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夺冠》观后感(精选23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夺冠》观后感 篇1“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我们重提女排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
这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前行的征程永远都不会一帆风顺,实力有长有消,过程有起有伏。在高处不因胜利而沉醉;在低谷不因暗淡而迷失。30多年间,中国女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里约起初也是一路低开。然而,也正因此,“女排精神”才更显出其可贵。因为,只有永不言弃的人,才有资格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有永不言弃的民族,才可以真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这是团结一心的精神。集体项目,“团结”是制胜的核心要义。“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中国精神中,积淀着集体主义的传统;女排的战绩,也包含着集体的力量,恰如主帅郎平所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
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面对每天琐碎的工作,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惫,会因为铺天盖地的单据而想逃避,甚至在厌倦期产生时想要放弃。《夺冠》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铭记初心,牢记使命,用女排执着、团结的精神激励自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繁琐、枯燥的工作内容做对,做好,要有踏石留痕,抓铁留印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的交付自己的业绩成果,不负所托,不辱使命。
致敬女排精神,学习女排精神,执着拼搏、永不言败,我们要时刻惊醒着、时刻准备着、时刻行动着。
《夺冠》观后感 篇2今天,妈妈带我去瑞立外滩电影城看《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
一位陪打教练陈忠和因工作需要加入了中国女排,里面有一位队员叫郎平引起了他的注意,郎平的刻苦让这位教练惊叹不已。中国女排成员们每天挺着伤痛争分夺秒地训练,看着她们流的血和汗,将青春好年华奉献给了枯燥又残酷的体育事业,我就忍不住眼眶湿润。也正是因为她们的刻苦训练,她们为国家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
后来,因个人原因,郎平任教于美国女排队教练。而陈忠和也成为了中国女排队教练。这一战,中国队输给了美国队。而中国人从此把她骂成了汉奸。此时的郎平心里百感万千,其实我能理解她的苦。
因为背负着希望,因而背负了压力。80年代五连冠的奇迹,是奇迹,更是年轻女排队员们的压力。郎平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使命,毅然辞掉美国的任教,回到中国队任教。郎平一改以往的训练方式,给予女排队员大大的鼓励与支持。我觉得郎平可真是个深谋远虑的教练,更是个坚强有耐心的中国女排队员。中国女排队员在她的训练下,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听爸爸说,我们中国女排的成绩是辉煌的,国家队女排能令外国人闻风丧胆。我不禁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夺冠》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我相信,真实生活中的郎平一定更坚强、更厉害。中国女排也一定更强大。女排精神永不褪色。即使我们生在郎平退役后的90年代,即使五连冠时郎平的传说都是父母告诉我们的,即使以后我们只能从大人的口中得知这个传奇,但我打心底里相信,这个故事永远不会泯灭。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英雄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夺冠》观后感 篇31月19日,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片尾曲发布,王菲那英两位乐坛天后联袂献唱#生命之河#,美妙的歌声娓娓道出几代女排的心声,也让更多人想去影院重温振奋几代国人的女排精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开始,中国女排有辉煌也有低谷,但女排姑娘们始终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更成为鼓舞以苏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奋勇拼搏的楷模。
传承不辍,坚守自己的未来
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中国女排精神开启传承;1990年,张近东创立苏宁,将“执着拼搏、永不言败”定为苏宁的企业精神。30多年来,中国女排无论兴与衰,女排精神从未缺席;而苏宁无论沉淀期还是跃升期,“执着拼搏、永不言败”也始终未变,成为女排精神的最佳企业注脚。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说,“零售服务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苏宁要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既要速度快,又要稳健;既要有敢于冲刺的拼劲,又要有坚韧顽强的耐力;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
女排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女排姑娘对冠军信念的执着,不管是“铁榔头”郎平领衔的60后队员,还是90后为主力的全新铁血队伍,都对胜利充满了渴望,激发自身砥砺前行。在苏宁,从60后到90后的苏宁人,都展现着“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服务消费者领域,苏宁持续深耕细作、开放融合,将“服务是唯一的产品”理念贯彻到了自身的每一个动作,成为每一代苏宁人“执着拼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夺冠》观后感 篇4前天我看了电影《夺冠》,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老一代女排和新一代女排一路的征程和坎坷。电影的开头把我们拉入在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中,中国女排为了国家,为了体育,为了排球,每天艰苦训练,不懈奋斗,用她们强大的女排精神鼓舞了中华人民!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练带老女排出国参加比赛,和日本队打到决胜局的时候,在14比14最关键的时候,教练对她们说:“现在什么都不要想,只有一句话,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句话激发了她们的斗志,让她们更加团结一致,因为排球是一个团体项目,只有不分你我,才能打败对手。最后,她们用强大的爱国热情打败世界第一的日本队,夺得了冠军!
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举国上下欢心鼓舞,大街上敲锣打鼓,整个中华民族都沸腾起来了。此刻,我看到这个画面,内心万分激动,不停地想喊:“中国万岁!”
经历过辉煌后,中国女排接连败退,特别是当郎平带领的美国队打败了中国队,那时,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五味杂陈。中国女排在这种困难的时候,她们迎来了新的转机,郎平回国了,在新教练带领下,女排开始了新的征程。杯子为什么能盛水?因为它是空的!她们开始学会放空杂念,学习老女排的精神,把排球当作和生命一样重要,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在郎平教练的指导下,重新夺回了世界冠军!
看完电影,我感慨万千。郎平教练,我佩服她的指挥能力和她对祖国、对排球坚定不移的热爱; ……此处隐藏8754个字……,也未挫败她的信心。真的是,失败了太多次后,有时候我都会怀疑自己能不能干成这件事情,但是,她对自己方法的信任,加上训练,最后终于是成功的拿下了冠军。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看成比赛唯一的价值。
大国家时代,广挖人才,聘请外国教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更具有国际视野,更能给中国女排带来新东西新活力。
去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吧,人生不仅仅是工作,不仅仅是排球,去谈恋爱吧,去看电影吧,活出你自己就是最好。
《夺冠》观后感 篇20把党课搬进电影院,用光影艺术锤炼党性。金秋十月门诊综合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光影铸魂电影党课活动,观看了影片《夺冠》。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又一次响起来了,我那颗激动心也跟着飞扬起来了。看着12位运动员,她们身着中国红的运动服,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金牌,手里拿着奥运会的标志物,那神采飞扬的情态简直让我羡慕,让我鼓掌,让我的心儿飞翔。
梦回这些年在电视上看过的大大小小的女排比赛,思绪万千。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老一辈女排运动员们刻苦拼命训练时的艰辛,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咬牙坚持。每次夺冠,都是热泪盈眶,让我坚信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而整部电影我觉得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是,如何去讲这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比赛,那种临场的氛围感、赛场的紧张感、每个冲突的情感都拿捏的非常到位,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笑点可以让人缓缓眼泪,动情又动心。
生活中我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中学时期参加过排球训练,所以更加热爱排球这一项运动,更是懂得女排精神是在关键时候压不弯,踩不扁,挤不碎,打不垮,顶得住,抗的起。中国女排传承了华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女排,向你致敬!
《夺冠》观后感 篇212020年的国庆,载誉归来的中国女排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花车,压轴出场。
转眼,2020年的国庆即将到来,讲述中国女排40年风雨征程的大电影《夺冠》,带着她们的传奇经历,再次登场。
一分一分拼出来的十冠王从1981年首夺世界杯冠军开始,到2020年成功卫冕世界杯十冠王,中国女排走出了一条振奋几代国民的夺冠之路。
即将上映的电影《夺冠》,将回溯中国女排激情岁月,缓缓打开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通过大荧幕,我们将重温那些振臂欢呼的时刻,跟随镜头,我们也将为看到奖杯背后,女排姑娘们挥汗如雨的训练日常,全力以赴的迎击每一场比赛的斗志,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身影。就像朱婷所说: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一分分拼出来的,是一场场球打出来的。
一步一步走踏实的中国精神在低谷中奋起、从不言弃,女排精神总是能在困难时刻,呈现出顽强的精神,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夺冠,振奋每个国人的精神。
其中,2020年的里约奥运会巅峰一战,将作为《夺冠》电影中的华彩篇章进行呈现。更令人期待的是,朱婷、惠若琪等里约奥运冠军队的姑娘们本人出镜,再临中巴对战赛场,重现逆风翻盘的高光时刻。
体育精神总能勾起人们心底纯真而炙热的赤子之心,而女排所缔造的女排精神,早已超出体育范畴,成为激励每个国人的精神力量。
不只为冠军,不止于冠军恰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是你一路虽走的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夺冠》观后感 篇22公司组织看电影了,下班后匆匆忙忙到公司食堂吃了点馒头咸菜,和中午剩下的凉菜花,便匆匆忙忙赶往了电影院,电影院所在的隆基泰和广场正装修,找了好久才进了电梯。带好口罩进了8号影厅,领了一瓶250ML的康师傅矿泉水,便匆匆忙忙的找个座位坐下,第三排靠中间,位置不错,喝了一口水,电影已经开始了。
这部电影看完了,实在是感觉不一样。如果你想像普通的体育电影比如《激战》,《破风》那样,看完之后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那我想你肯定会失望的,这部电影达不到那样的效果,更像美式的温情体育电影如《弱点》《百万美元宝贝》一般触动的是人心。
这部电影拍的还是不错的。票房不是很好。相对来说只能用中规中矩来表达。属于陈可辛比较一般的水平吧,相比之下,更喜欢他的《甜蜜蜜》和《投名状》。
电影名为《夺冠》,实际上拍摄的三场比赛中只有第一场拿了冠军,剩下的两场讲述的是女排的成长。电影对女排的变化过程描述得很细致。在80年代初那个阶段的老女排获得了五连冠,这个五连冠在当时是用拼搏的精神来取得的,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苦练和死练。第二个就是2008-2012中国女排走入低谷,这之前带队的陈忠和教练,他也是延续了老女排的那种拼搏精神,虽然获得奥运冠军,称霸一方,但是问题很快就凸显出来。由于练的太辛苦了,运动员几乎全身是伤,减员严重,阵容不整齐。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中国女排开始走入低谷。这似乎也在宣告传统那种训练方法并不适合当今的社会。伦敦奥运会惨败之后,中国女排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第3个阶段开始了,2013年郎平回归,开始改变了女排的训练方式,推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同时对运动员进行了科学的锻炼和身体保护。很多的运动员都得到了高效率的训练,因此也更加容易出成绩。郎平甚至还聘请了洋教练,来指导运动的锻炼和营养,这在中国的排球史上是很罕见的。可以说郎平在带队的这几年中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实力和拥有朱婷之外,更多的是让我们的队伍跟上了这个时代。
总之,受到的启发有以下几点:
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靠蛮力无法取得胜利,唯有与时俱进,方能开创未来,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企业。
2、 人性化管理,80年代的吃苦精神已经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无法取得足够的效果,对各具特色的员工因材施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真心方能取得成效。
3、 敢于打破常规,不能沉溺与过去的成绩,默守陈规,要勇于突破前人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方能浴火重生,再铸辉煌。
《夺冠》观后感 篇23为纪念中国女排首次夺冠39周年,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学习女排精神。11月15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学女排精神,做时代先锋主题党日观影活动。
影片开始就向我们阐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观影的整个过程,几乎是哭着看完的。我们看到了我们未见过的场景,听过但想不到,影片内容真实感人,影片中训练艰苦,那现实中更难以想象。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艰苦训练,高强度练习,打球成为下意识,我们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实践证明,2020年8月22日,里约热内卢中国女排取得奥运金牌。
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漳州女排训练基地的墙壁上女排运动员练球时在墙壁上留下的痕迹。那个痕迹是日积月累,长期练习的结果,也是为了心中理想努力的见证。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实现理想,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