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3-02-24 08:28:23
有关毕业的实习报告集合七篇

有关毕业的实习报告集合七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毕业的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毕业的实习报告 篇1

一转眼实习生活过去了,回首最大的感受 : 收获 + 喜悦 . 这短短的实习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 , 因为他使我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高。

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原以为实习对于我来说会是很长,但实际却不同。想象收获的东西,真的很多,看看我的工作笔记,一篇又一篇,记别人的事情比自己的还多,也许…… 实习,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惬意,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我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不要半途而废,做事情切忌三分热度。”我信心十足的回答到:“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但在同学、同事的帮助和自己摸索的情况下,我还是完成了这次实习。但我发现,以我们的经验,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

毕业的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期间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重要实践内容。今年三月份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青岛,对这里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专业知识,进一步掌握污水处理工作的实质,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最后通过撰写实习报告,我学会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是毕业实习,主要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工作和协作提高工作能力。在了解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工艺进行核算和评价,并与目前较流行的先进工艺进行对比,找出其优缺点。与此同时,可以了解一下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便于了解自己以后的就业和努力方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实习内容

2.1污水处理厂概况

污水处理厂隶属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发展投资有资公司。该厂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岛(薛家岛)南、黄岛湾畔,总占地面积104亩,服务人口21万,服务面积51平方公里。

目前,污水厂由污水一期、污水二期、污水三期、中水回用项目组成,污水设计总处理能力8.5万吨/日。其中,一期投资6956万元人民币,采用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设计处理能力2.5万吨/日,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中建八局等建设单位于1997年12月建成,1999年9月通过青岛市环保局组织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出水水质要求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污水二期投资45xx.38万元人民币,采用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设计处理能力3万吨/日,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 20xx年6月30日开始试运行,十一月底通过环保局组织验收,正式投入运营。污水三期投资约4500万元人民币,同样采用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设计处理能力3万吨/日,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20xx年1月底开始试运行,6月份通过环保局正式验收。污水二、三期设计出水水质要求达到GB18918-20xx一级B类标准。设计水质指标如下:CODcr≤60mg/L;BOD5≤20mg/L;SS≤20mg/L;氨氮≤8(15)mg/L;TP≤1mg/L。中水回用项目远期设计处理能力为6万吨/日,目前建设规模为2万吨/日,投资1061.22万元人民币,20xx年6月份完工。

为保证污水厂周围空气环境,根据环保要求,污水厂加盖除臭项目于20xx年8月份动工建设,采用生物滤池和土壤滤池相结合处理工艺,工程20xx年12月份完工,总投资约为1100万元,目前正处于生产试运行阶段。

2.2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2.2.1氧化沟法:

生活污水经格栅井中的机械或人工格栅拦截漂浮物后进入吸水井,由吸水井内的潜污泵提升到旋流曝气除砂系统,出水自流入氧化沟,氧化沟出水经配水井进入二沉池,二沉池出水排放。二沉池内的污泥考重力进入集泥井,回流污泥泵将回流污泥提升入氧化沟,剩余污泥泵将剩余污泥提升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自流入污泥泵井,再有污泥提升泵提升入储泥池,储泥池内污泥再由污泥脱水机房内的螺杆泵提升入带式压滤机,压滤后的泥饼外运。

2.2.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是通过活性污泥与污水形成的混合液,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痛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课溶解的有机物将被细胞吸附和吸收进入细胞原生质内,并在胞内酶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污水中悬浮物和娇态有机物被吸附后,先由微生物在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溶解性的低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部,通过这样相互转移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有机物分解,污水得到净化,心底呃细胞无知得以合成,活性污泥数量不断增多。将悬浮在废水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分离即可得到净化的污水。

2.2.3 A2/O法工艺流程

A2/O工艺或称AAO法工艺,工艺流程简单, A2/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有机物氨化,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分解释放出磷,缺氧区中反硝化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的硝酸盐以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好氧区中聚磷菌主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贮积。污水在流经厌氧、缺氧区有机物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利用后浓度已很低,有利于自养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

A2/O法是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优点是工艺简单,总水力停留时间比其他工艺短,不需要外加碳源。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的污水与污泥分离,厌氧和缺氧段在运行中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工艺流程简洁污泥沉降性能好。缺点是除磷效果受到污泥龄、 回流污泥中的溶解氧和 NO3--N 的限制, ……此处隐藏9707个字……继获得成功。小型尿素装置的生产呈现出产量增加,能耗降低,产品质量提高的可喜局面。

目前我国大型厂多采用的是二氧化碳气提法和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小型厂绝大多数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水溶液全循环制尿素是指将尿素合成反应后的物料分段减压;加热使其中未反应的甲铵分解和游离氨解析出来,并逐段将氨和二氧化碳冷凝成液氨和吸收成氨基甲酸铵水溶液,用泵加压返回合成系统中去循环利用。水溶液全循环法制尿素一般可分为:原料的压缩和净化、尿素合成、循环吸收、尾气吸收与解析、蒸发和造粒几个工序。本次认识实习报告所分析的为年产大约在4万吨左右的小型尿素生产厂的大体流程。由于水溶液全循环法有大概三种形式,以下做出比较分析及选择。

1、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中,未反应物经三段分解、三段吸收,流程较长,分解消耗热能较多;分解器冷凝温度低,在吸收冷凝循环中放出的热能都需要用冷却水带走,未能得到利用,只有一段分解气的少量热量用于一段蒸发,能耗高。

2、改良C法采用较高的合成压力和温度,并取较高的氨碳比和较低的水碳比,转化率高,降低了分解循环吸收的负荷。但热回收利用不高,总能量消耗低于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

3、UTI热循环法采用等温合成塔,二氧化碳转化率高,减少了循环甲铵量和下游设备尺寸。原料二氧化碳有40%进入中压系统,节省压缩耗能。另外采用工艺物料之间互相换热,除第一分解器使用外供蒸汽外,其它不借助中间蒸汽,所以热能充分利用。

所以本次认识实习主要分析UTI热循环法制尿素的流程与主要设备分析。

在此次研究与实习中能让我们对工厂的生产概况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能培养我们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还使我们能对书本上的知识增加感官认识,能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

由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新式与老式生产流程中做了比较与分析,所以反反复复做了大部分的修改,如有不妥之处望老师指正,敬请见谅。

原料及产品的物化性质

本实验报告主要分析UTI热循环法制尿素。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氨。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其比重约为空气的1.53倍,临界温度为31.06℃临界压力为7.35MPa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与强碱有剧烈反应,在一定催化剂及条件下还能参与多种化学反应。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可作致冷剂。尿素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机无臭无味。密度1.335g/cm3。熔点132.7℃。溶于水、醇,不溶于乙醚、氯仿。呈微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氰酸。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尿素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于肥料,饲料和工业原料。下面介绍尿素的物料流程和主要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小型尿素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

尿素的生产方程式:2NH3+CO2=(NH3)2CO+H2O+Q

一 原料的压缩和净化

原料二氧化碳有60%进入合成塔,其余40%进入中压系统,起提气剂作用,最后以甲铵液形式送入合成塔。原料液氨在泵出口加入少量钝化空气,经预热后有70%自合成塔顶进入盘管,其余30%则从合成塔底引入,保持全塔平衡。

二 尿素的合成

合成塔出料减压至2.6MPa(绝对压力),进入液体分布器6,进行闪蒸,将合成出料先行气液分离,液体则减压到2.3MPa(绝对压力),进入第一分解器7,第一加热器8和第一分解器9,气液再次分离。第一分离器采用CO2气提。出第一分离器的液体减压到0.2MPa,进入第二解析器10和第二分离器11.此处得到已相当纯净的70%尿液,再进入尿液浓缩器12,被蒸发浓缩到86%~88%。从分离器即可得到液体尿素产品。

三 循环回收

从第二分离器出来的气体进入第二冷凝器,将不冷凝气体中微量氨回收后,惰性气体排入大气。出第二冷凝器的液体是稀甲铵液,经回流冷却器5放出一部分热量,再至第一分解器壳侧,与第一分离器来的气体混合。这些气液混合物经第一分解器7、第二分解器10、尿素浓缩器12、甲铵加热器14、氨回热器15,最后在第一冷凝器16中用冷却水冷凝为浓甲铵液,由高压甲铵泵18加压,再经甲铵加热器14返回合

成塔。

四 尾气吸收与解吸

从第一冷凝器分出的气体包括惰性气体及与他平衡的氨气,在惰性气体洗涤器17中被冷凝吸收。冷凝吸收的氨水返回第一冷凝器,回收气体中微量的氨后排放入空气中。收集在冷凝液收集槽中的冷凝液送水解解析系统回收其中的NH3和CO2,废液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五 蒸发造粒

从分离器送来的熔融尿素由熔融泵送往造粒塔顶部的旋转喷头进行造粒。造粒塔底部得到的成品颗粒尿素由皮带机送包装楼称量包装。

水溶液全循环法制尿素工艺流程简图

1-CO2压缩机;2-空气压缩机;3-高压氨泵;4-合成塔;5-回流冷却器; 6-流体分离器;7-第一分解器;8-第一加热器;9-第一分布器;10-第二分解器;

11-第二分离器;12-尿液浓缩机;13-浓缩分离器;14-甲铵加热器;15-氨回热器;16-第一冷凝器;17-惰性气体洗涤器;18-高压甲铵泵;19-低压甲铵泵;

20-第二冷凝器;21-尿素产品泵

塔设备的分析

塔设备的作用是实现气(汽)—液相或液—液相之间的充分接触,从而达到相际间的传质与传热的目的。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塔设备为:填料塔、板式塔。

尿素合成塔是生产尿素的关键设备。由于尿素生产系统中大部分都是尿液或NH3-CO2-H2O三元溶液,它们熔点都比较高,如果使用板式塔极易反应结晶堵塞,会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为了稳妥起见,在尿素生产中的塔设备常采用填料塔。填料塔具有如下优点: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力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

在本流程中尿素合成塔的,尿素合成塔的操作条件是压力20MPa,温度190℃,氨碳比4~4.2,水碳比0.86,二氧化碳转化率可达74%。该合成塔是一个内部换热室的等温反应器。它是由壳体、热管和隔板组成的。热管作为主要的传热元件,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装置。其工作原理为:二氧化碳、预热了的液氨(含有钝化作用空气)和返回的甲铵液一起自塔顶进入设备塔内的盘管中,进行合成甲铵反应,并放出热量传到盘管以外。盘管的下端形成开口的罩式分布器,反应液自此流出,又与一部分液氨混合,在从下而上流动,此时进行甲铵脱水的吸热反应。这样盘管内外热量匹配,最后达到塔顶。

此种管壳式换热塔设备在设计与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流体流径的选择,要注意管程和壳程各走哪种流体。它的主要优点是传热面积大,传热系数高,流体流动较快,物料停留时间短,耐高温,高压,结构简单。这种塔在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一般在制糖工业,合成氨工业上也有应用。此塔在UTI热循环法制尿素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关毕业的实习报告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