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的实习报告集合7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理的实习报告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的实习报告 篇1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xx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地理的实习报告 篇2一、实习内容
1.实习时间:2x14年10月26日--2x14年10月31日
2.实习地点:桂林旅游风景区(包括桂林市旅游区、漓江旅游区和阳朔旅游区)
3.指导老师:魏新玲、张杰云、刘晓莉
4.实习目的:
①调查桂林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人文等状况,分析其旅游资源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②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 ……此处隐藏9476个字……星海广场实习 星海广场位于美丽的星海湾,并由海湾而得名,总面积4.5万平方米,她的设计充分融合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广场中央设有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华表底座和周身都饰有龙,广场中心借鉴了北京天坛环丘的设计方案,由999块四川红色大理石铺设而成,红色理石的外围是黄色
大五角星,大理石上雕刻着天干地支,24节气及12生
肖,广场周边还没有5盏大型宫灯,由汉白玉石柱托起,高度为12.34米,光华灿灿,与华表交相辉映,在广场四周,按照东周、西周以来的图谱,雕刻了造型各异的9只大鼎,每只鼎上以魏碑体书有一个大字,共同组成 “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它由9支鼎托起,一言九鼎,
重于泰山,这一广场显示了大连人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景仰,也表达了大连人对
中华民族的真挚感情,巨大的星形广场又与大海相呼应,有星有海,恰为星海湾的象征,广场内圆直径199.9米,广场外围直径239.9米,从星海广场沿中央大道北行500米是会展中心,南行500米是无垠的大海,中央大道红砖铺地,西侧绿草茵茵,由小黄叶杨组成的图案,每隔20米设一支航标造型的石柱灯,“航向”直通大海。
1.3城市广场和建筑实习
大连市的建市理念是把城市建在广场中,所以在大连我们会发现广场是如此之多。当然,和广场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广场周围的建筑,通过实习特别是老师的讲解我们会发现通过观看建筑可以发现大连市经济中心的转移。同时还看出了我们中国的近代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反映了中国半部近代史,观看的心情是高兴的,同时也是痛心的,高兴是因为能够从城市文化方面来进一步研究大连,痛心是因为屈辱的历史,自己的内心充满了自强的信念。
在大连城市建筑风格各异:有古罗马的柱式建筑,有流行于欧洲的圆穹式建筑,有古老的俄罗斯建筑(俄罗斯一条街)、巴洛克式建筑,有拜占庭式建筑,有日本别墅式建筑(南山旅游风情街),有中国古典式建筑。中山广场是使您可领略到大连建筑特色的一个好地方。这里有表现西方“古典柱式”建筑,整个建筑格外威严、庄重,这里有与“巴洛克”建筑特点相似和吻合的大连宾馆大楼,它采用“柱式”形式,四面转角和窗边,门洞和前庭多采用曲线造型。
劈秀而台雷:这里亦有表现“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外贸局大楼,它有尖形拱门,并采用尖塔造型,给人以高耸轻快的印象;这里还有在屋顶上建筑三个圆形穹窿的中国银行大楼,以及在主顶楼上应用“法国顶”构造的大楼,它们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特点,具有典型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游客漫步于中山广场,看到这里集中了这样一批造型不同而与广场又很协调的精彩之作,会禁不住发出掠异的赞叹。
这里又是大连市的金融中心,这里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信托投资银行等。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有特色的街面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面貌;一个美丽的广场可以显露出整个城市的风采。在大连的众多广场之中,中山广场的规划、构思、整体布局、艺术联想,不能不说特色明显,发人深思,令人遐想。中山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心,直径约二百米,是个文化娱乐兼交通道路引向的星形广场。
周围十幢建筑物与十条放射型道路相兼排列,中山广场虽然只有百年历史,并几经变化,但它的艺术构思、规划布局、建筑风格仍不失其和谐秀丽,典雅隽永,会使人联想起巴黎的凯旋门广场。
1.4金石滩实习
大连金石滩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金石滩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延绵3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被称为“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地质博物馆”、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
金石滩的旅游景点主要包括金石高尔夫俱乐部、金石国际狩猎俱乐部 金石缘公园 金石世界名人蜡像馆等景点组成。金石缘公园位于中心大街东侧,占地13万平方米,其中2.4万平方米的石林景观形成于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纪晚期,长期的海进海退和潮起潮落的变化,使得岩石风华形成了千奇百怪、多姿多彩的石景,似龟似象,被人们被之为海蚀动物园。金石世界名人蜡像馆位于鲜花大世界东侧,欧式建筑风格,一楼为奇石馆。二楼为蜡像馆。
地理的实习报告 篇7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