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实习报告

时间:2023-02-21 08:28:02
材料类实习报告汇总八篇

材料类实习报告汇总八篇

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材料类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材料类实习报告 篇1

实习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大二下半期的16至18周

实训地点:复合材料实训基地

实训目的:

实习学生:

实训总结及感受:

实训第一周真心有点累,早上8点中既要进行整队,迟到的人要处罚,我感受到了我们是不是进入企业了.有点和平时的习惯不一样了,而且实训期间是世界杯开赛期间,很想看,又怕影响第二天的实训,纠结纠结啊.呵呵在这样的期间我们感觉学到的东西好像更多了,感觉很充实而且学习也很有劲,就好像世界杯比赛中的进球样,很难进一颗,但还是努力的想去拼搏,而我们第一天就做的是模具的清洁和保洁,我们组对于模具的清洁不重视.制成的第一件制品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是脱模下来后一看才知道有多粗糙,,老师说我们用的模具的表面和制品与模具的贴和面是有影响的.

我们总结了下有几点,

其一:就是要先粗后细,先用粗砂纸打磨,二打磨前要把用于大真空袋的胶除掉,其二:每打磨一次要清洁一次不然粗砂上掉下的颗粒会影响下一次的打磨,其三:打磨后没有用时要保护好避免损伤.

第二个问题就是树脂胶液中气泡的处理,要处理不可避免的要了解到气泡的来源,第一是树脂胶液的搅拌卷入空气中的气泡,第二是树脂的黏度太高和纤维的浸润性.第三是层与层之间的气泡.排除气泡的方法第一是通过合理地搅拌树脂与固化剂,第二是用真空对配好的胶液进行排气,第三是刷胶时注意自己的力道和刷胶的方向。

我们做的第一件复材制品是一颗曲型板,那里面的气泡很多感到很沮伤,当老师给我们看上一届学生做的时,我们感到好受多了,因为我们在进步,我们比上一届好多了,我们有总结了些许经验,我们的下一届学弟会比我们更好,这就需要不断地传承,不断的总结对于怎样减少气泡的方式我们试了很多有通过增加吸胶材料增加脱模布,改变刷胶方式,改变树脂与固化剂的配比等各种方法,到后面我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来和前几次对比得出了一些结论,我们第六小组更是得到了气泡最少制品。接着我们做了加强筋的曲面板,而曲线板内的加强筋有需要自己去设计怎样能更好的是曲型板的各方面的力学性能加强,但要使纤维树脂去加强筋更好的贴合,那就要处理好内圆角的圆角和圆半径大小,等各种问题,还有加强筋的蜂窝结构加强要注意树脂含量不要过多等,一般是在铺好下面的等胶干些再放蜂窝结构后再放纤维但注意不要用过多的胶液。我们做了很多大中型的制品,如船和机身等,对于制作机身大制件因为其本身面积较大睡衣需要团队配合,不仅要一边配胶,还要一边进行刷胶排气裁剪等,要住以用胶时间,因为第一次我们组就是应为用脚时间过长,导致没办法刷第二层的纤维布了,成了一个废品,还有就是要住意在摆放真空排气管是要注意不能影响制品的表面光洁度,在打正袋时注意检查有没有漏气,要没有褶皱等这些都为影响制件的质量,脱模材料我们学了三种意一种是涂抹蜡,另一种是喷涂膜剂,还有一种是脱模布。在涂脱模蜡是要注意一定要涂抹均匀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影响制件表面的光洁度,涂抹过少脱模不易,容易损坏制件,而以前我们没用过脱模剂,用的是国外产品,我们小组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翻译知道了这种喷雾式脱模剂的用法,是先均匀喷一次后过几分钟再喷一次,反复几次在模具表面形成一成极薄的膜,达到脱模的效果。而最最简单的是用脱模布,比制品稍微大一些,固定在模具表面,这样可以减少制作时间,因为可以不用打磨模具,不用等待过长时间。制作船体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因为我们不能够很好的处理菱角和气泡的缺陷,不知道在哪里裁剪更有利于制品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提高。后面我们发现要处理好这些问题,要事先就知道纤维的走向做好铺层的构思,还有就是裁剪要最好使制品的不贴合面或有褶皱的地方裁剪,并做好纤维预埋,是纤维布会更好的贴合磨具表面。我们小组更是发现脱模很难,我们通过增加脱模剂的用量,但效果不是很好,后面我们才发现是因为我们没有预埋纤维丝,使得纤维布陷入磨具的缝隙造成脱模很难。我们要注意的是脱模手糊制品的产品不能用铁制的脱模具去脱模。要用木质或塑料制的脱模器材,而且不能用蛮力去敲,挖,戳等,因为这是最容易使磨具和制品损坏的操作,我们应该通过慢慢的去起,一点一点的破坏制品和模具制件的应力,旋转式的去起,达到无伤脱模的效果,手糊成型工艺过程是:先在模具上涂刷含有固化剂的树脂混合物,再在其上铺贴一层按要求裁剪好的纤维织物,用刷子和压辊,还有刮刀压挤织物,使其均匀金浸渍并排除气泡后,在涂刷树脂混合物的第二层纤维织物。反复在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所需要厚度为止。然后,通过抽真空或施加一定压力使制件固话=化(冷压成型),有的树脂需要加热才能固化(热压成型)。而我们手糊制品需要抽真空的产品我们要注意打真空袋,以是导气管的预埋.透气毡,吸胶材料,隔离膜的铺放顺序,应为抽真空的缘故,我们要住辅助材料的边角不能覆盖至制品上,因为受压会使制品表面有压痕影响之间的工艺性能。一般的是隔离膜在制品的表面,然后是吸胶材料,最后是透气毡,而打真空袋是要明确以不能能漏气也就是要保证真空袋通过腻子胶条和模紧密贴合不漏气,另外一个是要是真空袋抽正空后要与模具和制品紧密贴合不能有褶皱。手糊成型的有点很多,如其一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只需要简单的模具,工具,投资少,成本低。其二生产技术易掌控,人员只需经过短期的培训即可生产。其三复合材料产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其四可以与其他材料同时复合制成一体和对于一些不宜运输的大制品等。缺点就是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生产环境差,气味大,加工时粉尘过多。不能用来制造高性能产品,生产效率低下。这是我感受到的,我对于手糊成型的理解。我们不仅要提高制品的工艺性能,更要减少制品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工做卫生的环境条件。注重团队合作,时间的分配,设计的和理性的。

而手糊成型完了就接着是热压罐成型工艺过程:

一,模具的准备。模具要用软质材料轻轻搽拭干净,并检查时候漏气。然后在模具上涂布脱模剂。

二裁剪和铺叠。按样板裁好带有离型纸的预浸料,剪切时必须注意纤维方向然后将才好的预浸料揭去离型纸按照规定顺序和方向铺叠,每一层要用橡胶辊等工具将预浸料压实,赶出空气。

三组合和装袋,在模具上将预浸料胚料和各种辅助材料组合并装袋,应检查真空袋周边是否良好。(打真空袋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打耳朵的情况,而我们要是耳朵不漏气,更好的是先打好耳朵在进行密封装袋)

四热压固化,将真空袋系统组合到热压罐中,接好真空管路,关闭热压罐,然后按确定的工艺要求抽真空、加热、固化。最后就是出罐脱模,固化完成后,冷却到室温后,将真空移除热压罐,去除各种辅助材料后进行修整。

典型的热压 ……此处隐藏13928个字……成形原理等课程增加实验课时,强化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逐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实践环节教学效果。

四、突出模具数字化设计应用能力培养,完善和成熟CAD、CAE、CAM、CAPP(概称CAX)技术及应用课程体系

使学生掌握以三维设计、数字模拟仿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代表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产品数字化模型,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装备及模具设计、工艺分析计算、数控加工、模拟仿真等并行设计制造、平行作业的先进成形技术。通过模具企业调研,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要,该课程涉及检测设备应用,检测数据处理及产品、工模具的评估等。将新增逆向工程、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等实用课程。

五、建立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的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课外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内容、规格等顶层设计的理论层次。具体方案设计结合“专业、职业、创业、创新”等元素的渗透,实现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的优化。将专业和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延伸到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以大赛、讲座、资质认证培训、研究项目为主要载体开展。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形成的优质硬件教学资源(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师科研资源(项目、学术报告、自制设备)、企业行业提供的学习锻炼资源(竞赛、假期实习、赞助活动)、学校各种平台提供的软资源(社团组织、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学术活动等)及班级资源(自我研究与学习,小组项目完成、活动的积极参与)等达到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改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氛围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解决卓越培养计划中学生企业实训若干问题。完善实验室硬件建设,健全实验室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探索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及青年教师下实验室制度,结合现有实验设备,推进实验(训)项目改革,积极开发专业综合实验周项目。探索在“产学研”平台的基础上开设更多校企合作课程,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教材讲义,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炼出来,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上,采用“专家课堂讲座+车间现场教学”的模式,把理论讲解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工程意识,营造良好的工程氛围。针对卓越培养计划中学生企业实训环节,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问题、企业实践环节管理问题、学生考研究生问题、企业对学生无计划安排岗位并且不轮岗问题,学生出现工伤如何解决问题、企业是否要支付给学生用工报酬问题、实践期间企业实践长效运行及保障机制问题、学生企业实践期间所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界定问题。此外,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开展考试方法改革,突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采用大作业、项目考评、技能考证与竞赛、平时成绩+综合测评等方法,分阶段、多层次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等。

七、结语

通过模具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专业内涵建设上充分体现技术进步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特别强调“数字化”和“工程应用能力”,突出模具数字化设计应用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材料类实习报告 篇8

一、首先对船体玻璃钢进行简要介绍:

1.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或FRP),由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经复合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功能型复合材料。

性能特点:密度小,强度大,瞬间耐高温特性,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及不易导热性、电绝缘性,但硬度还是比不上钢铁,当然这是复合材料的通病了.

所以易做船体或游艇外壳。

2.对树脂的认识:

⑴按分子结构:邻苯型、对苯型、间苯型、双酚A型、乙烯基型。

⑵按功能:阻燃、耐热、光稳定、耐候、通用型等。

昊天船艇公司用的就是多种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是复合材料生产中用量最大的树脂,由含有不饱和键(固化时不饱和键打开交联)的多元酸及多元醇反应生成。

不饱和聚酯树脂:196#不饱和聚酯树脂,SR-1水溶性聚酯树脂,23#聚酯树脂,低收缩聚酯树脂,模具胶衣,固化剂02#,脱模剂01#。

用于玻璃钢、纽扣、家具、雕塑及防腐。

3.玻璃纤维及制品:

⑴玻璃纤维:EC9-32,EC9-32×3,EC-96×5,EC11-20xx等。

⑵玻璃布:EWR800,EWR700(单向布),EWR600,EWR400,EW170,EW13#等。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游艇模具)成型工艺:

当然这一块公司并没有过多介绍,相对而言公司的手糊成型工艺较为简单,只是耗费劳动力而已.

1.热塑性树脂挤出成型工艺:

⑴挤出成型工艺是借助旋转螺杆的推挤,使处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呈熔融流动状态的热塑性物料连续地通过一个口模,然后降低温度,硬化定型,得到口模所限定形状的复合材料型材。

⑵热塑性复合材料挤出造粒及应用:目前挤出成型主要用在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造粒和型材生产两个方面。在热塑性树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短切玻璃纤维,进行预处理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和特制的复合机头进行挤出造粒。该粒料即可用于注射成型最终使用产品。不同树脂基的复合材料,有着不同的使用场合;如无梭织机的剑长,剑轮和气象部门使用的高刚性、耐老化、耐大气腐蚀的测风气件等。

⑶双螺杆挤出机作用:强制输送、混合作用、自洁作用、压延效应。

2.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SMC模压、缠绕、拉挤、RTM、手糊成型、不饱和聚酯加工及玻璃纤维拉丝。

⑴树脂生产工艺

⑵纤维生产(玻璃纤维):

我国玻璃纤维生产,中碱纤维:无碱纤维=2:1。

⑶玻璃纤维分类:E—玻璃纤维(电绝缘性,无碱玻璃纤维)

C—玻璃纤维(耐化学腐蚀性,中碱玻璃纤维)

A—玻璃纤维(高碱玻璃纤维)

S/R—玻璃纤维(高强度)

M—玻璃纤维(高模量)

AR—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

D—玻璃纤维(低介电)

⑷手糊成型: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室温固化的热固性树脂(就是游艇外壳),将玻璃纤维及其织物等增强材料粘结在一起的一种无压或低压成型方法,这就是公司的主要工艺.

⑸SMC模压工艺:将一定量的模压料在金属制件的对模内,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压制而成的玻璃钢制品。

⑹树脂传递模塑RTM

⑺缠绕工艺

⑻拉挤工艺:玻璃钢拉挤型材是以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配合一定助剂,经拉挤工艺连续生产的一种型材。

学习感受:在对复合材料定义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了复合材料的种类,制造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分类。对参观的工厂情况有了大致印象。

《材料类实习报告汇总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