对我的一个提醒。因此我觉得我们更有一专多长,去努力学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对我来说在以后的应聘当中会助我一臂之力。
我如果从事编辑行业或记者,我首先想去的就是时尚类的杂志社,我可以说非常喜欢,我也认为自己对这方面又很敏锐的直觉,而且自己也是极为感兴趣的,也许现在传统媒体已经走下坡趋势, ……此处隐藏11021个字……期兼职、实习以及一些志愿者活动都会使你得到最直观的信息。
继续拓展你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知识,将所有你感兴趣的职位和行业做一个列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更多的关于职场的信息并研究其它相关信息。有机会的话和那些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兴趣并且在相关行业工作的人进行交流,或者在这个职位上与一个专业人员共事。还可以参加其它与职业相关的活动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行业以及整个职场。
“职场便利贴”源于台湾三立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指的是工作上配合度极高,忙于处理例行性事务,但工作效果又时常被老板忽略,升官加薪都无望的小人物。
职场便利贴 - 词汇由来
职场便利贴 “职场便利贴”是台湾三立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创造的新词汇。这部收视率爆红到引起《纽约时报》关注的片子,其主角就是一个“便利贴女孩”,据说这类女孩是一种盘踞全亚洲的女孩类型。
偶像剧文案是如此描述的:这种女孩,朴素、简单安分、愿望也小小的,从来就不是什么Somebody,也不期待变成一个Somebody。功能小小,但是又不可或缺,就像是一张随手可撕的便利贴,不起眼也不特别,但你的身边一定有她! 她从小就很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一直很努力地要对别人好,只要有人给她一点点回应,就很容易喜欢上对方,故事就从她那段“贴来贴去”的爱情开始。
这种人仿佛是为职场英雄的“便利”所存在,总是被指派做附加价值最低、又不得不做的任务,他们可能工作很努力,但却无法产生相对应的成就感。
职场便利贴 - 族人口号 平凡没什么不好,平凡才最有力量!
没有个性就是我的个性!
便利贴女孩的韧性是打不倒的!
今天不做便利贴,今天要做强力胶!
职场便利贴 - 现实情况 根据台湾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调查,职场上有高达7成的上班族认为自己具备多项便利贴族的特质。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列举了便利贴族的9大特质:包括高工作配合度、帮别人比求助于人多、很在意别人看法等。调查显示,有高达96%的上班族自认为拥有一项便利贴特质,70%的上班族认为自己符合4~6项,算是“准”便利贴,更有20%的上班族自评9项特质完全符合,堪称为办公室最苦情的一群人。
调查也显示,有65%的上班族不愿意沦为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便利贴;77%的上班族乐于有个便利贴伙伴,因为便利贴不会成为工作上的竞争对手,又可把不想做的事情丢给他们做,占小便宜。
具有便利贴族特质的上班族,适合从事什么职位?有近一半受访者认为,秘书、柜台接待最适合;其次为行政、人事和总务、电话客服。可见便利贴型的小人物适合从事繁琐、较无专业技能,且重复性较高的例行性事务。
台湾人力银行副总经理吴睿颖指出:对于30~40岁仍旧是便利贴族的人来说,他们的个性倾向保守,职场性格多半安分守己、不爱变动。并非职场新人的他们应该提高专业技能,提升附加价值。否则附加价值太低,容易被人忽略,劳心劳力但升迁无望,终究沦为穷忙一族。 职场便利贴 - 存在优点 便利贴族的形成与自小的家庭教育有关,有不少父母都会教育孩子:在社会中要多为他人着想,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因此助人为乐的观念在便利贴族脑中根深蒂固。其实真正的便利贴族并不认为充当便利贴有多么不愉快!他们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乐在其中,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
有不少人批评便利贴族:没个性、太懦弱!从性格上来说,没有十全十美的性格,便利贴族有很多优点,他们适应性强,更容易被社会所接纳。
这个世界根本离不开便利贴,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将军,更多人只能是小兵。
职场便利贴 - 职场建议 职场新人免不了要成为便利贴的角色,关键是要调整好心态。新人刚到公司,给领导倒水,帮同事复印,并不算分外,做好小事情也很重要。新人资历浅,工作量不满,帮别人做事很正常。关键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做。如果认为:我拿我的薪水,做好我的工作就好了。其实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职业心态。
请善待便利贴族,道理很简单:当你对便利贴族习惯后,如果有一天找不到他,你就会发现,原来这张薄薄小小的便利贴——很重要!时下,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就是便利贴族,但其实:真正的便利贴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职场便利贴 - 相关评论 资深心理专家伊凡和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她指出:便利贴族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多!
时下很多人并不认同自己的便利贴族角色,因此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便利贴族。便利贴族不必悲观,表面上他们卖力又不讨好,但这只是暂时的,经过努力由便利贴族转化为成功人士的比比皆是。同时,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便利贴族,有了他们我们工作生活的氛围会提升很多。
问题主要来自于不认同自己的便利贴族身份,或者特别在意便利贴族身份的这群人。你们要想想为何自己对便利贴族持有批评态度?比如看不起便利贴族,认为:不懂得拒绝他人就是懦弱的人,请反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偏差?还有总把别人当便利贴的人,也应该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些过分?便利贴族难道不值得我们珍惜?
在职场中,便利贴族很受欢迎,即使便利贴族缺乏创造能力,BOSS也不会过于苛刻。BOSS认为,认真做琐事,说明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才会给他更多机会。便利贴族靠着勤奋和诚恳打拼出自己天地的例子举不胜举。
“提前下班”这种现象想必大家不会感到陌生,许多人有过提前下班的经历,只不过提前的时间不同罢了。有人可能是提前一小时,有人或许提前半小时,也有人也许只是提前一两分钟。然而不管提前的时间是多少,终归是提前。
提前下班在许多行业都是存在的。而且我们会发现,提前下班更多地存在于国有单位。
有的国营单位待遇高,福利好,工作时间也不是很长,每周还享受双休,这样的工作应当说是很不错的呀,作为员工理应努力工作才是。然而,生活中却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甚至牢骚满腹。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提前下班似乎便变得“情有可原”、“理所当然”了。
实际上,这样的员工是绝对不能算好员工的。也许他们会说,提前一点时间有什么关系呢?但如果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提前下班绝非是一件小事情。
提前下班,很多时候提前的时间并不会很多,有时甚至就是几分钟,然而,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它所折射出来的内容却有很多。通常有提前下班这种坏习惯的员工并不会很多,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会给周围的工作人员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可能学他们的样,也提前下班。久而久之,这样的队伍必定越来越庞大。
试想:如果每个工作人员都养成提前下班的习惯,那么结果会怎样呢?这样的行为事实上无视所在单位的纪律与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谓的规矩,即所谓的制度,只有人人遵守,才可能产生它的作用与功效,反之,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绝不提前下班,因为这是一种良好的职业品质与素养。因为不提前下班,才能使我们的企业与单位显得更严谨;因为不提前下班,才能使我们的团队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也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规律,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