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观后感(精选21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观后感 篇1周五下午,我们五年级在学校多功能厅集体观看《孔子》纪录片,这部电影令我很受教育。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今天孔子,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精髓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孔子》观后感 篇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虽然会弹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可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孔子》观后感 篇3“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它的序幕。随后讲述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深厚的友情,并表现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二十天,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虽然会弹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可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那种药,治好她的病。
到该选诗童的时候,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火,他已经很不高兴,孔子推荐他是为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 ……此处隐藏12030个字……一个贵族的儿子。门卫将信将疑,没让他进去。正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孔子父亲的生前好友前来赴宴。孔子本来想让他说说情,哪料到他说:“哪来的小屁孩,快走开!”听了这话,孔子如同五雷轰顶,十分失落。在失落之际,他也明白了事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的道理。这事儿对他触动很深,为了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开始学习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数学)这六艺。他先后拜老子等名家为师,并刻苦钻研古代典籍,还整理撰写《诗经》、《尚书》、《礼书》、《乐书》、《春秋》、《易经》等儒家典籍。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主张国家和人民要遵从仁、义、礼、智、信的要求。经过不懈努力,孔子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受到了人们的崇敬。孔子收了很多徒弟,到处讲学,名气很大。鲁国国君听说孔子很有才华,于是把他召进宫里。听了他的见解,鲁国国君觉得孔子很有才干,想让他当大官,但又唯恐众人不服,于是鲁国国君便让他和他的弟子去一个偏僻的地方治理一下。鲁国国君在一年后惊奇的发现他和他的弟子治理的那个小城如今已变得比鲁国的都市都繁华。于是他让孔子做了个大夫。不久,齐国国君想和鲁国国君会面,想乘机利用大峡谷的险要地形逼迫鲁君,孔丘明白齐国的用意,也知道鲁君此去是多么的危险。他彻夜未眠,想到了一个既能保护国君,不失两国友好的办法。之后,孔丘不仅成功的保鲁君平安归来,还逼迫齐君归还失去的三座城池,并与其成为盟友。孔子,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身高体健、武功高强、足智多谋、文武双全,是个难得的将才,他心底善良,充满仁爱,的确称的上是“圣人”。我不禁从内心深处更加佩服他了。
后来,一些大臣起来反叛,叛乱分子前来攻打鲁国国都,鲁君任孔丘为主帅c。等到进攻的时候,孔丘命人将几口大锅推出去,装满油,待叛军过来,把火把仍进油锅里,趁热将着了火的油锅往下一推,顿时,几万大军葬身火海……虽然叛乱暂时被镇压下去了,但因诸多因素,孔子的改革失败了。经过这两件事,孔丘的地位大大提升,成了代宰相。成了代宰相的孔子并不居功自傲,而是在国内进行了改革,这使一些权贵的利益受到了影响。于是,这些大臣便把他赶走了。
被赶走的他无依靠,只得带着弟子周游诸国,到处流浪,上顿不接下顿,很是可怜。
几十年后,鲁国国君去世,幼君登基。齐国借机攻打鲁国,眼见破城之日指日可待。当初把他赶走的那些大臣这时才知道孔子的用意。于是,那些大臣派人把孔子请到鲁国。但是孔子心意已决,不再参政。在众人的请求下,孔子便让大徒弟冉求去解围,等冉求到鲁国时,已经十分危急。冉求不愧为孔子的大徒弟,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齐国大军赶走了。等到孔子被接回鲁国时,他已是古墓之年的老人了……电影是向我们讲述孔子一生坎坷的经历,也向我们述说了孔子的伟大与不凡。
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他的精神激励我永远向上。
《孔子》观后感 篇19孔子,这位公元511年前的大文化人,不知对我们这些中国后辈来讲,是有着多大的影响力啊。
通过电影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几代电影人的夙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拍摄《孔子》是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银幕形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电影人的一种巨大的责任。要想使孔子的形象真真切切地出现于电影银幕上,那是谈何容易,更别说,要讲述关于孔子的一些事例,对于无法亲身到孔子那个时代的电影人,要制作拍摄出如此意义的电影,更是不简单。
《孔子》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作品,不仅是演孔子的周润发演技超高,眼神、语言、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孔子的“味道”,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尊敬、学习的人物。
看完《孔子》的我,真是即感到惭愧,又觉得有些自豪。电影中的孔子,时不时出现一句经典的语言,好多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可想而知,孔子的话,都能体现出他的品格之高尚,偶尔遇到学过的语句,还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孔子一字一顿的小声念起来,这让我不禁感到自豪。
但电影中还有我根本没听过的名句。在电影院时,周围的个别中老年人却能接上孔子的话,让我又有些惭愧,如此伟大的人物,学习的我们,却局限于课本,而没有广泛的了解更多,看来,当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放眼望向远方,而不是课本这狭窄的小小文学世界。
《孔子》观后感 篇20看完了老师一直推荐的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电影讲述了,孔子在鲁国开始改革之后的一系列处境。看完之后不胜唏嘘,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去评判这位人物。
他是一直对天下抱着礼乐仁和的梦想,在鲁国的改革中,他也是这样做的,纵使遭到三桓的抵制,也终以智慧与决心势如破竹的进行下去,王公贵侯的抵制不算什么,唯独最初一贯支持着他的鲁国国君,默认的与之决裂。悲恸之下,踏上周游列国的道路,那段路上也是那段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日子。
孔丘师从老子,临别前,他向他的老师说着他的理想,老子的道在天上,而他的道在人间。对于如此坚定的弟子,老子也只说了那就不要在乎天下人的误解吧。可他还是在乎的,在乎世人的理解,而这世上能真正理解他的竟是名声不好的卫国国君夫人。远在鲁国,卫国君夫人南子就从天下大势,看出孔子的才干,她说世人大多知道夫子的痛苦,却不知道夫子在这痛苦中所体会到的境界 什么是知音?或许这就是吧。
看他在击鼓进攻时的一脸沉痛,看他应付自如的用五百辆牛车智退齐国五百乘的战车,看他一言一语间收回了鲁国失去几十年的三座城池只可惜文韬武略的孔丘生不逢时,又想但凡思想的伟人又何尝不是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如苏格拉底,如孔丘
《孔子》观后感 篇2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之师,万世师表”,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轨迹被其弟子收录集合成《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胡玫导演的《孔子》,一部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电影,当然也吸引众多观众来观赏之,而对于影片的评价则因人而异,正面负面当然皆有。而正如对此影片的评价态度一样,对孔子个人的功过是非当然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孔子》这部电影主要从公元六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够用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来实践。
齐鲁会盟中,与齐国斗智斗勇,为鲁国讨回三城失地,维护了鲁国的利益。其政治才能得到充分展示。齐鲁会盟回来后,出任代国相,但季桓子嫉妒,假传音信,叫人予孔子“珏”,孔子知“珏,诀也”。于是这样被罢黜了,开始了其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生活。到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重视,与卫灵公夫人南子相见,言谈举止中展现了其正气凛然不为美色所动的君子风范。历经磨难,最后,当初陷害孔子的季桓子,识时务懂谋略,知道鲁国需要孔子,于是去恳求孔子归还故里。孔子要求不以政事扰之才回国,季桓子答应。孔子归鲁后,专心治学,开设学堂讲学。
公元前四百七十年,孔子逝,终年七十三岁。他最早把教育普及于平民,弟子遍天下,故有万世师表之称。他为后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了深远的影响,被举世公认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河学者的典范。